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选择后者,没有指责,我只是简单的用文字,以第三人称,叙述一个真实存在的故事。
终点线只是一条线而已,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意义,重点是这一路你是怎么跑的。
我知道这句话能够引起社会上无数父母的反驳。当然同样站起来的,还有被束缚住的孩子们。“中国式教育”已经像“中国式父爱”那样,成为了一个时代的代名词,为此牺牲的,是无数莘莘学子的青春与童年。
我明白,中国思想与传统本身,是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因此某些方面的“保守与陈旧”,成为了刻骨子里的东西。
当一代人的思想观念,共同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冲击,被动者必将以更加反动的方式,回应这种冲击。
此时,思考早已没有了价值。
而社会的现状给了那个年代的人无比惨痛代价,或是因为生活的苦楚,或是源于自身的能力缺乏。
于是在经历过百般打压过后,现实让越来越多的这一代人相信:唯有努力,方可越过瓶颈,迎来更好的春天。
再加上同龄人不同层次的比较与压力,透过有色眼镜,暴露在外的,只剩下优秀的孩子明亮的未来,与之相对的,是他们口中“被淘汰的孩子”,与“早就毁了的人生”。
当然,没人愿意相信马云那样的小概率事件。所以更多的人选择后者。
选择后者没错,只是当一小部分人将后者发挥到极端,并取得想要的成果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效仿。
大人的优胜劣汰,剩下的结果由孩子承担。于是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因为承受不住,选择其他方式,比如自残,甚至轻生。
后来的事简单的不得了,家长因为失去了自己的宝贝孩子,痛苦万分,指责学校,批评老师,将一切有关的人该告上法庭。
或许在某个下着雨的夜晚,他也在愧疚和懊悔吧。有什么用呢,为时已晚了。
事情没发生在自己身上,于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的是漠不关心,也有一部分反省自身是否过于苛刻,然后那晚的饭桌上就多了几个好菜,再说一句:“等过了这三年,你就轻松了。”
还有更少的一部分,在作为同龄人的孩子自爱感叹生命的时候,旁边的声音是:“这样的孩子没出息,就算长大了也不会有成就的,承受能力太差了······”
我并没有任何指责家长的意思,我所叙述的,只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故事。
没有人不明白,每个人都有小时候,没有谁不想要快乐。
他们说:“我希望你现在多吃点苦,以后会有一个明晃晃的未来,安稳的日子,那才是永远的幸福与快乐”
她们说:“我不是不愿意接受,反抗是因为长期的压迫让我产生条件反射,没人愿意倾听我的意见,我像一台机器,只会听话与学习的机器。你能够让我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不剥夺我的爱好,不查看我的隐私,我们本来可以成为朋友的”。
南方下着雨,冒着青烟的房子里,忙碌的人发出嘈杂的声音。大家嘻嘻哈哈,说笑个不停。青瓦上长满了绿色的苔,烟雨中赫然一座小桥。你明白吗,我的意思是,桥上撑伞的少年,眼睛里没了星星。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881663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85108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5046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9475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24687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