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一定要有意义吗?
作者:三木水 2020-02-11 19:21:16 成长心理

1.空无意义

本周,不少人开始复工上班了。

朋友调侃说:憋在家里已经憋坏了,虽然冒着“生命危险”,也想上班。

为什么憋坏了?因为“无所事事”,不知道做什么。上个班,还不用“胡思乱想”,憋在家里,生活恍然间没有目标,不知道生活到底有什么“意义”?

无所事事,找不到意义,焦虑

在面对重大变故的时候,我们容易有这样的感觉,比如:失去重要的亲人;生活遭遇重大变故;遭遇重大失败,以及,生命受到重大威胁等。

此次疫情的出现,确实会带来这样的焦虑:无意义感。

所谓,向外看一片飘渺,向内看一片虚无。人生,哪有什么意义可言。

生活,一定要有意义吗?

对意义的追求,是存在主义的四大议题之一。另外的三个议题分别是:死亡焦虑、孤独和自由。

大张伟曾经在节目中说:有一段时间,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于是去录了一档野外求生节目。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意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2.生活,一定要有意义吗?

现代很多人都有所谓的“空心病”。这里面“空着的心的位置”本来应该放置的,就是“我以及我的意义”。

生活,一定要有意义吗?

我的咨询室中,走入过很多遭遇到情绪问题困扰的来访,比如:抑郁。我们之所以会抑郁,就是因为,我们在抑郁之前,一定非常努力地在生活,也在寻找事情的价值、自身的成就感、努力的动力、目标的方向等。这些的背后,都指向一个共同的东西——意义。

但是,如果“我们的心是空的”,那么,当我们为了探索所做的一切努力回落后,在“究竟”的那个位置上,我们会发现,一切是“空”的,这时,我们就会抑郁。抑郁本身指向的就是:一切毫无意义。

比如,生活中,我们都有过类似这样的经历:总会有那么一段时间,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所以,我们显得很没有动力,四顾茫然,渺渺无知。直到下一个目标,从这茫茫渺渺的感觉中露出头来,我们才能重整旗鼓再出发。

生活,一定要有意义吗?

再比如,周星驰曾在电影里说:做人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这里的“梦想”的背后,指的也是意义。

所以,意义很重要,没有意义,会导致诸多问题。

形象点说,我们的生活,被一个叫“意义”的东西,提纲挈领式地组织起来,提供动力,并且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否则,我们的生活就像是一滩烂泥,瘫软在地上,动弹不得,没有形状。

3.意义,最初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知道,精神分析认为,人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一元、二元和三元关系。一元关系,指向我们自身,以我们自身的感受为主;二元关系,指向他人,人际关系、情感功能,都属于二元关系的范畴;三元关系,指向现实、规则和客观世界。

生活,一定要有意义吗?

我们生活在三元世界。

而事实上,我们虽然生活在三元世界,但是,我们任何一个人的存在状态,都是一个一元、二元、三元同时并存的一个状态。并不是当我们的心理发展进入“三元”后,一元、二元就自动消失。当我们进入三元世界后,一元的感受并没有消失,而是一直存在。这时,一元感受,需要有地方得以安置、表达和满足。所以,放在哪个层面是最好的呢?我们会自动给这些一元感受需求,寻找出口。

如果只是放在一元层面,一元感受,也就是代表一些需要的内在感觉,这些需要,在感觉层面,是不可控的,他们来来回回、起起落落,不可控;进入二元关系后,在情感层面会好一些,但是,因为二元关系更多依赖“他人”,“他人”仍然有不确定性,因此,也不可控;只有到了三元规则层面,才可控。因为,在三元层面,指向的是客观现实和规则,是一些符号化的东西。在这个层面,我们的一元感受上的需求,可以用三元世界中符号化的方式来满足。

这是最可控的方式。

生活,一定要有意义吗?

