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只有让人满意,才能够被爱
作者:恰好 2021-06-24 13:36:28 心理百科

你是这样的人吗?

周末,慵懒的赖在家里,堡着剧吃着零食。

突然,朋友来电,让你一定要去聚会。

你真心享受着一个人的周末,但你还是赴约了。

下班时间到,你完成了当天的工作正想着准点下班,旁边工作还没有做完的同事,请求你的帮忙。

你觉得很疲惫,但还是答应了同事的请求,延迟了下班时间。

心情不好,正想着找人倾诉、找场娱乐活动缓解不悦的情绪。你却接到电话,说某某失恋、很难过,想让你陪TA聊聊天

你将自己的情绪抛之脑后,成为他人善解人意的倾听者。

......

你是否做着类似或者一致的事情?

你总是满足周围人的需求,给予他人关怀和照顾,却忘了照顾自己。

讨好型人格:只有让人满意,才能够被爱

01、只有让人满意,才能够被爱

心理学里,将这样的你称为“讨好型人格”。

不过一听到“人格”的标签,往往会让我们觉得有一种“不可变”、“深陷其中”之意,好像“这就是我的命运,无法改变。”

所以,我更喜欢英国心理治疗师雅基·马森的命名,叫做“可爱的诅咒”。

可爱的你,友善待人、和蔼可亲,对任何人有求必应。对于你来说,他人的期待和喜爱被放置在优先位置上。

一旦别人流露出失望的眼神,你就招架不住,你害怕自己若“没有付出,便不被喜爱。”

与此同时,“可爱”成为了你的无法表达内心情感的“诅咒”,它满足所有人期待,却压抑了自己的情绪。

雅基·马森也是一个“可爱的人”。

她说,每一个可爱的人身上,都带着不同的“特有化品质”,而她的是:坚强。

这个品质从何而来呢?

6岁时,她在骑马过程中,被小马甩了下来,因为有一只脚还别在马镫上,便被拖行了至少10分钟。

脱离出来后,她不顾着伤口,即刻上马,表现出丝毫不畏惧疼痛的样子。后来,这一个故事变成了家族中的“英雄事迹”,广为传颂。

从此,她主观上就把这种“被人赞扬”的过分坚强当成了自己应该发扬光大的积极品质,同时,不断试图压抑那个在类似情况下可能会哭的“脆弱”女孩。

苏西的“特有化品质”是:听权威人物的话。

她有一个过度严格的母亲,对整个家庭实施的是一种近似于军事化的管理,质疑她的权威的人无疑会大难临头。

从此,她成为了一个听话,不能够去质疑他人意见的女孩。

图片

他们成为“可爱的人”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都指向了同一个结果:只要我听话、坚强、懂事,就能够得到别人的喜爱和赞许。

02、过时的价值条件

不难发现,这些深根于脑海里的“特有化品质”源自于童年。

通常可以追溯到“理性思维能力”形成之前,也就是在6、7岁之前的年龄。

那时,对于外界的评价,你通常都是直接吸收而不加以分辨,更别说区别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性格,更是极度困难的事情。

即是说,你会觉得自己的“某个行为”便等同于“我是什么样的人”。

比如,你听到长辈说,你抢朋友的玩具,就是个坏孩子;你只要勤奋、懂事,父母就会很爱你了...

那么,你便会觉得维持自己的权利、任性、发脾气,都等同于你是一个坏孩子;相反的,你的懂事、付出,才能算是一个好孩子的表现。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将这种以“行为”换“宠爱”的交易模式,称为“价值条件”。

对于备受“可爱的诅咒”折磨的人都在幼年时培养了一些(或很多)无用的“价值条件”。

年幼时,这种思维及行为模式能够有效地帮孩子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因此,没有得到检验,便轻而易举地进入了成年生活中。

成年后,曾帮助你度过一个“友好童年”的价值条件,却减弱了它们的效力,成为了不合时宜的观念。

你会发现,自己的时间被完全剥夺,却很少收到积极反馈。更多的人,习惯了你的友好,而将此当成你的义务。

付出变成了义务,便变成你难以脱下的标签。

03、改变,从发现和爱开始

很多人认为,解决这样的苦恼特别简单,只要说“不”就可以了。

可爱的人,对这样的建议非常的熟悉。

但是,一个简单的强制化的“不”,很容易形成另一个枷锁,好似在指责自己,“做不到,是我的错”。

这样只会打击到想要改变的力量,消耗更多的能量,在谴责自己身上。

改变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儿,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

我们的思维模式、情感模式及行为模式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固化,而且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觉得它们很好。

