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妈》为什么中国的父母总是被孩子嫌弃?
作者:墨心 2020-02-06 18:39:25 成长心理

01、羞于启齿的爱中午

电影的主角徐伊万,人到中年,创业有成,过着外人看来光鲜亮丽的生活。但走进看却发现,他的生活一样悲催苦逼。妻子正在闹离婚分专利权,自己和母亲之间也好像隔了一座山。看看他独居的生活:倒着的酒杯、风干的还剩一瓣的橘子、咬了一口的梨子,甚至家中还爬过一只蚂蚁。

为什么他处理不好母亲、妻子的关系?

他不爱妻子吗?当然不是,不然他不会迟迟不肯签下离婚协议。他不爱母亲吗?当然不是,不然他不会放下正在打的官司陪着母亲坐六天的火车,只为帮母亲完成心愿。

那是为什么?妻子张璐提醒丈夫徐伊万多关心母亲时的对话给出了答案。

张璐:你能不能多陪陪她。徐伊万:我上礼拜刚去过。张璐:去开电话会议嘛!以后见你妈的时候,能不能把电话放下,你能不能对她好一点?徐伊万:我怎么对她不好了?张璐:你可不可以抱抱她?徐伊万:我为什么要抱抱她?张璐:我说的不是真的抱抱她。徐伊万:你刚才明明说我要抱抱她。张璐:你还记不记得上一次给你妈妈拥抱是在什么时候?徐伊万:这是一句歌词吗,我都四十多岁的人了,我妈一开门我突然抱住她,我妈会以为我爸又活过来了。

发现了吗?他很忙,忙到偶尔陪母亲的时候都要不停地打电话;他爱着母亲,但从来不会表达,连开门后给母亲一个大大的拥抱的勇气都没有。

对母亲是这样,对妻子更是这样。影片开头有个细节:伊万待在家里,分居的妻子敲门,他马上将桌子上两人的结婚照盖住了。他还爱着妻子,但是他不愿让她知道。

他从不敢说出对母亲、对妻子的爱。或许,不只是他,生活中还有很多人都是这样。

《囧妈》为什么中国的父母总是被孩子嫌弃?

02、那不是争吵,而是恐惧和愤怒

影片讲的是阴差阳错之下,徐伊万陪着母亲去莫斯科红星大剧院演出的故事。

路上两个人一直在吵。为坐飞机还是火车去莫斯科吵;为家里的密码锁还要加个大铁锁吵;为要不要辞掉小阿姨吵;为一直打电话会变老年痴呆吵;甚至为徐伊万要不要吃早饭、要不要再吃一块红烧肉吵……

有时,他们吵着吵着,自己也会觉得累了,但是却怎么也停不下来。引发他们争吵的事情五花八门,可是争吵的模式都是类似的:就是不停地指责对方。

为什么那么爱的两个人会一直争吵?或许那不是争吵,而是恐惧和愤怒。

母亲需要伊万的关注、伊万的爱,但儿子总是很忙,所以她需要不停地搞出点小状况,需要不停地给儿子嘴里塞吃的,需要站在儿子的对立面,为争吵而争吵。

争吵的背后有恐惧。伊万从来不对母亲表达爱,母亲怕伊万不爱她了,她怕伊万像他父亲一样。伊万也在怕,母亲总是对自己的生活指指点点,他怕自己没有自由;母亲总是反对自己,他也怕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让母亲伤心。

争吵的背后有愤怒。对母亲来说,伊万明明可以多花点时间陪自己——工作真的就那么重要吗?可他为什么不?对伊万来说,母亲明明可以不要那么疑心病、指指点点。可她为什么不?

恐惧也好,愤怒也罢,其实都只是——我要的爱,你没给我。

《囧妈》为什么中国的父母总是被孩子嫌弃?