因此,当我们终于有能力进入三元关系时,我们就有动力将内在一元感受向三元层面去推动和转化。

这个转化的过程,就是我们对于意义的原初构成过程。

因为,每个人的感受不同,所以,每个人对于意义的认知和界定,都是不同的。

4.现实世界的空乏感

可是,这也带来一些问题。

虽然因为其“符号化”的特点,三元层面是一个最稳定的方式。但是,“符号化”本身却是一个双刃剑。

生活,一定要有意义吗?

符号化,一方面让欲望的表达,在三元层面变得更加稳定和可控;另一方面,符号化的东西,会让人产生“空乏感”。比如,我们赚钱——“钱”就是典型符号化的一个东西——我们赚钱,是为了什么?背后一定有一个“为了什么”。

“为了什么”,这就是“意义”。

一个三元价值上的意义,可以把我们相对比较稳定地悬挂住,以至于我们不会轻易跌落下来。

如果,我们只想着为了挣钱而挣钱,我们就会有空乏感,这个空乏感甚至让我们不能挣更多的钱;如果,我们一边赚钱,一边觉得自己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相对来说会让我们不会觉得空乏,持续的时间也更久。

生活,一定要有意义吗?

所以,意义是一个牟定价值和目标的方法,让我们在追逐欲望的同时,把我们固定在一个地方。

当然,从究竟的层面,“意义”本身,也是空乏的。因为,“意义”本身,也是一个符号。但是,在特定的时空环境当中,有了意义,我们就获取了暂时的目标和价值,也就不再空乏。

5.既然意义如此重要,我们要寻找什么样的意义?

意义这个东西,不能太个人化,应该有广泛的接受性。因此,意义最好和更多的客体或者外界有关,而且,越广越好。

从这个角度说,“意义”有大小之分。

比如,我要努力工作,为了赚钱买房子。如果,我只是为了我自己买房子,这也是个意义,但是这个意义不大;如果,我买大房子,是为了小家庭,那么,这就是一个大一些的意义;如果,我买大房子,是为了我们一家三代五口人,那我就是为了五口人奋斗,这个意义就更大。

生活,一定要有意义吗?

以此类推:

我努力挣钱,不仅仅是为了买房子,而是为了一个地区,一个村子,一个社区,那么,这个意义就又不同了;有的人的努力,是为了国家和民族,这个意义就更大了。

意义越大,走得才更远。

为什么呢?

首先,三元层面,本身就是利益层面:各种欲望和需求,都通过符号化的东西被度量、表达和满足。在三元层面,意义,无非就是让方方面面达到平衡;让利益,成为共有的意义。

让“意义”和更多的人有更广泛的连结,意味着,你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让更多的人和你一起,朝着同一个目标,实现同一个意义。一个意义,如果太个人化,我们是得不到别人的支持的。除非,我们自己的高度,已经超越了大多数——这似乎不大可能。

比如,我自己想买一套大房子,跟别人没关系,别人不会支持我,我只能靠自己的努力。

生活,一定要有意义吗?

再比如,我做心理咨询师,我认为很有意义。因为,在社会系统中,心理咨询师是一个边界的确定者,是有社会功能的。那么,我做咨询师,跟其他咨询师,就有一个共同的意义,同时,我还会得到社会更广泛的认可。

涉及的范围越广,得到的认同越多,意义越大,在三元层面的显现也就越多,带来的结果很可能就是:更容易成功。

所谓“不忘初心”,这里的“初心”,指的就是,在做一件事情最开始时候确定的更高的“意义”。而这个“意义”,不要在后来追逐符号化利益的时候,被彻底覆盖掉。那样,就本末倒置了。你一定走不远。

同时,意义,还是我们生活中的动力来源。因为,三元的意义会回落到一元的感受,感受产生驱动力。意义越大,感受越好,驱动力越强,持久性也越长。驱动力越强,走得越远。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拼命地构建更大的价值观、世界观,更广的胸怀的原因。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职业价值观治疗师绿帽产后抑郁社交恐惧症聊天心理医生双向情感障碍MBTI反社会人格心理测评系统情商易怒症爱情挽回负面情绪思维反刍焦虑症回避型人格障碍外貌焦虑自闭症抑郁症社交恐惧症性取向心理叛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