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机最早由荣格提出,指的是人们到了30岁后,老年之前这段时间里,外在发展达到一定程度,与内在发展需求产生冲突,从而产生的心理适应危机。
默瑞·斯丹在《中年之旅》中写道:
“迈入中年之际,人们已经习于熟悉的心理模式,因工作与家庭而安顿下来。然后,突然间,危机袭来:有天醒来,你出乎预期的筋疲力竭,个人拥有感的氛围开始腐臭......你对你所喜爱的事物,孩子、财产、权力地位、成就,对这一切的珍视都不再有了,仿佛被偷走了。你满怀疑惑地问:昨夜出了什么事?它哪去了?”
中年危机,就这样悄然而至,当我们发觉的时候,已然在“危机”之中。
一、中年危机的表现
1、“灵魂出窍”。当我们察觉到中年危机的时候,最先察觉到的,一定是一种“灵魂被抽走了”的感觉,对世界缺乏热情,对自己的身心体验也感觉浑浑噩噩。我们会感受到,过去几十年形成的稳固自我(人格面具),与当下的感受越发解离,一些莫名且消极的心灵意象不时干扰我们的意识自我,从而产生一种一切都不真实的空虚感。
2、死亡焦虑。除了空虚感,伴随着中年危机出现的,就是死亡焦虑。人到中年,自身的角色,前二十余年形成的自我认同,以及内在的人生经历、经验,都开始逐渐崩塌,面对且感受这样强烈的自我丧失与自我消解,从而产生一种死亡的痛苦,一直伴随着整个危机。
3、无意识不适应性涌现。我们用前半生去进行社会性的外在适应,而内部适应与发展滞后,当外部适应走到一定的极限,内部的不适应性就会集中涌现,从而让个体产生幻觉、妄想、行动化的症状。比如,突然离婚,突然出家等,或者做出许多大众看来非常出格的事情,以及会在一些思想观念上脱离现实,时刻带着强烈的情绪......
二、中年危机的原因
1、角色状态的改变,童年期开始形成的自我(角色)认同开始崩解。在人生的早期,我们一直在进行艰难的自我形成,当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我们意识到自我,意识到父母和我,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学生)。随着进入社会的准备时间越来越长,如今要花费二十多年的时间,才开始体验新的社会自我。
而刚出社会的年轻人,社会身份转变、社会责任转变、社会要求转变、家庭身份转变等等,都在几年间完成,如此迅速的变化,年轻人的心理只能跟随外在的变化而应接不暇。
当这一切都稳定下来,需要一个新的自我认同来掌控当下的生活,而产生新的自我认同,需要消解曾经稳固的自我认同,消耗大量的心理能量进行内在适应和建设。可惜中年人,没有那么多的社会支持,没有足够的空间去满足自己的内在适应需求,社会的声音都在呼吁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中年人只有靠自己坚强。
2、人格面具与阴影失衡。一直以来,家庭、社会文化造就的自我,让我们更好地适应自己的社会角色,但当我们逐渐形成过于强大的自我(人格面具),把过多意识内容压抑到阴影的部分,打破了自然性自我感受与社会性自我感受的平衡,无意识就会开始反扑。并且这种反扑往往会带有“症状性”,会与社会要求产生强烈冲突,无意识释放的信号会非常强烈,从而产生一定的不真实感、幻想以及行动化。
3、死亡的本能。中年,其实是人类开始接近死亡的时候。人类人均寿命超过五十岁,不过是近几千年的事情,而在人类演化的过程中,百万年的时光中,中年正是迈入死亡的年龄。在这两百万年的自性中,中年的死亡感,其实已经深深刻入人类的无意识中,当我们迈入中年的时候,无意识中的死亡感,自然而然地袭来,让我们体验到空虚,并学会放下。
4、自性化本能。自性化是一种本能需要,分裂的自我让人感到痛苦,而整合的自我会令个体感到舒适与愉悦,人总会去追求整合的自我。早期社会化形成的面具及其压抑下去的阴影,让我们的自我分裂成许许多多的割裂部分,无意识中的阴影和情结也是人格中的实体,给我们带来相应的感受,当我们的外在能够满足生理和安全甚至社会成就和尊重需求的时候,让自己内心处于舒适愉悦的需求,自然会发生。
三、如何应对中年危机
1、退行,照顾本我。
本我的需求,是非常真实的,但在人生早期社会化的阶段,我们的本我需求会与社会要求妥协,甚至一定程度上压抑本我的需求,来发展我们的社会功能。而到了中年,社会功能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退行照顾本我需求则是必不可少的。
荣格学派的“退行”,指的是心理能量向内流动进行内在的适应,退行照顾本我需求,指的是让本我的需求,在内在适应和发展中得到应有的呈现,回到本来的位置。
就像陶渊明和苏轼一样,靖节先生服食菊花以及饮酒,整天吃的不亦乐乎;东坡先生好酒好美食更是在中国人文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食色,性也,如何让自己的饮食本能、性本能自然地流动,是中年人的功课,也是渡过中年危机的重要因素。
2、前行,完善自我。
同样,荣格学派中的前行,指的是心理能量向外流动进行外在的适应。更有深度,更少无意识冲动参与的外部发展,也是渡过中年危机的重要因素。
人是社会性动物,而社会性的根本,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年的我们,虽然社会成就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而与他人的关系却还可以继续发展。
到了中年,我们需要去选择与舍弃自己的外部关系,我们的人生过程中,许多关系,如家人、同学、同事等,都是被动关系,并非我们主动选择的关系,要如何维系这些关系,除了听从社会要求,也要听从内心的声音,更真实地与客体互动,减少投射,客体关系也会因此而充满深情且富有情趣。
3、自性化,整合超我。
叶湘虹在《荣格的道德整合思想研究》中写道:
“荣格作为一名分析心理学家,表面上看他所关注的只是人类的心理健康问题,但究其根本还是一个‘生活的意义/好的生活/幸福’三位一体的伦理学问题。”
超我是我们人格的一部分,整合性的超我所回答的问题并非社会要求和规范,而是为了询问生活的意义,当我们找到自己相信的意义,就会变得坚定而自由,内在外在都将变得淡然。超我将不再压迫本我,因此,个体在社会层面也不会再压迫他人,而是真实地体验自然、文化与宗教。
默瑞认为,《致赫尔墨斯颂歌》的故事,是中年之旅的象征。阿波罗的神牛被赫尔墨斯盗走,光辉的太阳神既惊且怒,带着愤怒与挫败,开始寻找窃贼与失落的宝物。在阿波罗不断寻找神牛的过程中,灵魂受到赫尔墨斯这股新诞生的叛逆与创造力力量的影响,终于在找到神牛的时候,阿波罗选择了放弃神牛,从而收到了赫尔墨斯的神秘礼物——七弦琴。对阿波罗而言,他收到的礼物是音乐。
没有人能具体说明你的中年灵魂礼物会是什么,只能说,当它出现,你就会收到。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8866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16941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2096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7552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90923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