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长大,不敢犯错,孩子们到底在害怕什么?
作者:精诚心理 2020-12-10 17:07:21 成长心理

我曾接过一个印象深刻的案例:

一个十六岁的孩子,看起来却像不到十岁的样子,无论是说话的声音,还是身体的发育。更令人震惊的是,她的思维甚至令人感觉只是一个五、六岁的孩子。

她什么都不敢做,不敢骑自行车,因为害怕摔倒;不敢坐电梯,因为恐高;不敢和男孩子说话,因为害怕别人会笑话自己。

她有个对她照顾极度周到的妈妈,我后来才知道这个孩子从小到大就没有摔过跟头,哪怕是在学走路的时候,都没有跌倒过。因为,她的妈妈从来没有给她跌倒的机会。

或许,这个妈妈真的是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她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这样是害了孩子。

如今,孩子已经有了很严重的心理问题,可是这个妈妈却依旧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直到我们和她谈过之后,她才发现自己错了许多,否则的话她或许将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好妈妈。

这个母亲不知道,她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孩子不敢面对外面真实的世界。

孩子的潜意识里担心自己长大后,会失去母亲的爱,所以孩子无论是心灵还是身体的发育都停滞了。

不敢长大,不敢犯错,孩子们到底在害怕什么?

心理学的“客体关系理论”上讲,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每个人都渴望掌控关系。上述案例中的这个妈妈,不知不觉地用过度的爱来掌握着她与孩子的关系。

而对于孩子来说,维持与重要养育者的关系极其重要。他们担心会被父母抛弃、父母离婚等等,并在内心深处感到焦虑

他们会担心一旦自己长大了,会骑自行车了,可以谈恋爱了,就会失去母亲那无微不至的关爱。

母亲没有学会把孩子推出去,孩子在母亲的过度的照顾下,失去了长大的力量,也没有能量让自己摆脱母亲的过度关照。

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母亲发现自己被孩子缠住了,因为孩子有病了,什么都不会,根本离不开自己,很是苦恼。

我曾在之前的正念课程里,和学员谈到了“客体丧失”的概念:

客体,是一个人生命得以存在的重要的基础,早年可以是一个乳头,可以是妈妈、爸爸,再往后可以是兄弟姐妹、爷爷奶奶等家族成员。

甚至不局限于家庭,对一个孩子来说,一个玩具,一个宠物,一个好玩伴,都有可能是孩子的重要客体。

很不幸,总有一些人、一些孩子会失去客体,有的是暂时的失去,有的是永久的失去。婴儿失去客体,其痛苦是无法形容的,是一切失去客体的原型。

所以,孩子们对“客体丧失”有着极端的恐惧。为了缓解这种焦虑,他们把原因归到自己的身上,认为只要自己做好了,就不会失去自己对自己而言重要的客体,哪怕为此要付出心身健康受损的惨重代价。

不敢长大,不敢犯错,孩子们到底在害怕什么?

比如,我还接过一个女孩,父亲有点重男轻女,从小对她要求很严,不许犯错,许多事情上都按男孩子教育。

有一次,父亲带女孩上公园,她想去湖边玩,父亲却想让她在草地上跑。她没有听父亲的,结果父亲抛下她转身就离开了公园,女孩吓坏了在后面一边哭一边追逐父亲。可是,即使她跌倒了,父亲也没有站下来等她。

当女孩进入青春期之后,月经来了几次就不再来了。在她的潜意识里面,自己如果是男孩子就会被父亲接受。

等她上了高中之后,出现了严重的焦虑症。她做任何事情都害怕做错,凡事追求完美。

这个女孩之所以如此,亦是因为她的潜意识里面担心失去重要的客体“父亲、母亲”。

她的潜意识里对关系的定义是“我做的不够好,所以父母不要我了。我只有努力做到完美,父母才会接纳我。”

不敢长大,不敢犯错,孩子们到底在害怕什么?

此时,在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是否会想起自己的问题?

童年的创伤,对我们有着如此深远的影响,我们需要慢慢地面对它,渐渐地长大。当你犯错了,没关系,在内心深处对你说:“你依旧还是一个好孩子!”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哈利波特心理咨询职业价值观边缘性人格障碍情商测试叛逆MBTI测试悲观主义心理社交恐惧PUA心理测试树洞源码易怒症智力回避型人格焦虑心理测评系统洁癖爱丁堡俄狄浦斯情结心理学家依赖型人格障碍控制情绪容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