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成为爸妈口中的那个孝顺听话的好孩子,可是无论我怎么做,总也达不到他们的期望。
爸妈一直对我喋喋不休地说养育我的辛苦,他们虽然说着那么爱我,我却一点也不觉得幸福
想要爸妈之间和谐恩爱,但他们总是让自己二选一。一旦出现争吵,两人就会在我耳边跟我说:都是为了你,我们才一直忍到现在。
感觉自己就是一切糟糕的源头,如果换了一个更优秀的孩子,这一切是不是就会更好?
期待的压力
这就是16岁的小雯对咨询师描述的感受。
从她记事起,父母就以这样的方式“爱”着她,这样的“爱”一步步压垮了小雯。
从小就被父母高要求,上小学时,小雯碰到不懂的问题拿去问父母,父母都会反问一句:“这么简单你都不会?”
讲解问题时,小雯理解稍微慢一些,都会被父母不耐烦斥责:“你上课有没有认真听?”
这样的反问充斥着小雯的童年,“隔壁的小敏可以考第一,你为什么就不行?”“你为什么就不知道帮我们分担一点?”
反问和斥责并不能让小雯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反而让她渐渐丧失自信,被巨大的自我怀疑和不确定感裹挟。
她常常陷入自责,认为什么事都是自己的错,认为自己“不配”“不值得”
我们总说家是温暖的港湾,父母是孩子最可靠的庇护。
可有的人,一生都在逃离家人套在自己身上的沉重期待。
不要让爱成为一种绑架
“因为有你,我们才这么辛苦,因为爱你,我们才这么逼迫你”
父母的爱很伟大,但这应该是孩子发自身心的赞美和感恩。
如果父母强行在孩子的心灵烙上这个印记,这种带有压力的爱就成了一种绑架。
有位心理学家曾经对母爱做出这样的诠释。
好的母爱,是能够让孩子发自内心地感受到: 我作为一个小男孩 / 小女孩来到这个世界上,这本身就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
当父母以爱之名来控制对方,让爱与负罪感相连后,爱就成了千斤重的砝码压在孩子心头。
没有什么比这更能毁坏一个人的人生。
这些父母或许曾经有过梦想,但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实现,只好将一切将精力放在控制孩子上,渴望让孩子得到自己没有的成功。
“控制不了我自己的人生,但我总能控制我的孩子。”
在这样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不仅容易在挫折面前全盘否定自己。
在面对亲密关系时也会下意识认为这是一种压力,藏匿真心来回避对方。
爱,应当是无条件的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让孩子确定自己值得被无条件地爱着,这将成为孩子一生中最坚实有力的治愈力。
如果你曾有过或正在有小雯这样的感觉,请相信这不是你的问题,而是父母更需要改变。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来源于诗人纪伯伦的一首诗。
你的孩子
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虽经你而生
和你在一起
却不属于你
他们是生命的子女
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结束语
如果你意识到自己心理出现了问题,或者是自己的孩子出现了一些异常的行为,或是你曾被家庭伤过,请相信你可以治愈这种伤痕,也可以不再传递这种伤害。
我们一直在这儿,我们这里有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和经验丰富的心理医生,为你的孩子你的家庭提供科学的诊疗方案和心理援助,找到根本问题,找回家庭的和谐之道。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7117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6913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2550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88833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53546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