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父母说:我的孩子从小到现在,学习成绩都很好,各方面都很优秀,几乎没让我操过什么心,但是没有想到高中时却得了抑郁症。
其实,让父母感到省心的孩子,通常是在心理上没有得到父母重视的孩子。因为没有在父母的心理养育中发展出健康的人格,遇到外界压力和事情的时候,就很难应对,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比如抑郁症、无法跟父母亲近、不能跟人亲密、人际交往困难等。
在心理上养育孩子,是父母的重要职责。缺乏对孩子的心理养育,父母的养育功能就缺失了一大半。
那么,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养育呢?
01、做有心理养育意识的父母
很多为人父母者,从小也没有得到自己父母更多的关注、关爱和心理养育,但是他们也长大也成人了,因此在潜意识当中,并不认为心理养育孩子有多么重要。
但是时代发生变化了。60后、70后甚至80后,可能都在为积累物质财富而拼搏,不过90后、00后可能就不会觉得房子汽车有什么稀奇的,更不用说饥饿了。
如果60后对00后说,当年他们是怎么忍饥挨饿的,00后一定会充满同情地说:那你们为什么不吃肉呢?
活出自己,已经成为新一代的人生意义和追求。现代的孩子,需要的是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满足。
为人父母,不能因为自己小时候穿棉衣,所以不认为现在的孩子穿保暖内衣就能度冬,要有高度重视从心理上养育孩子的思想意识才可以。
02、做有边界感的父母
父母要把孩子当作独立的生命个体去支持,而不是当作父母本人的附属进行掌控。孩子的生命借由父母而来,但并不属于父母。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显化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的,这是孩子生命的意义。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就有权力去支配孩子,掌控孩子,把孩子当作实现自己未被满足的愿望或梦想的工具,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这是对孩子生命意义的剥夺。
父母不可能对孩子没有期待。但前提是,要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要能够尊重孩子,并能够坦然面对孩子不去达成父母的期待。这就需要边界感。
没有边界感的父母,还常常把自己的负面情绪投射到孩子身上。比如,我们常看到承受父母虐待的孩子,更多的是被父母的情绪虐待。
父母首先要学会爱自己,成为有边界感的独立的成年人,然后才有可能从心理上养育好孩子。
03、做精心陪伴孩子的父母
为人父母需要花时间全身心地去陪伴孩子。
有一个来访者说,他在一个咨询师那里被感动了。咨询师见到他以后,把手机调成静音,然后说:在接下来的50分钟时间内,我是完全属于你的。来访者感到自己是那样被重视。
我们作为父母,有没有放下手机,放下工作,放下心事,花一段时间,来精心陪伴孩子呢?有没有给孩子这样一个感觉:在这段时间内,父母是完全属于你的?大多数父母都太忙了,以致孩子从来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过自己是重要的感觉。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在父母眼中自己是重要的、唯一的。这样孩子才能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对自己的存在感到自豪。这对孩子是一种极好的心理营养。
唉,很多父母不是不愿意给孩子心理营养,只是没有意识到孩子这么需要父母的精心陪伴和重视啊。
04、做让孩子为主导的父母
好的父母会完全放下身份角色去配合孩子游戏。
我女儿小时候,从幼儿园回来,每天都拉着她妈妈和我扮演小学生,她来做老师,喊一二一、齐步走、立定。在我看来那么幼稚乏味,所以我总是扮演不听老师话的学生,让女儿大为扫兴。
现在想来,在游戏当中,让女儿获得掌控感、主导感,对她是怎样愉悦的生命体验啊!如果我当时规规矩矩地配合她,当她长大以后需要配合别人的时候,可能就会回想起当年她父亲曾放下身段,并不会感觉自尊被降低。
但那个时候,我竟然扮演了那样吝啬的一个父亲。现在好想弥补,不过现在的女儿,再也不需要我陪她玩那个稚气的游戏了。
我错过的不是时光,而是让孩子失去了她可以主导、掌控世界的感觉呀!
05、做会欣赏鼓励孩子的父母
在跟孩子互动或游戏的过程中发现孩子的积极品质,发自内心地去欣赏、鼓励孩子,即通过语气、动作、眼神、声调肯定、欣赏、鼓励孩子,让孩子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感、信任感,会让孩子获得一生的财富。
在女儿很小的时候,我跟她做游戏,把一个玩具藏在四层楼梯下面,然后用布带蒙着女儿的眼睛,由她摸着楼梯把玩具找回来。我本来以为她完不成这个任务,但是十多分钟后,她竟然手中拿着玩具回到屋里,小脸兴奋得红彤彤的。
我解下她头上蒙眼睛的布条,欣愉地说:你拿到玩具的过程,展示了你不畏艰难的坚韧品质,这是你一生的财富。女儿当时可能听不懂这句话。但是事实证明,百折不回的坚韧品质,确实是女儿所拥有的积极品质。
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与众不同的品质和能力。如果能够被父母所肯定、欣赏,那将是他生命当中所拥有的重要资源。
但是,很多父母并没有跟孩子的积极品质共情,反而经常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作比较,贬低自己的孩子。还有一些父母,经常会敷衍孩子说,你好棒、你好聪明——这样抽象、空泛的赞扬,并没有什么积极的效应。
06、做不评判孩子的父母
父母要学会不教导不指导,即放下自己的评判,不做打击孩子积极性的事情。
很多父母总是担心地问我:孩子总是喜欢打游戏,怎么办啊?我问他们有没有跟孩子一块儿体验过打游戏的快乐?他们说没有。这说明,他们不能放下自己的父母身份。这是没办法跟孩子建立情感链接的,更不用说共情孩子的积极品质了。
站在父母的角度,你可能认为孩子的游戏太简单幼稚,甚至不合时宜,但他是个孩子啊。
有一个母亲担心地问,自己的儿子小学高年级了仍然喜欢和幼儿园的小朋友玩儿,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我想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个母亲不把自己的孩子当孩子看,不允许自己的孩子成为孩子。
所以身为父母,一定要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孩子。当孩子能够从父母这里得到充分的心理营养,就会培养出自信、健康、富有创造力的人格特征。这才是父母们能够给孩子的最好的财产。
教养孩子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耐心,更需要爱心和见识。而教养青春期的孩子,则更加困难,因为青春期的孩子面临人生的转型,问题更复杂,心理更动荡,所以对家长的要求更高。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6343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2589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85084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5178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050911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