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要“接纳”孩子,到底什么是“接纳”?
作者:临观心理 2020-12-28 13:45:42 成长心理

经常学习育儿知识的家长可能对“接纳”这个词并不陌生,当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我们也会被告知要学会去“接纳”他们。但是,接纳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呢?家长要怎么做才是真正的接纳?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教育孩子过程中的接纳问题。

很多家长会觉得接纳是一件很理想化而且难以做到的事情,孩子明明有那么多问题,你还要我去接纳,臣妾办不到啊!我更希望他改掉他的坏毛病,比如不上进啊、拖拖拉拉、爱玩游戏等等。到了家长发现这些问题短时间没办法解决的时时候,想起了“接纳”,家长可能就会想,“那我就接纳他吧,改不掉就改不掉了。”

然而,这样被动地接纳很难持久,因为这种强迫性的接纳其实是一种压抑:压抑对孩子的不满、压抑自己对孩子的渴望和期待,甚至让人分不清这到底是接纳还是因失望而“破罐子破摔”,根本感受不到真正接纳后的平和、轻松,反而会让家长觉得接纳孩子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这种形式主义的接纳并不是我们真正倡导的用心“接纳”。

都说要“接纳”孩子,到底什么是“接纳”?

家长之所以觉得自己接纳了却还痛苦,是因为潜意识里还是希望孩子能够改变,变成自己理想中的“完美孩子”,而孩子每一次的“不完美”行为,仍然会是一种刺激。这里我们要明确的是,接纳孩子的反面,其实是“改变”。因此,喊口号似的“接纳”,本质还是排斥,还是想要改变孩子原本的模样。

但其实我们以为孩子要长成的样子,未必是孩子真正的潜力所在。比如本来孩子可能是一颗苹果树,但是因为家长觉得梨树很美,他要在苹果树上嫁接出梨子,孩子和大人都会走得很辛苦,并且他有可能会长成一颗扭曲的苹果树。

那家长可能就会问了,真正的接纳,就是去接纳孩子的一切吗?我们说,其实也不是的。真正的接纳,是接纳孩子的一切情绪和感受,接纳孩子这个人,爱他原本的样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茁壮地长成自己的那颗苹果树。因为父母的接纳,孩子也会学会如何爱自己,和这个世界平和相处,并在此基础上看到自己的优劣势,发展出更好的能力,创造属于自己有价值的人生。

需要注意的是,接纳是接纳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不代表孩子的所有行为也必须全部接纳,不是说,孩子即使是个熊孩子、肆意妄为,我们也不管他。这是宠溺,不是接纳。因此,家长也要把握好接纳中的边界,在接纳孩子的同时,适当去引导孩子的行为。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症测试绿帽情结恐惧症PUA产后抑郁聊天叛逆恐惧心理洁癖自愈能力容貌焦虑智力测试心理测评回避型人格抑郁症俄狄浦斯情结职业性格咨询师自卑心理情绪管理亲子关系男人心理心理治疗自闭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