03、那不是控制,只是想离你近点

“控制”这个词,在影片中出现了很多次。可能有人看完影片会觉得,那个母亲就是个控制狂,什么都要管。

她要管自己的丈夫,要管丈夫喝不喝酒、交什么朋友;她要管自己的儿子,要管儿子的身材、几点大小便、要不要孩子,甚至连儿子的夫妻生活都要管。

明明是爱,为什么非要控制?因为恐惧。

伊万和母亲本来是一体的,后来伊万长大了,他认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人了,这时候,分离就开始了。伊万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和母亲的身体、自己的需要和母亲的需要、自己的感受和母亲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但母亲觉得伊万应该听我的,伊万应该和我“保持一致”。母亲害怕这种分离,她不愿承认儿子长大了,她享受被儿子需要的感觉。

伊万想要独立、分离,而母亲需要融合。

当母亲发现出现差异的时候,她不是正视和处理这种差异,而是用控制消除这种差异。当她发现伊万不听自己的时候,就开始大喊大叫,用生气让伊万让步,甚至负气出走,用行动告诉伊万,你不让步可能会失去我。

在这背后,其实是渴望融合,害怕分离。越是亲近的人,越希望对方跟自己一致。从这种一致里,我们找到了特别的安全感。相反,如果不一致,就会有不安。

《囧妈》为什么中国的父母总是被孩子嫌弃?

04、伊万是个倔孩子,但他终于长大了

在母亲眼里,伊万一直只是个倔孩子,有自己的脾气;虽然结婚了,但仍然是个孩子,就像所有孩子在父母眼里只是孩子一样。因为他还是孩子,所以他还需要自己,离不开自己,于是母亲有了被需要的安全感。分离的恐惧、他会不会不再爱我了的不安全感,都在这里得到了安放。

当他们在火车上偶遇娜塔莎时,母亲将其视为威胁,她想护着伊万,想让伊万远离他。但孩子终究会长大。他故意带着娜塔莎去餐厅吃饭,还故意支开了母亲。他讨厌母亲的控制,想要逃离。

他借着酒意对妈妈说:我真是受够了和你吵啊吵;我根本就不该上这趟火车,我根本就不该去莫斯科;我要逃离,我要浪迹天涯。

伊万喝完酒,在火车尾部大喊发泄,娜塔莎扔掉了自己的戒指,而他不敢。他犹豫了几次,终于还是没有扔掉戒指。是的,他做不到,他放不下妻子,他放不下母亲。

伊万在火车顶冻了一宿,他又回到了母亲的控制之下,然后两人再次发生了争吵。伊万一吐积压多年的怨气,不停地指责母亲的教导、强迫症、疑心病,甚至将父亲的死亡归因于母亲的控制。

那一刻母亲真的受伤了。她打了伊万一巴掌,离开了儿子。

伊万开始追,当他在漫天大雪的森林找不到妈妈时,他也害怕了,他怕真的失去母亲。当他看到母亲时,释然了。他开始道歉。两个人第一次平心静气敞开心扉地聊天,谈爸妈的爱情,谈父亲的家暴。

他们谈到了7岁的伊万对妈妈说:“妈妈,等我长大了,我来保护你。”他们谈到了那一刻,妈妈就告诉自己:“我这一辈子,就是为你而活着。”

当两人抱在一起的时候,和解发生了。从那一刻起,母亲眼里的伊万长大了。

《囧妈》为什么中国的父母总是被孩子嫌弃?

05、一场值得的冒险

伊万和母亲后来经历了熊的袭击、轮船上的婚礼、错过的火车、以及热气球之旅,最终到达莫斯科红星大剧院,完成演出。

最后,伊万把一切都告诉了妈妈——没有想象的那么难,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他说那种感觉真好。伊万和妻子也达成了和解,虽然他们还是离婚了,但是他们理解了彼此,都会记得彼此之间的美好。

六天的旅行,伊万经历了一场冒险:他有了勇气对母亲、妻子说出自己的爱;他发现,把自己的困难、感受告诉别人并不难;他理解了母亲的控制。

六天的旅行,对母亲来说也是冒险:她不再害怕儿子长大,不再控制儿子,她明白儿子是个成年人了,她不再需要为儿子而活了。

这六天的旅行,伊万和母亲都明白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应该是完整的;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

《囧妈》为什么中国的父母总是被孩子嫌弃?

有人形容中国家庭的典型表现是:缺席的父亲、焦虑的母亲、有心理问题的孩子,也有人概括为“热锅上的蚂蚁”。为什么在中国家庭里,代际之间总是界限不清、纠缠不断,总是控制反控制,父母总是操不完的心,以致家庭成为了没有硝烟的战场?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智力测试正念焦虑症回避型人格智商职业性格爱情挽回心理学家存在主义社交恐惧霍格沃茨易怒症控制情绪负面情绪心理咨询师心理恐惧症边缘性人格障碍俄狄浦斯情结心理测评自卑自愈能力女人心理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