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我想和大家聊聊关于自信的话题,但脑子里突然就冒出来一句“你哪来的自信?”
这让我想起了很多电影里的情节,大概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小姑娘,带着懵懂的眼神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头,要去挑战终极大BOSS,那个样子让我很是佩服。这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个大叔角色,跳出来说:“嘿,小家伙,你哪来的自信?”大叔的潜台词是,“小家伙,你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你根本不知道你前面的路程是何等的艰险”。而故事的结局往往是小萝莉克服艰难险阻,一路斩妖除魔,战胜大BOSS,令众邻里一片哗然,惊掉下巴。
大家会想,这样的场景几乎都是出现在小说或电影里,而现实生活往往不会如此戏剧化,可是今天我要说的是,生活其实就是一个又一个这样的故事的连载,而自信往往贯穿这些故事的始终。
前几年互联网上有一个用一个别针换一栋别墅的故事,讲得就是一个人突发奇想,想要通过物物交换,用一个别针,换一栋别墅。这初听起来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故事的结局就是,他成功了。前几年有一本书叫做《秘密》,里面提到一个概念叫做“吸引力法则”,大意是,只要你想要什么,你就能得到什么。虽然我不认同书中提到的神秘力量之类的说法,但是其核心观点却与自信有着密切的关联。
不论是无所畏惧的小女孩,还是小别针换大别墅,或者神秘的宇宙法则,我想都与内在的自信有关,这是一种不被前方的困难和危险所阻拦,依然无所畏惧,奋勇向前的力量。
这种力量来自哪里呢?
想了解自信的力量,我想先谈谈那些不自信的时刻。
莎莎是一个害羞的女孩,当她在课堂上被老师点到的时候,莎莎很紧张,不知道要说什么。老师让莎莎说说自己的爱好,但她吞吞吐吐,说不出来。这时候豆豆把手举得高高的,迫不及待的说:“老师,老师,我的爱好是踢足球儿,还有吃鸡腿儿”,大家笑他,“吃鸡腿不是爱好,哈哈哈”,豆豆笑了笑坐下了。莎莎也坐下了,表现得很害羞。
我们看到自信的孩子,他对自己的表达感到自豪,他觉得别人一定会欣赏他的表达。而不自信、害羞的孩子,常常对自己的表达感到羞耻,他们觉得自己表达的状态不好,表达的内容也不够好。有时候人们表达同样的内容,带来的心理感受却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当一个婴儿出生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会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他。父母一定记得孩子刚出生的那段时间,他一微笑你就会发出惊叹,
“你看,他朝我笑了”,
“你太棒了,你竟然吃了60毫升奶”,
“儿子太厉害了,拉了这么多屎”。
是不是觉得有点搞笑,如此普通的一件事被父母们如此的放大,如此夸张的表达出来。
其实,有点理智的人都会知道,婴儿是不会做什么事情的,他们需要等待着父母来照顾他们,安抚他们,对于婴儿来说,如果没有父母的照顾,那么就没有如果了。父母此时对婴儿的欣赏其实并不是因为婴儿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而是他们为婴儿的存在而感到高兴。我喜欢你,欣赏你,并不因为你做了什么,而只是因为你本身。
作为一个婴儿,他感受到的是什么呢?我真的好厉害,我做得任何事都证明我是这个世界上最牛X的人。所以,婴儿有一种全能自恋的感受,他们觉得自己能够控制整个世界。婴儿的自信有点过了头,但这恰恰说明,父母欣赏的目光就是孩子自信的来源。
我们从小喝奶水长大,奶水让我们的身体变得强壮,而父母欣赏的目光就是我们最初的心理营养,使我们的心灵变得强壮,有信心面对这个新世界。孩子从父母的眼中看到自己,父母眼中的孩子是什么样,孩子就感觉自己是什么样。
当一个孩子慢慢长大,父母看孩子的眼光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
“为什么这次没有得满分”,
“为什么你不去报名合唱队”,
“为什么你不像珊珊一样有那么多朋友”。
我们渐渐发现,自己有时候开始对孩子不满意了,似乎觉得孩子做得还不够好,我们期待孩子能变成一个满分的孩子,勇敢的孩子,开朗的孩子,或者是“别人家”的孩子。其实,这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欣赏慢慢从欣赏孩子这个人,转变到欣赏孩子做的事上了。父母希望孩子在做事的能力上更进一步。
也许父母的本意是希望孩子能变得更好,但作为孩子,他的内心会感受到什么呢?我想可能会非常的复杂,
—— 可能对自己产生怀疑,认为自己不够好;
—— 可能会觉得父母不喜欢自己;
—— 可能会对未来的新事物,学习,生活都感到恐惧、担忧。
这些都让孩子的自信受到打击,变得回避退缩,或者充满愤怒和抗拒。
其实,青少年时代的孩子,他们做事的能力是处在一个学习和发展的过程里,有一部分能力的培养需要父母的协助,有一部分则需要他们自己不断的重复和练习。如果说婴儿是什么事都做不了却感觉自己统治了全世界,那么青少年是努力接触和尝试更多的事情,却常常被经验不足的挫败感所困扰。这个时期的父母任务更为艰巨,要为孩子提供生活经验上的指导,更重要的是成为孩子情感上的容器。
当孩子遭遇一个生活上的挫折时,他自己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可能是他难以消化和理解的。这时候他非常需要父母作为一个温暖,理解,支持的榜样,陪他一起面对这个挫折,承认和理解他的感受,并帮助他理解这是人生中很自然和常见的事情,他依然可以拥有美好的人生和很多的可能性。当孩子经历考试失利,羞于表现,被朋友疏远的时刻时,也许父母可以多关心一下孩子内心的感受。当父母对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表示尊重和好奇时,孩子也更能接受自己那些负面的感受,变得更有信心去尝试新的事物。
我们现在可以说说自信的来源了。
所以,自信是哪里来的呢?
首先,自信来自于父母对孩子这个人本身的欣赏,父母因孩子这个人而喜欢他,孩子也因自己本身而喜欢自己,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他就能勇敢的尝试很多新的事物。
其次,自信也来源于不断的尝试和失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客体—父母,他们能够陪伴和理解孩子,为孩子提供情感上的容纳,让孩子在遇到挫折时,不被太多的负面情绪淹没,孩子可以在父母的臂弯里重新充电,满怀希望的再次投入他所爱之事。
无论你是孩子的父母,还是一个独立的成年人,当我们不再因自我怀疑而纠结时,我们就有更多力量前行。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70698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8772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6918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8985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84350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