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49中事件近日引发舆论高度关注,青少年自杀问题由来已久,在临床上,青春期的孩子出现自伤、自杀、抑郁、躯体化症状的频率也相对较高。
我们就这一现象背后的普遍性问题,与童俊老师做了一次对话访谈。谨将访谈内容摘录如下。
被访谈者:
童俊: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认证分析师,同济医学院教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童俊老师,您好!请问您怎么看待目前青少年所处的社会心理环境?
你好!目前,青少年处于非常恶劣的社会心理环境。青春期因为心理生理的发育本来就处于非常动荡的心理发展阶段。
安娜·弗洛伊德说过:青少年期出现的情绪行为问题放在生命的任何其他时期都可称之为disorder,但出现在青春期就再正常不过了。
她的这句名言我们不能去极端解释,至少说明青少年出现情绪行为问题是种普遍现象。
之所以使这种常见的问题走向极端是我们的家庭和社会都失能(的表现)。目前的传染病——世界范围的大流行使社会处于一种普遍的焦虑状态。我们在临床中发现,这种青少年的父母比他们的孩子更焦虑,青少年出现问题时需要周围环境特别是父母以一种涵容的心态去包容和理解,帮助青少年渡过这段困难时期;但对于享受了改革开放红利的父母自己对未来充满焦虑和不确定感,丧失的恐惧时刻环绕着他们,当他们的孩子因为情绪问题在学业上下降时,父母将恐惧自己的前途与孩子的前途叠加在一起,我们的教育制度也推波助澜。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一跃解千愁”。
2.您认为是哪些因素造成这一社会心理环境的?(比如,青少年的心理压力,偏激的应对方式等)
青少年本来就是偏激的,偏激也带来创造力。偏激到走极端,常常是我们的环境认为一个孩子从小就应该老成持重,不接受青少年这个时期本应有的不成熟。
我们那些上电视讲话的优秀中小学生,有几个不是在机械性表达的?当一个孩子不能自由表达时,创造力也是有限的。
3.就您的经验而言,您认为我们可以从青少年的哪些表现中早发现、早关注这一现象呢?
如果环境能够早发现、早关注孩子青春期的问题,我不认为他们会走向极端。通常这种时候,父母自己内心也被生活的困境、或因为中年危机激发的自己的青春期未完成情结所困扰,就是青春期遇上了更年期。这个时候寻求专业帮助是最重要的。
4.如果发现青少年有自杀意念甚至自杀行为,我们可以如何干预呢?
这种情况属于危机干预范畴,需要紧急精神科处理,该服药要服药,该住院要住院,心理治疗不是万能的。在解决了危机后,可以联合心理治疗。
5.对于如何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您有没有一些建议可以给到青少年呢?
青少年要学习建立同伴关系,要对那些仍然将你们当小孩子管理并极具控制欲的父母说“NO”。如果青少年的父母在孩子早年上的各种特长班上有艺术类,体育类,不妨建议他/她们,这些特长比考级更重要的功能是:在痛苦,孤独和迷茫时,这些特长能帮助消化苦难,鼓励他/她们去发挥这些特长。
青春期是段痛苦的心理发育时期,但是,经历这段时间的痛苦也是为未来的生活积累能量,积累对生命中不可避免的痛苦的免疫力。
我无法假装有办法让你们这段时期活得轻松,唯一可告知的是学会接纳这种生活中的不轻松,这将是未来生活的常态。正是生活中到处是坑,才教会我们不断地跳跃过这些坎坷的能力。
最后还要加一句不中听的话,无论多好的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总是有一定比例的青少年以这种人们不喜欢的方式结束生命。
多谢您,童俊老师,多谢您的回应!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56689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5176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5102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57880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10793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