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别人的一句话、一件小事、一段形容,都会成为我们心中抹不去的小疙瘩,放在心里反复琢磨——“别人心中的我,就是这样的吗?”琢磨透了自然豁然开朗,砂砾也磨成了珍珠;可如果一直想不通,就像走进“死胡同”,怎么也出不来,焦虑情绪可能也就随之而来了。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和这样的情绪共处呢?今天,岩心为你解忧。
突破临界值的焦虑 | Pixabay
从你的来信当中,岩心能感觉得出来,你是一位思维很清晰,情感很敏锐也很有探究精神的人。对于别人的情绪、看法总是能够第一时间感知,并在心里默想、反思自己是否有哪些不足。同时,你也愿意去获得新的知识,并积极地思考。这样的个性,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它让你能感知到比别人更复杂、更多的情感,能更好地和别人共情;同样,对文艺作品,你也总是能够拥有独属于你自己的解读,也往往能够走进别人很难达到的境界,读懂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但同样是在你的来信中,岩心也发现,这样的特点给你带来了一些困扰。
首先,在与人交往方面,它可能会让你感觉更加拘束,反复思考别人的一些话是不是有弦外之音,是不是对自己不满的一种表达。如果这样的时刻多了,我们可能就更不容易向别人敞开自己的内心,也更难得到别人的真诚相待。
其次,对于你自身而言,它可能会让你对自己更加苛刻。总是思索“我这样做到底是不是对的”,看到一个名词总会想“我是不是书里说的这种人”……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是坏事,但苛待自己,会让生活变成一个套子,然后越来越感觉喘不过气。
所以,岩心想对你说,如果想要让生活更加轻松的话,我们应该拒做“套中人”。
在心理学上,有这样一种效应——“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它说的是人往往会对他们认为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一些人格描述给予很高的评价,但是这些描述往往非常模糊、普及,以至于“放之四海而皆准”。(巴纳姆,一位很有名的马戏团经理人,这个效应之所以以他命名,可能是因为他本人在经营马戏团的时候就曾做过人们口中的“江湖骗子”)
想想看,我们以前做过的那些“星座性格测试”,是不是都非常符合我们自身?这就是巴纳姆效应最贴切的例子。在研究当中,还可以发现,分析的权威性会让人更相信这些“虚无缥缈”的描述。
谁不需要注意自己的感受呢?| 新浪星座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我们出品的心理学科普文章是“招摇撞骗”(事实上你所说的“有利比较(对比)”是道德脱离的其中一种机制,这方面的心理知识也确实很有意思),而是知识的获取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总拿着心理学的“锤子”,进而看谁都像“钉子”。无论是在骗人的“马戏团”;还是权威人士面前,我们都可以选择不要做那个盲目跟从的观众。因为——你是自己,而不是理论中一个被标记为“subject”的代号,相信你才是最了解你自己的人。
对每个人而言,剖析自己是我们都要用一生完成的重要课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自己?岩心想要跟你分享三个小技巧。
01、关注生活本身
他人眼里的那个“我”很重要,但不会比生活本身更重要。
我们每天都在和不同身份、不同关系的人交流,可以说每个“我”都是在交流当中慢慢建立的。因而,在别人眼中的那个“我”确实很重要。但是当思索别人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已经让生活变得苦涩的时候,或许更应该把重心放到当下,去关注每一天是不是过得愉快和轻松。至于别人的话——Let it go!
02、悦纳自己
悦纳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是让生活变得更轻松的法宝。
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每个人其实都像硬币,有着正反两面。可是任何一个硬币不能脱离其反面而独自存在,正如没有人能够脱离所有的弱点只剩下优秀的部分。在这当中,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的那部分,其实是非常勇敢的行为!但无论是想要改正还是正视不足,我们都要更好地将“好的自己”和“坏的自己”融为一体。要知道,“我”永远都不会是那个完美的“我”,那么即便现下我有一些“阴面”,又何必对自己那么严苛呢?
悦纳自己的每一个面 | Pixabay
03、敢于倾诉
敢于说出自己的疑惑,或许是“破冰”的重要一步。
你的信中也提到,父母、他人也存在一些不好的行为,你担心会影响到你。在这里岩心想对你说的是,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和父母敞开心扉的机会。在相处的时候,偶尔谈一谈你们觉得对方有哪些地方可以更好,之后再慢慢地“优化”,说不定之后你会发现,你们都在越来越好。
主创们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无伤大雅,那就坚持你所认为的!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78720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8303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9199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33239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67912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