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我几乎每天被问,兴趣!内驱力!先是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孩子长大了就开始自我担心:「我缺少内驱力,这样是不是没救了?」
在这件事情上,家长的影响确实重要。我女儿也属于缺少内驱力的。周末去其他小朋友家里玩,或者邀请小朋友来家——现在的大环境下,小朋友们约会,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一起写作业,每当收拾书本的时候我都会听她嘟嘟囔囔地抱怨:「我约她是要一起玩!不是一起学习!」周末快结束的时候又听到她哀叹:「啊!只剩一个晚上了,没有玩的时间了!」这种时候,父母的态度很关键。
(敲黑板,接下来是重点!)
父母应该给到的支持,就是不当一回事。
不反应,或者只给普通的反应,不用力过度,这是最好的反应。什么共情啊,启发式提问啊,温和而坚定的沟通,化解孩子对学习的阻抗,这些都太深了。更不用说给孩子做思想工作,「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一方面很难起效。更重要的是,这都只是战术细节,我们先从战略的层面看:这事已经到了需要严阵以待的程度吗?它很要命吗?
如果不反应,接下来她会怎么样,厌学吗?
好像也没有。人家就是抱怨一下,然后该做什么还做什么。星期一上学又是高高兴兴的。或者早上起床不高兴,下午放学又好了。回到家外套都来不及脱,就争分夺秒开始写作业——因为写完作业就可以玩。所以你看,父母什么都不用做,结果也是蛮好的。她有抱怨,同时也在自我管理。或者说,抱怨是她自我管理的一部分。她算不上是狂热地喜欢学习,但她也在持续学习,持续进步。
这就够了啊。不然,你以为兴趣是什么样?
废寝忘食,像上瘾一样学习个不停吗?
我知道现在很多父母一提到学习兴趣,专注,内驱什么的,会当成是一个特别沉重的话题。好像决定了一生的命运,很重大。所以一旦孩子对学习流露出负面情绪,不在状态,父母被激活的恐惧就是,孩子整个人生都即将陷入危机,必须立刻拯救:「天呐,你不能那么想!这可是学习啊!」
你想想,平时不想上班的时候随口抱怨一句,然后你身边的人温和而坚定地凝视你:「你不能那么想!这可是工作啊!」你是什么感觉?
本来还有点心气儿,被这样说几遍就彻底没了。真的,我们对一个事物产生兴趣的前提是,它不要那么沉重,那么紧绷。我们愿意紧就紧,愿意松就松,可以喜欢也可以保留看法,一颗平常心,这才是兴趣滋生的土壤。有的孩子每天都对学习失去十七八次兴趣,别慌!那又怎么样?接下来她又会十七八次地燃起兴趣。就像她在学校交朋友,她告诉你:「我跟某某绝交了!她是个小气鬼!」你很紧张,还没等你想到该怎么教她处理人际矛盾呢,第二天她又告诉你:「我们又和好了!」
战略上看,你要做的根本不用那么多。
父母总把自己在孩子学习中的作用看得过于重要。真正的重要之处不在具体做多少事,解决多少问题(有时候多了反而不好),而是能给出多大的心理空间,能否给孩子设置一个透气的框架。
框架的原则是抓大放小。每天写作业,这是大框架。至于是回家立刻写还是玩一会再写,写得快一点还是慢一点,边写边检查还是写完再检查,这都可以商量。或者说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节奏。大框架确定了,要有透气的空间:允许孩子走神,允许抱怨,允许他们按自己(慢慢的)节奏成长。
给孩子创造尽量好的学习环境,比如用可接受的成本给他上一个质量过硬的课程,这就是大的框架。让孩子浸泡在这个课程里,不催促,等他们的兴趣自然生长,这就是给孩子透气的空间。
大家知道,外教课我一直给女儿报魔力耳朵。这门课的卖点就是兴趣,让孩子自然而然开口说英语,越说越有兴趣。我推荐过很多朋友上这门课,有的朋友开始会有疑问:「3、4个小孩一起上课?为什么不上一对一课程,效果不是更好吗?」上下来就发现,其实这样比一对一更有效。
为什么?因为几个孩子一起上课,这是最轻松的状态。轻松了才会有兴趣。小孩之间你争我抢,比赛谁拿的奖杯更多,这比「学习」本身有意思多了。而且多几个人,难度就降低了,老师说一个句子,你觉得难,其他小孩也觉得难,你就知道正常的标准在这里。大家轮流练习,这个讲完那个讲,一遍又一遍,每一遍都在头脑里反复加深记忆。
