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心理治疗是什么样的?
不少影视剧里都有对心理治疗的刻画,其中催眠尤其受编剧的欢迎,但事实上在临床上运用的催眠疗法多为艾瑞克森式催眠治疗,并且只占心理治疗中很小一部分。其他主要心理治疗流派还有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疗法、森田疗法、家庭治疗等等。
在强迫症现阶段的临床治疗指南中,认知行为治疗与药物治疗(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例如舍曲林)并列为首选治疗方法。临床医生会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特点、轻重以及自身的意愿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有趣的是,比起药物治疗,大多数强迫症患者好像对心理治疗更感兴趣,那么心理治疗是否就是通过简单的“话聊”来排除患者的“心病”?
首先我们要先从心理角度对强迫症患者的认知模式有一定的了解。强迫症患者常常表现为对外界的威胁刺激存在过高的评估,过分关注或控制自己的思维,要求对环境及身边的事物百分百的确定(秉持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准则),过分追求完美等等特征。
认知行为治疗中针对强迫症主要的心理干预技术叫暴露反应预防(Exposure Response Prevention,ERP),简单来说就是治疗师通过与患者积极地沟通,使患者有目的地逐级暴露于能引发其焦虑情绪的场景中,并且坚持不做强迫行为,并通过这一方式来感受和适应焦虑的变化,动摇并改变其不良的认知模式。
Q1:心理治疗一次就能见效吗?
系统的心理治疗需要规律、长期的进行,就如同健身,不可能上一次私教课就能学会动作要领。鉴于个体对心理治疗反应的差异,因此治疗的次数、时长都需要视情况而定。理想治疗设置是每周1~2次,每次45min左右,持续时间一般为8周以上。
Q2:心理治疗的效果是不是比药物治疗要好?
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因人而异,从目前大量的研究结果来看认知行为治疗对强迫症患者的有效率与药物治疗相似,但也有少部分的研究提示认知行为治疗的远期疗效以及其在预防复发等维度上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
Q3:心理治疗就是和医生简单的聊聊天吗?
不同的心理治疗类型都有系统、有序的治疗流程。以CBT来讲,通常包括教育阶段、认知干预、暴露阶段、预防复发等四个要素,以沟通和行为训练的方式达到忍耐焦虑、减少甚至消除强迫行为的目的。所以不仅仅是要和医生进行沟通,还要在治疗师的帮助下进行行为上的强化训练,实现从医院到家庭的治疗延续。大家可以理解为开始了一次 “心灵健身训练营”,治疗师就是你的“心理健身教练”,你不但需要在课堂上认真训练,回家之后的练习才是决定治疗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4672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1269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7757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2461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88876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