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因素与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暴力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
作者:网络转载 2020-11-06 08:50:05 成长心理

家庭因素与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暴力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心理形成的影响" >

青少年暴力犯罪现已成为当今社会中频发的犯罪类型,青少年暴力事件不仅在全国各地频频发生,甚至包括学校里的暴力事件也屡见不鲜,而各种暴力事件的后果轻则伤人、重则致命,令人胆寒,而这些青少年暴力的起因则更令人唏嘘不已,常常是因为一些琐碎小事,如感情问题、发生口角引起,或仅仅因为心情不好,甚至出于刺激、好玩目的……就酿成了一次次的社会悲剧。

人际因素论的学者认为影响青少年犯罪行为产生的因素主要是青少年在与他人的人际交往中出现了问题。

而这一问题可能有两种情况, 一是青少年所在的家庭、社会团体或者团体本身出了问题, 或者是这些机构或者团体的成员与青少年之间的互动关系出了问题。

家庭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影响即属于此。

青少年由于年龄较小,涉世未深,父母在他们的生活中起到了主要的影响作用。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三岁看到老,可见父母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造成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家庭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父母自身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从小的影响。

有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表明,在家庭暴力犯罪发生较多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实施暴力犯罪的可能性也更大,例如夫妻之间关系不和谐,整天争吵打架,出门行事也是火爆脾气,容易与人起冲突,基本靠暴力来解决问题,那么孩子在长时间的影响熏陶下也会下意识的一遇稍不顺心就靠暴力来解决问题,这也就为后来青少年期埋下了暴力犯罪的因子。

二是家长的教育方式不恰当,要么过分溺爱要么过于严厉。

中国式家庭教育与西方不同,中国的虎爸虎妈式教育也曾在世界上掀起过一阵热议,我们信奉的是黄金棍下出好人和不打不成才的教育模式,于是有些家长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就用打孩子的方式让孩子知错,用痛的方式让孩子汲取教训,从小就让孩子处于一种暴力环境之下,久而久之,孩子的逆反心理也会越来越强,若是后来的引导不恰当很容易走上一条暴力犯罪的道路。

社会环境的因素

德国犯罪学家李斯特说:大众的贫穷是培养犯罪的最大基础。贫富的悬殊差异容易让一些人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和不平衡。随着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地域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出现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中西部人口向东部流动的局面。

于是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大城市务工,怀揣着梦想与希望,期待着多挣些钱,过上好的日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的人渐渐在新的城市新的环境中熟悉安定下来,于是农村中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少,更多的孩子随着父母进入到城市里面,开始去面对一个崭新的陌生的世界。

随之而来的,这里面有部分孩子渐渐分化成为两个极端,有的无法融入这个崭新的繁荣世界,自卑的心理,贫穷的条件,使他们逆来顺受,成为别人欺负的对象;而这之中有的人,由于居住于较为混乱、条件比较差的城乡结合部等各种混杂的地带,各种三教九流,鱼龙混杂,于是受这些周围人的影响,渐渐发展成一个小的集体,靠着武力欺凌别人,成就一种征服的欲望,以此来掩盖自己自卑的内心以及由悬殊的贫富差距带来的内心的不平衡感。


文章来源于网络,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易读心理整理编辑后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反社会人格九型人格社交恐惧源码原生家庭弗洛伊德倾诉心理咨询安全感心理咨询智力测试悲观主义产后抑郁症绿帽情节心理健康测试俄狄浦斯情结依赖型人格冥想情商职业价值观自愈能力恐惧心理心理测评系统自闭症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