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小妹妹在玩植物大战僵尸。把坚果放到最后面,然后在前面放炮手。我强忍住笑问她为什么?她说那个坚果的样子笨笨傻傻的,所以我要保护它。突然想想,看似成熟的我们,其实丢掉了很多很多。”
今天好朋友牧牧说她面试了一家做广告的公司,公司离家很远,但还好专业对口,如果去实习还可以顺道把毕业设计做了。她很心动,似乎除了离家远之外这个工作还蛮适合她。同宿舍的另一个女孩子也在考教师资格证,大学这三年一直在代课,这个北京小土著在离家不远的学校当美术老师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爸妈最近也常打电话问我实习的打算,并顺带念叨谁家的孩子毕业一年了还没找到好工作,工资刚刚能解决温饱问题,并让我引以为戒,不要步他们眼里loser的后尘。
记得很小的时候经常被大人问一个问题:你长大想当什么?科学家,宇航员,医生,老师,画家,这些答案脱口而出。
即便那时候我并不知道元素周期表是什么;宇宙有多大;人的心脏和大脑哪一个更重要;老师是不是,也天天盼望着寒暑假;那些没卖出画的画家最终是不是在继续画画。
在父母和老师眼里,我们长大后想做的事必须是“有用”的事。过家家没有用,“小屁孩才过家家。”跳街舞没有用,“跳舞能让你考好大学吗?。”去旅行没有用,“旅行能赚钱吗?”
当下立马能获得利益的事,才是“有用的事”。
实用主义,已经深深扎根进我们的骨髓里。
几年前一个国外的抑郁症儿童画了很多很震撼人心的画,六六忘了小画家的名字,但依稀记得画纸上绚烂的色彩在碰撞,简单,直击人心。
还有患抑郁症的梵高,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顾城,海鸣威,川端康成,让人不禁想到,是不是因为这些伟大的艺术家患有抑郁症,才对这个世界有这么多微妙又深邃的感知。
但能肯定的是他们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对自己是专注的,他们如同孩童对未知世界的好奇般,极度想要探究自己的那个神秘内心世界。
一个人倘若不为自己思考,那就从未思考过。极度了解自己的人,也一定是非常肤浅的。
另外一个朋友,是一个特别呆萌的山东男生,大学学理科,毕业做了广告设计,那时候他说这是他最想干的工作,能去xx公司才是他的终极目标。我问他为什么喜欢那个国产手机的公司(孤陋寡闻的我那时候觉得国产手机都是山寨机),他说:“我对他们的理念和精神特别感兴趣。”男生真是奇怪的动物啊。本以为他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以后就不会再做让我们大跌眼镜的事儿,结果人家干了一年跳槽去了xx公司。期间跳槽这事儿就计划了半年。“感兴趣”是他工作的唯一动力。
成年人也可以活的很简单嘛。
“我们都有难题需要解决,这些难题,跟着我们晚上回家,跟着我们早上去上班,那种无助,那种感觉,像在大海上漂泊,没救生圈,没救生衣,而你还以为,你在给别人扔救生圈。”——《超脱》
生活里哪有一如既往的有价值的事和人,所以按“有用则用之,无用则弃之”的标准去做事得多累啊。
蔡康永在博客里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我的成长,让我相信: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其实大都没有什么用:爱情,正义,自由,尊严,知识,文明,这些一再在灰黯时刻拯救我,安慰我的力量,对很多人来讲‘没有用’,我却坚持相信,这些词啊都是人生的珍宝,才经得起反复的追求。”
希望我们最终都变成有趣的人。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6900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6821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1241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87936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234392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