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个人而言,“共情”(empathy)这个概念已经带上了很强的局限性,甚至欺瞒性。
在此若不穷究定义,如果把共情理解为“暂时悬置我自己的主体性,把自己放到来访者的主观世界中去思考、感受、体验...”那么这个长期以来的共情概念就已经不再适合我。原因如此:
一、精神分析师久经打磨的主体性,悬置可惜
经历八年多的高频度个人分析,我已经逐渐和和自己童年的伤痛,以及和外在他人之间建立内外比较清晰而有一定柔韧度的边界,可以融合也可以抽离。
我认为可以不夸张地说,这是真正有志于从事精神分析的治疗师,在职业生涯中期必然会经历的阶段。
也就是说,我们打磨、淬炼、修行出来的这个主体性,不用可惜,悬置可惜,不给反应——局限住了当白板甚为可惜!可能我老了不想说话了会有其他感悟。因此现在这不是理论思辨,这是纯临床笔记。
二、男性的优势不在共情
在性别角色层面上,母亲在新生儿出生的头半年里可以悬置自己的主观需要,而完全共情孩子,与之融合。但这最多仅能持续半年,而且这还是母亲!怀胎十月最伟大的母亲。
我作为一个男性,一个父亲,一个母子二元世界外的第三者,根本做不到母亲那种程度的共情、融合。我就是带着一个男性气质,带着自己独特个性介入孩子世界的他者。我可以少量悬置自己,去共情孩子。但我更多地是带着清晰的自我与之互动,并带ta进入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这同样可以促发孩子的心智成长。
论共情,论亲子之间的同步同调,我一男的就是先天比不过母亲。但我有我的优势,我可以帮助孩子,以及如孩子般病态共生的来访者,帮助他们区分自我与他人,获得身心界限。这同样亦是疗愈。
印度传说有言:
The mother holding the small baby says, " This is my arms, I will comfort you."
The father then takes the baby to the mountaintop and proclaimed, " This is the world, I will introduce you"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16157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2212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7408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85145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66374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