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常见的应对方式
作者:唐姗姗 2021-01-14 16:55:02 成长心理

为人父母,你一定享受过孩子

天使般单纯活泼的一面,也可能领略过孩子魔鬼般发脾气、搞得你精疲力尽的一面。在孩子发脾气时,你是变得更加强势来压制孩子的情绪,还是妥协、放弃,答应孩子的无理要求?在孩子情绪失控时,你的情绪失控了吗?

下面我们来看看在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常见的应对方式。

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常见的应对方式

三种常见应对方式

强势控制

当孩子又哭又闹,父母是冷静下来面对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还是在强势控制的同时,其时是失去了对自己的情绪的控制?是否有对孩子大喊大叫时,自己的情绪等级越来越高,甚至会用武力解决,过后又对孩子说父母打你是为了你好?

为了让孩子按照一个特定的发展通路,让孩子按照某一个标准去发展,为了孩子以后的快乐强势控制孩子,不管眼前的快乐,试图带给孩子长期的快乐。“你要过来,你必需,你如果不,你就……”这样的言语在我们生活中经常有。我期望用更多的方式,把我们想的加给孩子。控制会让自己安心,自己满足了,免去责任,却没有照顾到孩子感受,硬把孩子拉过来,但是当孩子有能力反抗时,会反抗。

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常见的应对方式

妥协

父母试图跟孩子沟通,但是跟孩子的沟通过程中发现,父母很在意孩子的感受,看重孩子当前的快乐,当发现用这种方式当孩子不高兴时,选择是往后退一步,希望孩能够重新快乐起来。

但是,孩子真的快乐起来了吗?也许暂时快乐了,但是下一次,孩子会提一个新的要求,父母又往后退一步。父母不停跟孩子妥协,孩子会不断挑战父母的底线。

我们的价值如果仅仅是希望孩子快乐的话,我们可能会快乐。我们为了让孩子现在快乐,而让孩子在未来快乐不起来,而且增加了很多行为偏差,习惯问题。我们不做,可能会让孩子更好。父母都期待孩子能够快乐,所以会妥协。但是当时好了,后来会有问题。

放弃

我觉得这件事情让我感觉心里太难受了,所以我不去管它,这件事情对我来说太难了,所以我不去做,我内心充满无助的感觉,所以放弃。我感到无助,我帮不了孩子,我感到痛苦,我要逃避自己的痛苦。于是有的父母选择了放弃和回避。

经验性回避——回避或者抵制不想要的想法或感受的倾向——与养育压力有关。

一项最近的研究还表明,试图回避关于养育的不想要的想法和感受,会使父母更难学习新的方法或执行学到的技能。这可能是因为当你在控制你的想法和感觉上下功夫时,你的注意力就从手头的任务上溜走了。

实际上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可能以上三种应对方式父母都有过,只不过个体更倾向于哪种方式。

三种情况

1. 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没进行关注

2. 过度关注负面行为

3. 对孩子进行空泛的威胁或不断提升要求

上述三种情况会导致孩子更多的情绪问题和偏差行为。孩子的很多情绪问题和偏差行为是为了引起别人尤其是家长的关注,如果孩子做了正确的事情,没有得到及时的肯定与表扬,会让孩子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

家长过多的关注负面行为,会更加让孩子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只会让孩子觉得只有偏差行为才能引起关注,过多的批评不仅不能阻止,还会加重孩子的偏差行为。当然,孩子的个体有差异,有的孩子面对家长的批评,可能不会当时反抗,甚至当时来看改正效果比较好,但是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会给孩子未来造成不好的影响,影响个人良性发展。

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常见的应对方式

那么,面对孩子的情绪问题,父母的有效应对方式有哪些呢?

分析解决

分析孩子为什么有问题行为?怎么形成的?

原因

当你努力找出行为的原因时,很重要是要识别诱发因素或前因。方法是问你自己这样的问题:“就在我做++之前,发生了什么?”大多事情都可能是一种前因:一个特别的处境、你孩子的举动、你孩子的情绪表达、以及你的想法、感受、身体感觉。

比如,父母分析孩子做作业哭闹的原因是什么?是作业多、不会做、还是想玩?为什么不会做?是自身的能力问题需要父母帮助解决吗?为什么只想玩,不想做作业,是因为在诸如电子游戏的虚拟世界里可以得到成就感,实现自身的价值感吗?

是孩子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吗?父母是否要指导孩子怎样合理地安排学习与娱乐时间?通过孩子的情绪问题分析情绪背后的原因。相同现象背后不一定有相同原因,孩子通过这个现象想获得什么资源达到什么目的?