说错也不要紧,听别人怎么说,自己就悄悄纠正过来了。相比老师随时盯着自己一个人的进度,在小班里的压力要小得多,没那么紧张。
真的,小孩不需要把焦点全放在自己身上。
我有个朋友,孩子还在上幼儿园,学了一年的魔力耳朵,上课之外也没怎么听小孩说英语。结果今年暑假去美国,在飞机上听到小孩用英语跟空姐要饮料,非常自如。我的朋友很惊讶,问:
「你什么时候学的这个?都没听你说过。」
小孩漫不经心地说:「我也忘了。」
他都不觉得是「学」,但这可能才最接近学习的状态。只要每天跟着听就好。随着跟外教老师对话越来越多,就会越来越有英语的自动化反应。
兴趣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这就是父母设置的大框架,给孩子找到这种课程,提供学习环境。剩下的交给老师和孩子,接受他们自己的节奏。
当然了,老师需要很专业。
据说魔力耳朵花了高于行业标准30%的薪资专门挖来许多优质外教,全部来自美国、加拿大,具备TEFL/TESOL证书,并且需要至少具备3年以上少儿教学经验,通过率不足1%(内部数据统计)。
魔力耳朵的老师们全部具备TEFL/TESOL证书,自己就能查验资质,这一点也很重要。
因为在北美,TEFL/TESOL证书不是随便拿的,需要老老实实上理论和实践课程,达到专业水平才能领取,并且有这种证书的很多老师,本身也在公私立学校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经验非常丰富。
就算这样,老师上岗之后还要进行5轮试讲+再培训,不合格的随时淘汰。每堂课结束还要经过小朋友的考验,评星低的外教也无法长待。
所以父母不用担心孩子没兴趣。这是老师考虑的事情。为了通过孩子们的「考验」,外教老师也会挖空心思研究怎么把学习变成乐趣:用动画、用游戏,用夸张的表情和语气,以及用孩子本身:把他们的镜头拉来拉去,营造上台的感觉,或者组队PK……玩着玩着就把英语给学了。
除了外教课、配套预复习之外,魔力耳朵还有个神器,叫做「21天口语训练营」。
他们也不知道哪里找来那么多名校的纠音老师,每天蹲守微信群。我女儿上过一次,连续21天,孩子每天拿着外教的视频跟读打卡,老师会挨个点评一番,先大大地表扬,再告诉你哪个发音可以改进,最后送表情包或者小贴纸,让小孩高兴一把。跟读的内容都是生活场景里非常实用的对话,而且每期主题不一样,每天都有新内容。21天下来,孩子的词汇量和发音都能看到明显进步。现在她说英语的语调,咬字,都自然带着原汁原味的腔调。
关键就在于自然,小孩一点也不排斥。
报魔力耳朵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真心便宜!
一节课几十块钱,包括这一大堆的服务和学习闭环,几个月下来能看到效果。便宜,所以压力小,当成磨耳朵也行。很多家长都是一周三节,还有的一周五节、七节,天天泡在里面也不心疼。
最近线下机构跑路关门的消息很多,人心惶惶的,所以更加建议大家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报一些性价比较高的课程。而对于线上课程,投资方、创始人背景等因素,也需要结合考虑。
魔力耳朵是马伊琍代言的。这是个比较挑剔的明星妈妈,孩子一直是自己带,曾经拒绝过一个作业类APP的代言,因为觉得不利于孩子成长。所以她推荐的品质不会太差。再加上高瓴资本和猿辅导投资,对于机构的长远性,还是值得放心的。
试试看吧,反正不吃亏。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234288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881622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16119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5196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64998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