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不撒谎不自私?
作者:城闭喧 2022-01-10 18:18:38 成长心理

这是我在某乎上看到的问题:我教女儿不能撒谎,并且能容忍别人撒谎,她反问我,为什么你不能容忍我撒谎,该怎么回答?

为什么我教孩子不能撒谎。

个人观点:撒谎的人没有担当,一个没有担当的人不论在学习、工作还是社交上,都差那么点事。

我倒不是要求孩子以后要出类拔萃,我只是希望孩子以后能多点开心,撒谎的人心里容易藏事,藏得事多了,包袱就多了。

(善意的谎言在我看来依然是谎言,但如无必要,还是觉得撒谎不好。)

为什么我要教孩子要能容忍别人撒谎。

个人观点:当别人欺骗你的时候,那么必然是对你不利的(善意的谎言也是违背你的意愿的)。这个时候,我希望孩子首先想的不是挽回损失,而是去思考对方为什么欺骗。如果对方有难言之隐,要理解。如果对方是恶意欺骗,那么低调的离开这种人,不要过多的纠缠。

宽容的人,灾厄不近,苦中亦能作乐。

我不能容忍我的孩子撒谎,我一旦容忍她撒谎,那就意味着我对她的教育不负责任。

可如果我不能容忍她撒谎,那么怎么教她去宽容别人呢?

感觉很矛盾啊!

如何教育孩子不撒谎不自私?

父母教育孩子总是容易陷入一个传统思维中,就是给孩子施加“道德包袱”。父母们总是妄图以一种圣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希望孩子品德高尚,希望孩子宽容、谦让、诚实……

这些美好期望本身是没错的,但是他们从未让孩子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品德高尚”,于是它便成了一种约束和束缚。导致孩子逐渐变得内心充满冲突和自我压抑。

比如这位父亲的第二个要求:要教孩子要能容忍别人撒谎。

恕我直言,这是一个非常无理且反人性的要求。

当一个人被别人欺骗时,他们都会感到愤怒,难过等情绪,这个时候作为父母,却告诉孩子你要为对方考虑,要原谅对方,容忍他们的谎言……这就相当于把孩子的情绪给直接堵了回去,让他们为了“品德包袱”而“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我明白这位父亲其实是想让孩子明白一种“塞温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让孩子明白宽容他人也是宽容自己。

但是,这种教育方式错就错在了忽略了过程,而直接强调结果。

作为一个孩子,在还没有怎么经历世事的时候,直接的用圣人的标准去硬性的要求他们,只会让他们陷入内心的冲突和矛盾中。

他们会想:

“为什么别人可以撒谎,我不能?”

“凭什么别人犯错可以得到宽恕,我就不能犯错?”

“为什么撒谎的人可以占便宜,我就要遭受损失?”

“为什么我就要道德高尚,又有谁能看到我的高尚呢?”

……

很多孩子之所以选择“道德高尚”,并不是他们真的喜欢那样,他们只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父母的认可罢了。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些“听话的孩子”,只不过是为了配合父母的一厢情愿,而为之表演罢了。久而久之,他们非但无法真正品德高尚,还会变得缺乏主见,难以独立。

当然,我并不是说要求孩子品德高尚有错,而是要在过程中让他们知道,这些选择“是对自己好”的。

比如,作为父母,在孩子遭受欺骗时,应该做的不是让他们为对方考虑和宽恕对方,而是首先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情绪,告诉他们:“你现在被欺骗了,一定会很难过,很愤怒,这是正常的情绪,你要允许它们的存在。”

“你可以跟欺骗你的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告诉对方你因为对方的欺骗很难过,很愤怒,希望得到对方的解释,再根据这些解释选择是不是要原谅对方,还是不再来往。”

……

这就是“过程”。

如果孩子明明感到愤怒,却要为了“品德高尚”而压抑愤怒,去原谅他人,那么这种行为便是“对自己的欺骗”,一个连自己都欺骗的人,又如何能对他人保持真诚呢?

释放情绪才是真正的宽容,压抑情绪只能导致情绪的反弹,让孩子学会顺应情绪,堵不如疏,是很必要的过程。

之后你再去告诉孩子,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让对方给你制造的负面情绪一直停留在自己的身体里,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我希望你宽容别人,并不只是希望你品德高尚,更希望你自己身心健康,希望你对自己好。

之所以选择诚实,是为了更真诚的面对他人和世界,是为了因此而更喜欢自己,是为了眼中永远有光。

明白了吗?

被欺骗——要求高尚——自我压抑

于是情绪得不到宣泄,世界观混乱,内心冲突,为了讨好父母自我压抑,陷入痛苦。

被欺骗——允许情绪存在——做出对自己好的选择

于是孩子清楚的知道如何跟自己的情绪相处,如何树立自己的边界,如何与他人相处,世界观也是清晰的,逻辑通恰的。

两者的差异就在于“过程”,在于共情和同理心,当父母要求孩子如何如何的时候,实际上是将孩子作为自己意志的延伸,希望孩子得到自己的满意。

比如,你要诚实,因为你要有担当,我要求你不准说谎,如果你撒谎了,就意味着“我”对她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

当父母从“我”的角度出发,那么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去可行性和合理性。你再对他们说:“思考对方为什么欺骗。如果对方有难言之隐,要理解。”就很不合理。

因为孩子只有从小“被看到”“被照顾到感受”,他们才能自然而然的形成共情能力,在遭受欺骗时才能真正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从而更容易以一种成熟乃至看起来高尚的方式处理问题。

明白了吗?重要的不是说教,而是通过行为和感受塑造出的世界观。你要让他们活在一个诚实会让他们感受更好的世界,而不是简单的把“诚实”丢给他们,然后再被他们问的哑口无言。

想要真正为孩子好,就不要成为高高在上的施令者或是苛刻的评判者。而是作为一个平等的鼓励者,给予他们思考和成长的能力。

不要高傲的强加给他们结果,告诉他们应该怎样怎样,用道德和圣人标准束缚他们,而是与他们自由交流与探讨,让他们在实践中找出属于自己的选择。

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增加对于自己人生的掌控能力,他们才能尽早成熟独立起来,真实且真诚的面对这个世界。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九型人格叛逆期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产后抑郁测试焦虑症亲子关系双相情感障碍无性婚姻树洞绿帽PUA边缘性人格障碍心理治疗自卑心理情商反社会人格存在主义弗洛伊德自闭症外貌焦虑职业价值观心理学家依赖型人格障碍容貌焦虑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