行为和结果

我们把行为看做举动。但是行为也包括想法、感受,以及你表达它们的方式。行为是我们所做、所说、所想和所感受的。它可能能被其他人观察到,而如果是你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刚只能被你自己观察到。行为由前因诱发,而被行为的结果强化或者削弱。

个别行为的后果。例如你关上水龙头,结果就是水流停止了。结果,像前因一样,也是非常多种多样的。它包括情景、他人的反应、你自己的感受以及其他很多东西。当你的行为直接带来你想要的结果,你就会更多更大强度地做出这样的行为。

比如当孩子不做作业哭闹时,强势控制的父母强制要求必需做完,带来的结果是,当父母能控制的时候,孩子还小,反抗不了时去做作业了,长期来说,被强迫到一定的阶段就要反抗了,从此亲子关系受到破坏,跟孩子的自我意识发生冲撞,当孩子有一天有力量对抗时,所有的事情变了,孩子不仅对于做作业反抗,对于父母提出的其他要求也会习惯性的逆反。

一个妥协或者放弃的家长会说不做就算了,带来的立即的效果是孩子立即不闹了,从长期的效果来说,孩子会因为这个行为付出代价,老师的要求没达到,成绩永远不好,永远闹,行为问题没有得到减少。

更好的应对方式是温柔而坚持,在孩子哭闹时平静地对待孩子,即不强行控制,也不妥协放弃。父母根据孩子的问题进行具体化指导,一方面不断地想办法激发孩子学习的源动力,让孩子逐步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另一方面,父母要给予持久地关注、肯定、陪伴,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深深地被爱的。让孩子感觉到,我知道你在学习里的艰辛,我愿意一直陪伴你度过一切艰难困苦。

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常见的应对方式

接纳

允许我们的想法和感受,按照它们本来的样子存在,不管它们是愉快的还是痛苦的;对它们开放,给它们腾出空间;放弃与它们抗争;允许它们顺其自然,来去自如。

允许孩子的情绪存在,也允许自己的情绪存在,在觉察自己的情绪的前提下,关注孩子吵闹的动机,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孩子的问题,而不是陷在自己的情绪里。

帮助孩子觉察情绪

帮助孩子把自己的情绪和把感受外化,现象外化,通过能够让孩子理解的方式,让孩子自我觉察情绪。比如可以通过动画片《头脑特工队》中形象表现出来的五个角色对应的情绪让孩子觉察自己的情绪。

五个情绪角色:

乐乐的任务是让主人公莱莉保持好心情。她总是无忧无虑,乐观开朗,时时刻刻都在寻找欢乐。乐乐把莱莉遇到的每次挑战都当成是新的机会,而那些不开心的时刻也只是幸福来临前的小小插曲。莱莉的快乐就是乐乐的快乐。

怕怕的主要任务是保障莱莉的安全。他总是留意外界环境,评估莱莉身边可能潜在的威胁。在怕怕看来,生活处处有陷阱,每分每秒都要警惕。

怒怒总是积极地为莱莉争取公平待遇。他脾气不好,一旦事情不如愿就爱发火(真的有火哦)。他是个急性子,无法忍受不完美的生活。

厌厌固执又诚实,她保护莱莉不受毒害——身心都是如此。她对莱莉接触的事

物和去过的地方都持谨慎态度,不管那是花椰菜还是去年的时尚潮流。厌厌的

出发点是好的,她只是不愿意降低她的标准。

没有一个情绪小小人知道忧忧的角色有什么用。忧忧很想变得乐观一些而让莱莉开心,但她发现自己很难保持正面情绪。有时她觉得最好的事情就是躺在地板上好好哭一场。

帮助孩子建立良性链接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在生气的时候平静下来:

- 到外面去踢球或跑步;

- 打枕头

- 听喜欢的音乐或歌

- 闭上眼睛想想能让自己平静下来的地方

- 画画

- 写一封信或一个故事

- 读一本书

- 告诉别人你的感受

- 拥抱别人

当父母想让孩子平静下来的时候,用“共情”的方式去说也很重要,比如,可以这样跟孩子说:

- 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很想打人,那你就打枕头吧!

- 我明白你现在很沮丧,那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去解决好吗?

- 如果你觉得很难受,你可以告诉我。

当孩子生气发脾气的时候,如果仅仅只是制止孩子,不仅起不到作用,还会让孩子无所适从。让孩子知道,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自己平静下来,当孩子真正去实践,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好方法,并成为自己的行为习惯。父母们,为了孩子更好的行为习惯而努力吧!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 社交恐惧症职场心理心理咨询师产后抑郁心理咨询悲观主义心理效应MBTI心理治疗女人心理情商依赖型人格障碍智力测试分院测试社交恐惧症焦虑易怒症亲子关系智商恋母情结负面情绪弗洛伊德心理叛逆期抑郁症测试双相情感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