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晓光老师你好,我儿子三岁了,从他五个月开始我就上班了,他爸爸是军人,常年不在家,是他奶奶带大的,可以说是溺爱得没边的那种。以前还好,自从去年有了他弟弟,他就开始动手打人了,在家打弟弟,在学校不管其他小朋友有意还是无意的碰他一下,或者别人抢了他看中的玩具,他就动手打人,轻则推搡,重则把人家脸上掐了皮去。不管我怎么引导,他嘴上答应的挺好,一遇到上述事情还是动手。早教老师也引导,也没用,要不就是用哭来威胁我们。马上要上幼儿园了,我真怕他去幼儿园天天打人,最后其他小朋友都孤立他,那对他的成长是很不利的。我该怎么办呢?
视角解答
我们要赞扬提出这个问题的妈妈,她很认真的观察了自己三岁的孩子,而且是在需要照顾老二的情况下,并未忽略老大;她在发现问题之后,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理性分析后,向我们主动寻求专业支持,为这位妈妈点赞。
我们先从这个孩子打人行为发生的原因分析入手,站在孩子的位置来理解他的感受,之后,我们再说具体干预的办法和思路。
首先,打人行为是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经常发生的一种现象。
2到4岁的孩子处在第一逆反期,刚刚有了自我意识,尤其是男孩,他们语言跟不上动作的发展,更多用动作来表达想法和情绪,比如:当别人拿自己玩具的时候是,他想说“你不许玩儿,这是我的。”可是他不会用语言表达,或表达不清楚,这时就会用动作来表达,打这个拿我玩具的家伙一拳,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所以,只要环境足够安全,他们就会选择攻击性的行为,打人是一种表象的行为。
在这个案例中,弟弟的出生的强化了老大的焦虑,他更愿意让别人看到和关注自己,积压了许多情绪,伴随着这些情绪,他的攻击行为会变多;再加上奶奶的溺爱:“我在家里打人就解决了问题,那么我出去也会攻击别人。”结果是孩子的规则意识并没有建立,他有足够的爱,但是没有规矩和规则意识,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问题,所以才会出现这位妈妈观察到的,孩子打人的频次会很高,且攻击强度也会变大。
其次,在干预办法方面,分两步:
第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理解。
就是说当我们告诉他“不要打了”时,还要告诉他“该怎么办”——“我”有情绪,该如何表达;“我”有问题该如何处理;“我”的语言暂时还发展不出来,那我该如何的去处理问题……这就需要家长去引导,重复性的说一些话,具体做法是:当孩子发生攻击行为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制止,然后告诉他,家长知道他的需要,看见你了,但不希望你这样做,你随意打人的话,我们会难过,我们更希望你用语言等其他方式来表达你的意愿,同时,如果孩子当时有情绪,先让他平复情绪,之后再说这断话,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重复性的语言是有用的,知识出现效果的时间周期长,可能你说上几个月才能见效,但是你只要重复就行,孩子们会内化这种言语观点的,他们会逐渐理解,但是,到青春期就不是这样了。你重复性的说话,青春期的孩子会认为是唠叨,所以,在不同年龄阶段,我们要选择不同的干预策略。
第二,案例中还存在一个家庭系统问题,就是奶奶在起一定的作用。
引导这个角色,通常是妈妈去做的,妈妈来帮助孩子建立规则。该案例中,奶奶给老大的爱更多一点,孩子的妈妈还在照顾二宝,这种情况下,需要妈妈去和奶奶进行教育一致性的沟通,就是说,我们为了孩子好,要说法一致,做法一致,这样孩子才知道怎样做——这会涉及到婆媳关系,所以,在处理该案例的家庭系统问题上,需要得到奶奶的全面支持,而且奶奶现在说话,要比妈妈说话有更大的影响力。
最后,老二的出生,强化了老大的不安全感,这个干预过程的周期会变长。
但没关系,只要耐心,他就会逐步的做出改观,毕竟这个行为是经常发生的,属于正常范畴,而且我们在六岁前做一些拒绝训练,做一些规则和价值引导,有益于其今后的成长,家长不必过度焦虑。当然,如果这个问题拖到小学就严重许多了,拖到初中去解决,成本就极高了,很难完全解决。
所以,现在就能去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寻求专业支持,为这位提问者点赞。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62136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1069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1768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5711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37365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