儿大不由娘。说的是,孩子长大了,不再完全听从父母的要求了。其实,孩子的“不服从”应该是他们不断独立、逐步自主的表现,是非常正常的。对此,作为一个随着孩子一道成长的父母应该感到高兴才是。
可是,不少父母生怕孩子“出事”,总是“紧紧罩住”孩子,不希望孩子这样,也不允许孩子那样,更不愿与孩子进行平等沟通,结果孩子的逆反心理显得更为突出。上文中提到的安徽女孩小雅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就是一个例证。孩子为什么要离家出走?
最简单的解释就是,那个“家”对于她来说,已经不再“安全”、不再“自由”了。
孩子很小的时候,特别恋家,也特别依恋父母,他们会把家看作是随时可以向父母倾诉自己不悦、委屈和要求的地方。每当孩子倾诉时,父母能耐心倾听、真心接纳,孩子更觉得父母是自己最亲近的人,情感上更加依恋父母,更加恋家;每当孩子倾诉时,父母显得隔离冷漠、焦躁不安,孩子会觉得父母不能理解自己、支持自己,情感上也会变得疏离,甚至会想方设法逃离那个家。
可见,有爱自己的父母在,就有家,家是人的情感的皈依之所。
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初中生属于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也是人格发展历程中多个关键中的关键,但这一时期所面临的危机冲突比其他时期严重,处于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之中。所谓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尝试把与自己有关的多个层面整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觉得协调一致的自我整体。
简单的说,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寻求自我的发展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但这种整合是不易的,他们对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是感性而易变的,他们特别渴望成为他自己,尽管这种“渴望的自己”是模糊的、变化的。由于自我成长上面临许多问题,而他们又往往缺乏价值判断的标准而感到彷徨或冲动行事。
孩子突然离家出走虽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绝大部分的原因与父母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为了让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顺利渡过“危险期”,父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01、做孩子真诚的朋友
青春期的孩子不愿与父母交流,主要原因是父母对他们的态度。有些父母对孩子总是说教,总是居高临下,孩子感觉不到支持与尊重;有些父母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孩子感受不到温暖和接纳。说父母要与孩子建立朋友关系,目的是要建立平等、民主的亲子关系,这体现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方式上。
一旦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是有效的,那么亲子之间的误解与冲突就会减少与消除。研究表明,亲子之间若有开放的交流和民主的氛围,这会有利于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有利于青少年对有关自我的发展进行思索,也有利于青少年自主地选择自我的发展道路;相反,过于溺爱的父母不给孩子进行自我探索的机会以及过于严厉的父母让孩子屈从于父母的意愿,这都不利于青少年自我提醒的建立,有可能使青少年长期处于成长的迷惘状态。
02、对孩子以适度的期待
父母的期待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动力。但是,如果父母期望过高或不当,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压力,使孩子感觉那种期望对于他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对自我的认识越来越不全面,这在客观上会消解孩子的自尊和自信,也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可能性。青春期的孩子一旦失去自己心中的“自我”成长的可能性,他们就会以令人吃惊的方式抵抗社会环境,即使他们会“遍体鳞伤”也在所不惜。所以,父母要了解孩子,合理给孩子定位,充分尊重孩子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需求,给孩子以适度的期待。
03、对孩子要耐心的引导
亲子之间的矛盾不是不可化解的,化解需要父母有耐心。父母要耐心倾听,要耐心开导,要耐心等待。即使在开导时,父母也应该就事论事,不要全盘否定孩子这个“人”,让孩子有机会反思他们的不当行为。千万不能凭着自己的主观臆断来对待孩子的某种行为,更不能任凭自己不理性的行为践踏孩子作为一个人的尊严。青春期的孩子认为自己是“大人”了,是要得到尊重的,是要平等对话的,是要自由的。强制采取他们不愿接受的行动,对他们来说就是“奇耻大辱”。所以,他们宁愿采取正面冲突或赌气出走也要来维护内心深处的“尊严”。作为父母,一定要静静思索一下,我们年少的时候是否也有这种“叛逆”心理和行为呢?将心比心,也许我们就能理解孩子了
作者:任其平
单位:南京晓庄学院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全国)辅导中心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66035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3315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1070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5727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3011829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