直到有一天,它们耗费了你的精力时,它们才从朋友变成了敌人。

这一刻,可能已经过去了几十年的时间。

慢慢来,我们不急着马上破茧成蝶。

1. 画出你的特有化的“诅咒”

你需要一张纸和一支笔。

第一步,画一个代表你的人形,可以画上一个笑脸,因为大多数“可爱的人”都倾向于尽量保持微笑。身体画出一个大袍子,方便写字。然后,画几个辐射光芒,沿着光写出你“想要”别人看到的积极的、同时也是耗竭你能量的特质。

接下来,在袍子里面写下“被压抑”不能够展现的部分,内心不停堆积却不为人知、可能随时要爆发的感受。

你可以根据下面这个图为模板。比如,喜欢被人看到的样子是“亲切”“助人为乐”...而被压抑住的情感是“愤怒”、“怨恨”...

画完这个图后,不用做什么,就是看着它。

这幅图会让你产生强烈的视觉意识,直观让你知道你对自己做了什么,成为一个“可爱的人”对你造成了什么影响。

2. 成为自己的“他者”,关怀和肯定自己

1)关怀自己

这么多年来,你的能量已经被“诅咒”不停地消耗衰减,关怀了他人还未关怀自己。

首先,你要相信,你与所有人一样,值得这世上所有的美好!

现在,把自己当成你想要关怀的“他者”,在TA感到恐惧时给TA安慰和鼓励,在TA受到委屈时,保护TA,;照顾好TA的饮食,让TA好好休息。

想想你跟他人在一起时,当他们沮丧或害怕时,你会对他们说什么。

你知道怎么做,现在只需要你把相关技巧用在自己身上。

2)自我肯定

你可以自己选择说什么话来肯定自己,只要对你有帮助。

最重要的是,你可以以“我.....”作为开头,后面接些积极的词汇,可以是你正在努力学习关怀自己的进程。

比如,你可以说“我正学着善待自己和爱自己”,或者“我正学着对让我筋疲力尽的事情说‘不’”,或者“我是一个好人”。

无论是大声说出来,还是心里默念,这类肯定的话都很有帮助;最有效的做法是,尽可能面对镜子中的自己说出这类话。

3. 一步步打破诅咒

接下来,我们走到“打破”诅咒这一步。

这是一种系统脱敏法,它具体的步骤是:

首先,划定恐惧等级:在不同的场景下,说出自己真实想法或拒绝别人的导致你恐惧的程度从低到高排序,标出恐怖等级。

1级表示程度最轻,10级表示程度最严重(你并不一定要写满10个,根据你的需要划分即可)

记得,这个过程中,不用觉得自己“小题大做”,更无需觉得羞愧。

这世上没有普遍的恐惧等级,就像没有普遍的感情伤痛等级一样。

比如:拒绝邀约,对于一些人是2级恐惧;对于一些人是10级恐惧。

然后,在清单里选取你急需解决的问题,或者从最低等级恐惧开始。

你可以先预设想象,事情会朝向什么方向发展?想象之后,列出恐怖的系数。

再次,利用可用资源或技能,应对事情出现后的措施。

接下来,就去一步步去尝试你害怕的事情。

比如:“拒绝朋友邀约”,你会想象到:TA会愤怒,从此不愿再见你。

一开始,这件事情的恐怖系数对你来说是8级;

然后,你可以做上一条“关怀自己”和“肯定自己”的步骤,反复与自己对话:“你更需要被自己喜欢,如果对方就这样不喜欢你也没有关系”。

并且,你可以通过调整呼吸的方式,来缓解内心的紧张和恐惧。

通过你的想象和你利用了可用资源,来降低“拒绝朋友邀约”的恐怖系数,也许现在是7级。

现在,你便可以在下一次朋友的邀约,而你并不想去的情况下,使用这样的方式调整内心的感受之后,拒绝好友。

拒绝之后,你可以主动寻找朋友谈一下“被你拒绝后的感受”。也许,TA也很意外,你既然如此担心拒绝TA的邀约后,TA会失望这件事情。

对于你来说,“过时的价值条件”已经存在你的生活中太长时间,所以需要你反复地通过行为和反馈的方式,去印证你心中所想之事,是否依旧那么牢不可破。

祝好!

参考文献:《可爱的诅咒》. [英] 雅基·马森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职业性格心理治疗心理测评系统树洞职业价值观PUA情商分院测试俄狄浦斯情结男人心理心理健康测试社会心理学依赖型人格桃花运抑郁症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产后抑郁自卑叛逆期容貌焦虑九型人格社交恐惧绿帽情结心理恐惧症回避型人格障碍外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