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容易情绪上头怎么办?
作者:岩心 2021-07-06 12:57:51 成长心理

我觉得我是一个很难从情绪状态里“脱开”的人。比如看完一场电影,我就会久久地沉浸在电影带给我的情绪里;我出去旅游,回来很长一段时间心好像也还在外面;碰到喜欢的人,我就会一直想着他;做完一个大作业,我也好像还沉浸在当时的思维模式里……这是正常的吗?但我好像总是被这种情绪的“残影”包围,有时还会耽误到现在做的事情……

这里是来自岩心的回复,希望能够帮你解除你的疑惑。

从你的来信中,岩心了解到你的疑惑主要来自于你对自己情绪的控制。你发现自己好像很难从上一个情绪状态中走出,从而有时会影响自己当下该做的事,并且你担心自己这样的状态可能有些不太正常。

首先关于你的疑惑,岩心可以明确地跟你说,这绝不是“不正常”,反而是很正常,岩心甚至愿称之为一种“超能力”。不瞒你说,岩心在读你的来信描述时,第一感觉就是觉得你应该是个共情能力很强、情感比较丰富的人。与其说是你难以挣脱原有的情绪状态,不如说是之前的经历对你的情绪影响常常很深刻,或者说是你对这些变化十分敏感,更容易专注于这些变化的内容。对你来说,情绪就像是一口后劲儿很大的“酒”,让你“上头容易下头难”。

心理学中,这很可能是高敏感体质的一种表现。首先我们要明确,高敏感体质并不是一种疾病或状态,而是一种稳定且持久的人格特征。研究表明人口里大约有20%的人属于高敏感人群(HSP,Highly Sensitive Person),这类人有一种天生的气质特征,TA们大多数思维敏捷、心思细腻,有丰富的想象力且情绪体验深刻。TA们往往比一般人有着更强的共情能力,容易沉浸于电影等充满戏剧性和情绪性的作品中,并被深深打动;TA们容易对自己的经历过度反思,同时也容易过度消极思考;TA们对周围人的举止、表情、语言等细节有着较高的感知力和洞察力,但同时比起时时呼朋引伴,TA们会更需要一个独处放松充电的时间……所以TA们也常会被误解为“害羞”“内向”或者被说成“太敏感”“想太多”。

太容易情绪上头怎么办?

正如岩心所描述的,高敏感人群在生活中苦“误解”久矣,也会因为步调与他人不同而被另眼相待,易被认为是“反应过度”。总会有一些人无法理解高敏感人群的行为,觉得“一点小事儿,至于吗?”。诚然,高敏感特性有其缺点所在,尤其是对高敏感人群自身情感力量的内耗,比如更容易被情绪困扰甚至淹没。但也正如岩心一开始所说的,这并不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只是一种稳定的性格特征。高敏感人群绝不是一无是处,相反,从另一个角度看,高敏感人群常常拥有超乎一般人的感知力和创造力,许多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都被发现是“高敏感”的人。

同时,生活中高敏感人也不必一定表现出内向不受欢迎的样子,TA们中很大部分会因为易于觉察他人的不安和厌恶情绪,而会不由自主地想做好每一件事,从而表现出一种高度的责任感,成为他人身边备受信赖和依靠的对象。对高敏感人群来说,这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说到这里,岩心并不是想让你去对号入座,或者就此把你定义为HSP,但岩心认为这不失为一个合理的角度,即不妨转换一下思路,去欣赏自己的这种能力,不要把它当成一个问题去克服,而是把它当成一种乐趣去享受。

你会被这种现象困扰可能并不是因为这种情况不好,而是无法把这种情绪的“力”发出去,所以堵得慌。你内心的情感和情绪很丰富,但你自身的情绪承载力有限,就像是一个不断产生丰沛能量但容量有限且无从倾倒的容器。情绪多了就会憋得慌堵得慌,而这样绷久了的表现就是各种情绪的残留变得“又臭又长”,让你喘不过气来,甚至影响到你当下该做的事。

所以岩心的建议是,或许你可以试着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式把这种情绪释放出来,可以用自己的爱好去表达、去倾诉,发泄出来之后这种“挣不开”的感觉很可能就会淡化,就像许多“高敏感”的艺术家们那样,把创作当成应对情绪反应的机制,把独属你的“超能力”用在更有利的地方。你可以把那段让你久久难以忘怀的旅游经历写成一篇游记,为那部让你感动不已的电影写一段影评,给那个让你心动不已的男孩写一封爱的情书。不寄出去不发出去也没有关系,这些记录依然能够成为生命的记录,成为我们存在的痕迹。

当你学会去表达情绪,你可能不仅不再感到纠缠和困扰,甚至还会享受那种沉浸在情绪里的状态。很多时候丰富的情感就是创作最好的催化剂,当灵感来到时,你甚至会想要抓住那个情绪,会舍不得离开它。所以如果沉浸在某一情绪里会让你感到享受,不如就放纵自己沉浸一会儿,去感受,去体会,去尽情地回味;然后试着把心里想的感受到的都表达出来,找到最适合你的方式。或许这样,你还能收获别样的感受,说不准就成为一个大艺术家呢~(莫名开始期待!)

最后,岩心想说的是,如果说每个人看待世界、感受世界都有独属TA的滤镜的话,像你这样高敏感、情感丰富的人的滤镜,一定会比大多数人有着更高的饱和度和对比度,万事万物在你们眼里都会更鲜明更生动地呈现。因为敏感,所以更深刻更热烈。虽然痛苦是深刻的,但喜悦和美好也是更大份的。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 思维反刍倾诉智力心理效应治疗师爱情挽回边缘性人格障碍职业性格霍格沃茨焦虑症心理测评恐惧心理绿帽回避型人格桃花运源码偏执型人格产后抑郁亲密关系心理咨询社会心理学双相情感障碍孤独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