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该「快」还是「慢」?
作者:wxy 2022-10-20 21:46:53 成长心理
新闻该「快」还是「慢」?


如今社会脚步在加快,人们需要的信息量也逐渐需要更多。而自媒体等多种信息渠道带给我们获取信息的便利。可是我们又经常会见到谣言满天飞,辟谣人在追这种现象。

之前某位明星的工作室上午才“辟谣”,下午就被官方证实,然后绳之以法。就这件事中,有些人就会说:“官方信息太慢了!怎么可以这样呢?不应该快点发出来吗,这样就不用掀起轩然大波了。”但是官方信息是需要有取证,事实证明之才能发出来的,这就是新闻的严谨性。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新闻的慢就体现在它的严谨性上,它背后有的事实证据。

在传统文化“非遗”这一区的记者,是绝不能急于求成的。粤剧,一场下来一个多小时,需要记者认真看完才能辅以通稿来写出报道。如果是了解背后的人物故事,那更要仔细。首先要在互联网上找到资料,发现需要了解的,汇成问题提纲,再来才是真正的采访记录。观看了解是一种慢。

记者这一行业里总有一句老话:“七分采,三分写。”指的意思即采访是重要的,得到重要的信息之后,才能用你的严谨与文采简练写出一篇好的报道。即使是突发事件一区的记者,也是要遵循这一规律,否则写出来的报道虽然是抢到了首发,可是却失去了它最真实的意义。所以,采访是一种慢。

当采访过后,采访记录就能直接发出去,作为一篇报道吗?答案是并不能。采访期间,为了节约双方的时间,采访记录上一般是只言片语,有可能词不达意。尤其是在采访对象不允许录像、记录的时候,后期的重要信息整理是必不可少的。整理的时候就像是我们写作文一样,把想写的,收集到的全都列出来,有用的留下,无用的剔除或概括,最后才是写作。所以整理的过程也是慢的地方之一。

等前面的打理完以后,终于是到了写作的时候。平时的一篇报道,我们可能几分钟就看完了。可是文字记者要用几十倍的时间去写出简练又严谨的文章。这不仅是考验采访和整理的是否到位,还考验文字记者对于新闻稿写作的功底。功底往往是从大学新闻系那时就要开始积累,在实习或者正式工作时磨练出来。同时对于记者对此类事件是否足够了解也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写作是一种慢。

一般情况下,一篇报道除了有文字,还得要有图片视频,例如封面图,正文图,说明图等。而这些就要交给文字记者的搭档——摄影记者来处理。拍摄照片就像是写文章,要抓住重点拍,抓住引人注目的拍,不能夸大拍,也不能挑拍。它也是体现信息严谨性的重点。所以取材方面也是慢的体现。

最后当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都把自己的工作干完后,部门编辑是要批审的。要检查是否有违禁词,敏感词是否有误或应不应出现,是否有错别字、语句不通等原则性问题。要批审后才能进行排版,而排版也是需要艺术编辑在确保文章无漏后进行美化,从而使得更多人注意。最后发布至网址或客户端,印刷成报纸,在电视上播出,这些事情就是交给负责人上传了。这些流程做完也需要一定时间,所以慢也慢在了这里。

慢自有慢的道理。如果说以前是信息干旱,那么当今就是信息洪流。这些我们需要等待,不能只凭一面之词断定事情。快料不一定说的都是对的,都是详细无误的,有可能只是为了利益流量,或者一个“首发”而不经沉淀随意创作的。在这个信息量大的时代,速度也逐渐加快,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有些东西却只能通过时间过滤才能真相大白,大放光彩。

所以,一条有内涵的新闻是慢的,是经得起时间推敲的。新闻还是要慢的好。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霍格沃茨职业性格外貌焦虑自卑心理测试自闭症社交恐惧症叛逆期依赖型人格俄狄浦斯情结心理咨询师冥想爱丁堡社会心理学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正念绿帽情结心理恐惧症心理学悲观主义咨询师存在主义智力易怒症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