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具备了倾听自己内心声音的能力吗?
作者:黄贝尔 2021-01-12 16:09:42 成长心理

不知道大家是用什么样的心情迎来新年的。过去的一年,每个人可能都在被动地接收各种各样自己无法控制的信息和力量的干扰,也可能形成了一种认知:“每天都在疲于奔命,每天都为了活着而活着。”

然而,如果一个人的心里形成了这种认知,那他绝对不是在去年才形成的。为什么一个人会认为总是在不停地“应付”各种事务?为什么他会觉得自己在“对抗”各种关系?为什么他会认为所有的人和事都在“针对”自己?为什么他在各种选择面前会无法取舍,以至于认为自己一事无成?

你具备了倾听自己内心声音的能力吗?

如此多的为什么,无非归结到一个原因:倾听自己内心的能力。

01、迷失在无尽的“应对”中

不得不承认,中国的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实在是过于紧密。身处其中,几乎每过几分钟,自己就要面对外部关系、力量、事件的冲击。

因此,这也形成了一种心理惯性:“我得随时准备着打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来对付下一个冲击波。”

但遗憾的是,一旦这种惯性形成,带动人们行为的只会是本能的驱动力。

也就是说,久而久之,可能人们不加思考,就会拿出“看似管用”的招数,先让自己免受伤害,却难以去解读或体察事件背后更深层的原因和解决方案。类似的例子有很多:

婆媳问题

由于社会文化原因,两个人的结合很多情况下其实就是两个家庭价值观的结合。当不同的价值观扑到面前时(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很多女性会本能地拿出对抗的姿态。看似是一种自我保护,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伤害。

婚姻问题

热情似火的恋爱往往容易掩盖两人不同的价值观,既掩饰了对方的不足,也隐藏了自己的缺点。当婚后问题开始凸显时,人们开始疲于应对出现的“问题”。

每一个问题的出现,似乎都成为了一种从天而降的冲击波,但实则可能彰显了自己内心的无助、脆弱和创伤。

自我问题

工作没有意义、生活没有激情、明天没有希望……这些都成了当代中青年人的共同话题和忧虑——甚至很多人会去懊悔曾经的选择。

然而,这些其实都是“思维噪音”。就像睡觉前去回忆白天的事情一样,往往无数的事件会叠加起来,并不能形成清晰的场景,却变成了一片恼人的白噪音。

人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状态?由于每个人成长轨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里当然不存在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

但只要稍加判断,就会发现这一群人的统一特质,那就是“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比较模糊。

其实这很好理解。如果一个人的内心丰富、充实、清晰,那么这一刻、下一刻他该做什么,往往都是计划好的。

也就是说,他的内心已经被一些“内容”所占领了。但是自我薄弱的人,内心也是贫瘠、虚弱、敏感的,简而言之就是比较“空”。

你具备了倾听自己内心声音的能力吗?

既然是有空间的,那么无数的外部力量、外部事件,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占据他的心灵。被本不属于自己的外部压力占据,自然就要费心劳神地应对了。

02、解脱在清晰的自我“聆听”中

有一句很哲学的话:“人一生无非是在与三种关系纠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 这里先不去谈最宏观的人与自然(相信经历了全球疫情,每个人也有自己的解读)。经常地,我们过度地去关注了人与人的关系,却忽视了与自身的关系。

很多时候,我们并非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是不敢去正视自己想要的。例如小时候想偷吃家里的巧克力,却害怕父母的责备;上课有不懂的问题想提问,却担心被同学们嘲笑;生孩子后想要偶然过过二人世界,却犹豫于公婆的质疑;生活中想要追求自己的爱好和梦想,却认为自己应该先解决收入问题……

你具备了倾听自己内心声音的能力吗?

这里要强调一点,这些所有的、与外部力量的对抗并非都是无意义的,相反,它们可能是在某个阶段让一个人好好生存的必要手段。

但是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就像保障一座桥不要塌掉一样,控制车流和人流是很有必要的(外部力量),但随时监控桥梁本身的质量、老化、维修,同样也是很关键的。所以:

与不同的人和关系相处,并不是人生的目的和需求,只是当下生活的一种“策略”。做好眼前的工作,未必能帮助你体现自己的价值,只是帮助你生存的一种“手段”。去应对每天的冲突和问题,也不见得是你人生的全部,只是你对抗外部压力的一种“机制”。

那么,应该如何聆听自己的内心呢?以下有五个问题,也许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不见得同时都能得到精准的答案,但至少把思维的标杆建立起来了:

1. 我能做什么?

这里关乎于自己的基本能力。例如,我能表达、我能写作、我能在乎家人的感受、我能聆听他人、我能包容他人、我能享乐、我能悲伤……

别着急,写下来的时候很容易,你好像感到自己什么都能做。然后再反观一下,在过往的这几个月里面,你真的都做到了吗?

2. 我热衷于什么?

这里关乎到真正能让你快乐起来的事情。例如,交际使你快乐、健身使你快乐、和孩子相处使你快乐、赚钱使你快乐、独处使你快乐……

再反观一下自己,这些都是你正在做的吗?一周下来,你花了多少时间在你热衷的事情上面?花了多少时间去应对那些让你痛苦而又不得不应对的外部事件?

你具备了倾听自己内心声音的能力吗?

3. 我遇到了什么压力?

这里可以列举一些你遇到的问题。例如,近期最困扰你的是什么?工作压力?婆媳关系?婚姻关系?育儿压力?经济压力?学业压力?

当各种压力扑面而来,可能会形成上面所说的“白噪声”效应,堆积在一起让你无从辨别,只让你觉得心力交瘁。

但是当你学会列举,其实你会发现,压力或问题往往是分立的,一件事有着一件事的解决轨迹。同时提10个袋子让你感到绝望,一个一个袋子提,也许就得心应手。

4. 是什么在约束着我?

这里就是自我认知深化的开始。尤其是当你用牺牲自己,来去解决一些问题时,应该反问自己:是什么让我这么做?是什么让我不敢设立界限?是什么让我失控?是什么让我完美主义?

有时,约束自己的,是你对自己的定义;有时是身边的亲人;有时是自己惯性的付出;有时甚至是复仇的心态……

无论如何,要对自己的内心诚实,去感知自己内心缺失的、委屈的,甚至是黑暗的一面。而当你敢于面对自己的内心,也就是你能够坦然地拿出勇气去优化它的时候。

5. 如果无法突破自己,我会死吗?

即便是做完了上面这些事情,人们也不见得完全能够了解自己、接纳自己、突破自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都结束了。所以,不妨问自己这个看似无厘头的问题:“如果无法突破自己,我会死吗?”

绝大多数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既然是否定,那么意味着两个结果:第一,你还不够了解自己,也许上面你自己给出的答案并不精准;第二,你不会死,就意味着你还有更多的机会实现自我突破。

你具备了倾听自己内心声音的能力吗?

当人们不敢聆听自己的内心,不为自己的内心注入明确的定义,就很容易处于一个生活的惯性中——因为外部力量在空虚的内心面前显得太强大了。

当内心充盈了,它也就坚实了、稳重了、温暖了。随时随地,人们都会先从内心出发,站在属于自己的小宇宙中,与这个世界相处。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 PUA树洞叛逆社交恐惧焦虑症心理测试依赖型人格源码双相情感障碍MBTI测试智力测试绿帽回避型人格障碍易怒症边缘性人格障碍焦虑症爱丁堡心理学心理医生霍格沃茨治疗师容貌焦虑智商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