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想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
作者:易读心理网 2019-08-20 11:21:55 心理健康

我有一个梦想,无忧无虑的放生大笑。

1、焦虑,随处可见。

轻度焦虑一般表现在情绪反应上。比如,上班快迟到了,会焦虑;堵车严重,会焦虑;遇到自己喜欢的人,会紧张焦虑。焦虑是由不愉快的感受加上对可怕事件的猜想构成。当自身利益受到威胁,都会引起焦虑。

重度焦虑则会通过躯体来显现。例如,有些人因过度紧张和焦虑,全身出冷汗、发抖,甚至会出现昏厥的情况。

适度的焦虑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在人际关系、生活和工作上都会用的到。重要的场合,适度的焦虑能让我们保持理性和克制,避免丢掉礼节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工作学习上,适当的焦虑能增强我们的工作和学习的效率,让自己获益更多。

焦虑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产物,它自带系统,跟随着我们一起成长。焦虑在不同时期表现形式各异,大致分为三种。

2、第一种焦虑起源于共生阶段,通常被称之为毁灭焦虑。这种焦虑是对自我将被另一个自我压制和吞没并感到自我不再存在而产生的恐惧。

在生命最初的几个星期里,婴儿对世界的感知分为令人满意的和令人不满意的:充足是好的,空乏是坏的;温暖是好的,冷淡是坏的;被抱着是好的,不被碰触是坏的。婴儿将这些感觉加以概念化以前,就存在一种原始的感官智能,这使得婴儿对于存在外界的任何事物皆被分为好与坏。

在这段时期,婴儿清醒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吃”。当奶汁通畅时,乳房就是好的;当奶汁不通畅时,乳房就是坏的。并且即便乳房是好的,它也不可能永远都是好的,生命的本性便是如此。即使是最好的母亲,也不可能永远都对儿童的招手和呼唤有反应。她不可能每当儿童饥饿时都能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情而跑向儿童。甚至在最好的情况下,儿童仍会很自然地开始体验到世界是分裂的。

婴儿没有区分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的能力,在他眼里,乳房就是他的世界,能提供充足养分的外部环境都属于他。即他和世界是融合的,是一体的。当感知到世界的不友好时,他体验的是自己即将被毁灭的恐惧,是原始恐惧。

一些未经治疗的个体在急性精神分裂状态下产生的焦虑,这种焦虑是无法忍受的,并极少被感知。我们多数人都有强大的防御措施来避免这种幼稚的原始恐惧,并且我们也难以理解那些防御无效的人有多么痛苦。我们大多数人在心理会残存毁灭焦虑,特别表现在对亲密关系的恐惧。

我只是想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

3、第二种焦虑,起源于分离——个体坏阶段,即分离焦虑。

这一焦虑对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每当分离发生,必然激活我们婴儿时期分离恐惧的潜意识记忆痕迹,尤其,分离焦虑是边缘性人格者的激烈而重要的体验。

儿童在极早期的言行举止,表现得似乎他和母亲是同一个实体。在他眼里,母亲等于“我”。

没有母亲就等于没有“我”。在某一时刻,母亲是抱着儿童的;在下一时刻她有离开了。在此刻,儿童听见了母亲的声音;而在另一时刻又变得寂静了。生命最初的几个月中,母子互动的起伏涨落是以一系列的消失行为为显著特征的。

这些短暂的消失会引起巨大的惊慌失措、恐惧和焦虑。即使儿童表面上是一个人在玩耍,实际上他仍会离母亲很近。儿童会与玩具或者玩物一起玩,时不时的地爬回母亲身边,与母亲发生身体上的接触。虽然在后面一些时候,儿童会向更远处冒险,但他仍会继续用目光审视母亲所在之处,把母亲作为情绪上的“家庭基地”。

分离焦虑虽不如毁灭焦虑那么激烈,但同样是自我丧失的不详之兆。当一个人缺乏依附的对象时,就会感到空虚和不真实。这种感觉有可能会强烈到置人于濒死状态。譬如,一个被抛弃的女性,其心灵孤独的痛苦远超肉体的折磨。分离焦虑还能导致严重退行以及萌发莫名其妙的敌对情绪,甚至严重到出现冲动性自杀。

4、第三种焦虑,来源俄狄浦斯焦虑或超我焦虑。这类焦虑包括害怕因不能接受的性、攻击和依赖冲动而受到惩罚。

比如,在华人社会里,谈性色变,性教育尚处于启蒙阶段。咨询室里一位年轻的女性,她在性的需求方面表现的极其冷淡,深入探索后发现,在她处于孩童时,常被父母灌输这样一个观念:好女孩是杜绝色欲的。当她进入青少年后期,性渴望得不到任何躯体满足时,她非常想手吟。但手吟在其所处的家庭和文化中被视为堕落,所以她有意识的竭力抵制这一念头,而这种渴望和抵制都令她羞愧万分。

羞愧是因内在本能的需求面对超我部分的愧疚,焦虑是担心一旦突破了道德文化的界限,就会被惩罚。

再举一个例子。

最近高考刚刚结束。高考象征着龙门,门里是过去的父母和自己,门外是未来的社会和自己,只有越过这道龙门,我们才能不依附于父母而独立存活于世上,成为一个成年人。但并不是所有的分离都是喜庆的,不是所有的长大成人都是令人激动振奋的,在分离的那一刻,我们内在还会有低落、伤感和不舍。

我们常说孝顺父母的孩子都是好孩子,但他们也是经常感到内疚的“好孩子”。几乎很少有人能没心没肺的放逐自我,远走高飞。这里的远走高飞指的是心理层面的远走高飞。

"伟大的父母"都乐于奉献自己,燃烧自己,失掉独立自我、毫无保留的付出,将所有的光和热都洒向孩子,以为这样孩子就能生长的很好,就能感恩于自己,并且期待日后能照顾自己。但这份没有任何粉饰的爱、赤裸的爱无形给孩子带去了巨大的压力,他们感到沉重,就算有飞天梦也会在夜深人静时扼杀在摇篮里。

抛弃父母和毁掉自己的人生比起来,更加让人难以接受,因此,掐断翅膀回到父母身旁成了唯一的选择。

但有些父母就面对分离就显得非常有智慧。他们从不对自己的儿女提出赡养自己的要求,反而会给儿女们广泛的选择空间。在学习教育上,这类父母只做自己能控制的事情,对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他们不会过分在意。因此,孩子在学习上背负的压力会少很多,在自己父母的影响下,认同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而不再是父母的价值条件和要求。内在驱力变得强劲而持续,那么焦虑情绪对他们的影响自然就降到了最低。

焦虑充斥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们会发现它,但难以被我们冷静的觉察和分析。应对焦虑的办法不是逃避和隔离,恰恰是勇敢面对。问问自己焦虑什么,听听它的声音,传达着怎样的信息,当我们能清楚的了解焦虑的语言,它显得不再神秘和纠缠了,指引着我们大踏步奔向诗和远方。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恋母情结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心理学家回避型人格障碍悲观主义EPDS树洞思维反刍治疗师PUA孤独症职业价值观绿帽情结分院测试负面情绪心理健康恐惧症情商边缘性人格障碍亲子关系双相情感障碍恐惧心理职业性格反社会人格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