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闺蜜苗苗,是个特能耍嘴皮子的人,和她一起搞促销活动,死的都能给说成活的;
平时不管是聚会还是搞活动,她绝对是一等一的暖场高手。
能说会道如她,却也有说话卡壳的时候。
每次听她和父母打电话的时候,她就像换了个人一样,只会咿咿吖吖,一句话也说不完整。
记得大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个出国当交换生的名额,班主任推荐她去。可她二话不说就拒绝了,我问她为什么不去,她把头摇得像拨浪鼓说道:“我爸妈不会同意的。”
对于她的回答我哭笑不得,连问都没问,就这么笃定,我敲她脑袋说道:“不说你怎么知道,大好机会浪费了。”
苗苗沉默了一会,叹了一口气说:“没必要说,说了也没用的,我都能想到他们的答案了,什么外面人生地不熟啊,会被骗啊,年纪太小什么的,以前去旅游都得吵好几天。”
我就想起来,之前和她去泰国旅游,她就和父母冷战了整整2个月。
我突然就能理解她,为什么不商量了。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孩子对父母有依赖性,他们都希望能和父母保持正常的沟通。
苗苗之所以会抗拒,其实是因为她此前已经习惯了,在遇到同样的事情,她下意识就给出和以前一样的想法。
说得悲伤一点,就是习惯了绝望。
说得专业一点,就是受到了塞利格曼效应的影响。
01让人悲伤的塞利格曼效应
1967年,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做了一个实验。
他把一条狗放到一个带有装置的笼子里,并且把门锁上,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让装置里的蜂鸣器响一下,然后用带点的棒子去电击狗(安全的电击)。
一开始,狗会想尽办法逃离笼子。
可当它试验过无数次,依旧逃不出这个笼子时,它便放弃了,等蜂鸣器再响起来时,它直接就躺倒害怕得发抖。
多次试验之后,塞利格曼直接把笼子的门打开,再按响蜂鸣器,狗没有逃走,依旧是躺倒发抖。
这就是塞利格曼效应,心理学上把这种表现,称为习得性无助。
苗苗有这样的想法和表现,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她爸妈从小对她管得特别严,一般是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只要是他们决定的事情,苗苗怎么反抗都不会有回应。
如果她试图做出比较激烈的举动或者说一些冲动的话,随之而来的只会是更严厉的批评和更折磨人的惩罚。
小时候,苗苗就和《囧妈》里的徐峥一样,吃什么都被安排好。
她妈以前要求她早上必须吃苹果,后来她长智齿了,牙齿疼得不行,什么都不想吃。
但妈妈还是强迫她吃,她不愿意,就会一直唠叨,一直说到她吃才会停下来。
从此之后,不管自己想不想吃,也不管妈妈唠不唠叨,她都直接把苹果往嘴巴里塞。
苗苗的心理就是,反正自己的行为并不会带来理想中的沟通结果,自己不管说什么,都不会改变母亲的反应。
她默认,自己希望的结果一定不会发生,而自己讨厌的结果一定会发生,所以被动不再尝试改变现状,产生了习得性无助。
02习得性无助,让关系越来越疏远
亲子关系里的塞利格曼效应,会影响孩子和父母的关系,让彼此的心离得越来越远。
生活中,那些因为无法和父母沟通而产生的习得性无助的孩子,往往会有几大表现。
01 回避沟通
除非是不说就会完蛋,不然孩子绝对不会开口和父母商量,即便是父母主动找他们商量,他也会想躲开,还会觉得沟通是件痛苦的事情。
记得那个被妈妈强烈控制的男明星朱雨辰,在节目中他说过,自己有时候看到母亲的电话,会觉得莫名地烦躁,想直接挂掉。
习得性无助的孩子,第一时间总想逃避沟通。
02 喜欢翻旧账
有些人一和父母沟通,就会觉得血气上涌,总想发脾气,这是因为你们在沟通的时候,你的潜意识里会出现以前类似的情景。
我有个男同学,每次他爸一跟他说“以后你就知道错了”这句话,他很容易就暴怒。他说,小时候他爸一说这句话,就证明他爸说不过他,接下里准是要揍他了。
潜意识里的不良情绪,会阻止孩子维持冷静的沟通。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直接沉默或者直接说不想沟了,也有的可能会随便应付以快点结束当前的对话。
亲子关系出现了习得性无助,彼此之间只会越来越疏远,沟通这件事也会愈加消极,很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会爆发。
要想和父母好好沟通,必须得打破这种消极的局面。
03如何和我们的父母沟通?
在一段关系中,好好沟通能解决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矛盾。
要想和父母认真的沟通,就要打破过往的认知。
首先,把自己当成一个成年人去沟通。
很多人之所以会逃避,是因为自己的内心还“锁在笼子里”,把自己看成小时候那个无助的小孩儿。
你用以前的方式应对,他们也会用过去的方式对待你。
所以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好好想想,自己平时怎么和朋友沟通的,然后用相同的态度、情绪、语气以及技巧去跟父母交谈。
父母感觉到你和以前不一样,他们才会意识到,你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小孩了,你已经独立了,有足够强的逻辑去说服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有尊重你的趋势。
当然,很少有父母会立刻转变自己的态度的。
刚开始,可能还是会有生气动怒等过激反应,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冲动,不要像以前一样用发怒的方式,不然你又变成以前那个小孩儿了。
你要学会停下,等自己先冷静,等到情绪消散了,再表达自己的想法,你甚至可以过几天再讨论,要记住的是,不要让自己的情绪上头。
其次,你要剖析一下自己的归因模式。
心理学上,把归因模式分成内归因和外归因。受到塞利格曼效应影响的人,会倾向于用内归因的方式,去解释糟糕的结果。
举个例子,自己和父母沟通不下去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自己没法和父母说通,或者觉得父母性格不好。
但如果是个外归因的人,他可能就会觉得是当下谈话的时机不对,可换个时间点继续探讨。
一味地用内归因去解释,只会让习得性无助越来越严重。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内外结合”,从多个方面找原因,只要看得足够全面,才能找到有效沟通的方式。
最后,要坚持。
当你确定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就一定要坚定一点,不要脱离了自己的目标。
可能你一开始的沟通没达到你想要的效果,但也别着急,给自己打打气。毕竟你愿意主动开口就已经跨出最难的一步了。
实在觉得憋屈,可以找好友倾诉一下。
记住,只要用心去改变,才有可能获得你想要的的结果。
写在最后:
父母的内心,肯定是为了孩子好。你之所以没感受到,也许是他们的方式不对。
我们该理解父母,感恩他们的付出,但同时也要争取自己独立的权利。
如果你正在面临同样的困境,希望你可以勇敢地跨出第一步,去打破当前尴尬的局面。
如果你选择放任不管,只会加深和父母之间的裂痕。
而你也会继续受到这种痛苦的困扰,终其一生都是个徘徊在心房外的孤单小孩。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07578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8777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5080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56707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3011641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