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亲的“施虐”行为,让我见证了一段“冷漠”婚姻
我的一位朋友Z出生在一个多子女家庭。她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靠天吃饭”的农民,一家人的生活粗茶淡饭,倒也安稳。
但随着弟弟、妹妹的相继出生,家里的经济负担越来越重,不喜欢干农活的父亲便常常“消极怠工”,在家里要么独自一个人喝闷酒,要么躺在床上睡大觉。
Z的母亲刚开始还劝解父亲,但是寡言内向的父亲要么拒绝沟通,要么冷言冷语地“喷”母亲一句“你一个家庭妇女,懂个P”。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的家,Z的母亲选择了隐忍。
后来,Z的父亲跟人学了一些经商之道,攒了一点本钱做起了小生意,一家人的生活慢慢得到了改善。但生活的富裕,并没有让Z的父亲心满意足,反而助长了他的“大男人主义”作风。
只要生意不顺,或生活中稍有不如意的事,Z的父亲在家里就看谁都不顺眼,板着一张“冷脸”,一副与全世界为敌的样子。
有一回,Z的父亲过生日,母亲忙活儿一整天炒了一大桌子菜,父亲却嫌菜不合胃口。但他不直接跟母亲说,而是对Z呶呶嘴:“回头跟你妈说说,这菜咸得可以噎死人!”Z还没来得及回应,父亲就放下了碗筷,进了房间,一个人躺在床上生闷气。
Z的父亲是宁愿忍饥挨饿,也不愿跟母亲多说一句话。
母亲无力面对这一切,只是一味地顺从父亲,又单独做了一盘红烧肉端到父亲手上,还守在一旁给父亲端茶、递水。即便如此,父亲也难有好脸色,茶饭下肚的父亲面对一家人也总是气呼呼的样子。
Z说小时候的她常常看到母亲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叹气、默默流泪,她说自己“鄙视”母亲的“无能”,更“痛恨”那个把母亲视若空气的父亲,并且发誓以后要找一个“温暖有爱”的男人当老公。
父亲对母亲的冷暴力,让Z见证了一段“冰冷”的婚姻。一个冷得让人窒息的家,让Z绝望,也让她对自己的人生有另一番憧憬。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命运又何曾轻易地放过谁。
2.“冷暴力”让原本最近的两个人有了最远的距离
成年后的Z也确实遇到了“良人”——一位搞科研的工程师,985毕业,内向稳重,婚后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一家人共享天伦,其乐融融。
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Z和老公的关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一次,Z的老公被公派去外地学习一个月,因为家里没有老人,Z既要上班又照顾年幼的女儿,感到力不从心。一个月熬一下来,她整整瘦了五斤。
在老公出差回来的当晚,两人为这件事大吵了一架,Z哭得“梨花带雨”,抱怨老公不心疼自己,不爱这个家。然而,Z的老公觉得她是在无理取闹、没事找事,只是轻飘飘地看了Z一眼,完全不予争辩,然后自顾自地开始收拾行李。
Z说那一刻,感觉自己被扔进了一个“无氧”的空间,觉得自己在老公眼里就是一个“怨妇”。
那一晚,两人不欢而散,老公睡沙发,Z抱着女儿躺在床上一夜未眠。接下来的半个月,Z和老公“分桌吃饭、分床睡觉”,几乎没有说过一句完整的话。
在这种“低气压”的状态下,Z的女儿变得越来越焦虑,晚上频繁地做噩梦,甚至看到一双鞋子晾在窗台上都惊恐不已,生怕鞋子会掉下来砸到自己的头。
两人为了孩子的事争吵不断,吵完了就开启“冷战”模式,谁也不搭理谁,一个好端端的家成了看不见硝烟的“战场”,无声的“冷战”将两个人的距离越推越远。
Z在我面前感叹:“原以为自己找了个温暖的男人,没想到比我爸还冷!”
3.冷暴力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真相”
童年的Z在一个冷暴力的环境中长大,她亲眼目睹了父亲对母亲的不尊重、忽视、甚至嘲讽,也见证了母亲的伤心、哭泣与无助。
一边是对母亲长期“精神施虐”的父亲,另一边是深陷“受害者”角色无力自救的母亲。在生命中,最应该给Z安全感的两个人反而给了她太多不安全的体验。
最重要是,在这个环境中她学习到父母的“沟通模式”,父亲只能看到自己,而对母亲的付出视而不见;母亲一味隐忍付出,却对自己需求视而不见;二人从未达成的沟通,变成了一种相互斗争蔓延在这个家庭中。
在她儿童的目光中,认为父亲是一个暴虐的国王,只要今生找到个“温暖”的男人,就能过“有爱”的生活。
然而,她在婚姻中一方面继承了母亲的“隐忍”,在自己无力承担的时候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又继承了父亲的“暴虐”,在不被满足时拒绝沟通,与老公持续“冷战”。
这种“冷战”的状态表面看起来既不涉及语言的“羞辱”,也无肢体上的冲突,但其本质就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冷暴力。
这场“冷战”的大戏,更像是Z和老公的一场“合谋”。由于双方拒绝沟通,人为地阻断了与彼此的连接,将对方抛向了一个“不被看见、不被认同”的虚无空间,让彼此既成为了“施虐者”,也成为了“受虐者”。
Z的老公在“被高度隔离”的状态下,不可能识别她“梨花带雨”“分桌吃饭、分床睡觉”背后的需求,自然也给不了她想要的回应。
于是,Z的各种“作”就成了复制父母婚姻关系的“手段”,“冷却”了婚姻,也“冷却”了彼此心。
4.整理好自己,我们才能走好脚下的路
在原生家庭中备受冷暴力所苦的小孩,即便长大后找到一个温暖的人,他们也有方法将这个新家庭还原成那个冰冷的家。
如何从寻觅一个温暖的人,到成为一个温暖的人?
❶ 你可能会继承父母的“冷暴力”,让自己沦为“施虐者”或“受虐者”——比如;你会和伴侣抱怨、争吵,甚至“冷战”。
想尽办法把责任推给对方,因为让自己成为“施虐者”或“受害者”比解决问题更容易。但面对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开始,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
❷ 你可能对冷暴力的环境有内心冲突,既想逃离,又对这种长久的环境感到安全。一个长期被打的人,被抚摸会疼。
长期在冷暴力环境下生存,遇到温暖会回避、恐惧、甚至有羞耻感。温暖是一个陌生的空间,你需要一点时间来适应。
❸ 放下责骂“你为什么不关心我?你怎么能这样做?”当你把对方推到罪人的角色时,他就不能成为一个关怀你的好人。
记住你想要什么,然后动手去做。想卖好吃的,自己去买,想听温暖的话,自己先说。你想要什么,自己就做,一切都会实现的。
冷暴力就像一个寂静、冰冷的牢笼,被囚禁得越久的人,越难以挣脱。
当我们能站在更远的地方、更高的视角去看原生家庭,终究会发现能将自己从牢笼中解救出来的人,唯有自己。
换个角度想一想,父母之间的“冷暴力”不是一道绝命题,你如何面对才是问题的关键。
作者:木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少儿咨询师,自媒体写作者,一枚终身学习的妈妈。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8684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11396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8530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3603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075727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