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人拒绝我之前,我会先拒绝他。
一个在成长中常常被拒绝的孩子,他对这个世界的态度是不信任的。他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人可以帮助他,所以与其面对被拒绝之后的难受和痛苦,不如就不开口,乃至最后习惯了不表达。
“你知不知道我一个人带你很辛苦,为什么你就不懂点事?”妈妈睁大眼睛盯着他讲。
“你爸爸都不要你了,你怎么还这么不听话?”妈妈继续埋怨。
妈妈掩面哭泣着,躲进厕所,她想隔离这一切不幸的遭遇,包括她快十岁的儿子。
不到十岁的儿子完全不懂妈妈发生了什么事,为何变得如此伤心、难过甚至崩溃,难道是自己做错了什么嘛?
有好几次,他想靠近妈妈,但内在似乎有一个声音在警告他,让他感到恐惧。于是乎他不得不这么想自己:“我真是个灾难”、“是我害妈妈变成这个样子的”、“如果没有我就好了”。
其实,奶奶从一开始就不接纳妈妈,要不是当年意外怀孕了,也不会有这么多纠葛。在被排斥的家族里,妈妈时常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多余人,没有价值的人,加上对自己先生的不谅解和失望,这样的感受就转移到了孩子身上,觉得孩子也是多余的。她认为孩子不能对她有更多的要求,如果孩子找她寻求温暖和需要,她会觉得是孩子的需求都是在针对她,找她的麻烦。
孩子长大以后,在每段关系中都无法很投入。他常常在给予对方肯定和赞美上变得非常吝啬,因为在他心里,认为“如果赞美对方过多,对方就会感到自满,从而就不会对他有所付出”。同时,他也不敢对彼此的关系加以规划或承若,因为他会对最后以失败而告终的结果充满信心。
只要和对方吵架,他就封锁一切,也认为对方一定也不想理会他。为了不被拒绝,为了避免感受到被拒绝后失望的痛苦,避免体验到自己的无价值感,他选择先去拒绝对方,然后莫名其妙的消失,惩罚对方可能对他的拒绝。
最后他还会否认一切,说:“这个女生其实没那么好”、“明明是你有问题却说我有问题,真是好笑”。
说这些话,其实并没有让他好受。只是因为太害怕,才选择了用最坏的方式断尾求生。
当我们面对自己的不安时,需要好好看一看这残酷威胁的来源,像私家侦探一样,拼凑出当年可能发生的事,例如一个小时候被母亲关进厕所的孩子,那是一种被世界孤立,“有谁知道我在这里,有谁能救救我”的恐惧。
如果我们能好好察觉,那么就能理解,这样长大的孩子往往会有“害怕被抛弃”的恐惧,“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的恐惧,甚至“认为外界的帮助都是恶意”的恐惧。
有时候,当一个人做了一件事,却不被认同,甚至还被指责时,在那一瞬间,往往会有一种不被相信和理解的孤独感,会觉得“自我”受伤了。
不过,想想我们是身上的各种器官,这些器官并不会因为别人的否定而不存在,只有“自我”,会因为别人的否定而受伤或崩坏。
所以,请记得“自我”来自你自己,来自你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他人的意见或看法,仅限于参考,别将他人的想法像标签一样,牢牢的贴在自己身上。
因此,当他人对你说:“你很棒。”固然值得开心,但对你说“你没用”或“你不行”时,也别因此而否定自己。
你有选择的权利,任何时候都别放弃选择。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6497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2165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58573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1402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163879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