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赞美和肯定,就连乌鸦也不例外。
《狐狸和乌鸦》讲的是一只乌鸦得到一块肉,正停在树上想好好享用时,被一只狐狸看到了。狐狸也想吃那块肉,就和乌鸦搭讪聊天,结果都被识破了。最后,狐狸使出绝招,恭维乌鸦的羽毛顺滑,歌声悠扬动听。乌鸦一得意,忍不住要唱两嗓子,一开口,嘴中的肉落入了狐狸怀中。
在糖衣炮弹的包围中,乌鸦丢了嘴边的肉。
这真是一只自尊水平比较低的乌鸦。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理学家布兰登曾对自尊定义为一种“感觉自己有能力应对生活的基本挑战以及自己值得拥有快乐”的心理状态。
自尊是一种高级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成就、优势和自信等的欲望,二是对名誉、支配地位、赞赏的欲望。自尊需要的满足会导致自信,个体会觉得自己有价值,有力量,有地位,如果自尊遇到挫折,个体可能会感到无能与弱小,产生自卑以至丧失自信。
自尊往往包含三个方面,自己价值观、自爱以及自信三个部分。低自尊的人依赖他人的肯定,是自卑的主要本原因。
试想,如果乌鸦对自己羽毛的亮度,歌声的婉转程度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渴求其他动物的赞美和肯定,狐狸又怎么会得手呢?
所以人要有自知之明,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对别人的称赞有理性的判断。
许又新教授把自知之明定义为有关自我的知识的增长。通过意识扩大性自我探索觉察过去意识不到的内心世界,提高或者加深对自己的理解,通过对无意识的洞察或领悟,来发展和完善自己的人格。
在生活当中,随着自身处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我们可以经常地问一问自己如下这七个问题:
1.知道自己在生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长处以及短处。
2.知道自己习以为常的处理困难的方式及其得失。
3.知道自己所压抑的是些什么情欲。
4.知道自己行为的动机,从行为的方式和后果能看出隐蔽的动机。
5.知道目前的情感和心情(尤其是不愉快的)跟已经过去了的事件(以及当时应对方式的得失)之间的联系。
6.能在别人的言语行动中看到自己的反映,或者,能把自我客观化,即站在别人的角度来审视自己。
7.能用历史学家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过去,没有无益的后悔和内疚,也能做到“好汉不谈当年勇”。
希望这只乌鸦能够拥有自知之明,努力提高自尊水平,守护好自己的肉。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3604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7445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3043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11401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61301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