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小雨
对于父母而言,刚出生的婴儿很难应付,因为他们每时每刻都需要和抚养者待在一起。但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可能同样令父母感到头疼,叛逆、情绪冲突等这些问题使整个家庭陷入纠纷中。
青少年时期一直以来都被描述为一段情绪混乱的时期。但青少年并不总是处于一种“暴风骤雨”的情绪状态。然而,青少年早期会更频繁地出现情绪高峰和情绪低谷。
很多情况下,青少年的情绪与引起情绪反应的事件并没有任何关系。相反,他们可能是经历了其他的事情而感到生气或烦闷,面对复杂的情绪,还没生长出适应的应对能力,因此他们可能会毫无理由地对家人发脾气,将不愉快的感受投射到另一个人身上。
我们都知道,青春期的激素水平与其它时期会有显著的差异,身体开始发生变化,第二性特征突出,内在激素变化和外在身体上的改变都可能引起情绪起伏。这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随着青少年进入成年期,情绪变得不再那么极端,除了适应了激素的变化之外,也学会了如何处理情绪的能力。
引起青春期情绪变化的外在因素包括升学、恋爱关系、友谊等。新的环境容易增加青少年的消极情绪,浪漫关系中包含的脆弱和混乱也可能激起情绪变化。当青少年受到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的影响时,可能引发诸如学习困难、物质滥用、青少年犯罪和饮食障碍等问题。
健康的身体具有免疫力,可以自动识别和消灭外界侵入的病毒细菌,处理病变的自身细胞。健康的心理也同样具有免疫力,当发生负面情绪时,会自动通过压抑、转化等方式进行自主调节。
在青春期,个体可能会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周期,比如在愤怒之后感觉内疚。这种新的意识可能会提升个体应对自身情绪的能力,在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情绪方面,逐渐变得更有技巧性,比如意识到在社交中掩饰愤怒的重要性和以建设性的方式沟通情绪对于改善关系质量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善于容忍和调节自我情绪,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意识到情绪表达对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减少消极情绪的强度及其持续时间等一些自我调节策略,适应性地应对消极情绪。
理解内在情绪状态不一定与外在表情一致。
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而不被其击溃。
觉察他人的情绪。
不过,自我心理调节功能并非总能奏效,有时候个体不得不借助特定行为方式来缓解负面情绪带来的痛苦。针对糟糕的情绪,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建议:“心情不好就去健身”、“吃冰激凌能改善心情”。
有时候这样的建议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走进咨询室或许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为什么心理咨询之类的专业应对方式比大众习惯采用的应对方式更具效果呢?因为大众方式更倾向于通过转移注意力暂时缓解痛苦,而专业方式更关注情绪问题产生的内在原因,致力于清理被污染情绪的源头。一个是扬汤止沸,一个是釜底抽薪,效果当然不同。
情绪调节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在生活中会发现,有些人情绪比较稳定,不容易出现波动,有些人则容易大惊小怪,或者情绪失控。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巨大的差异?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威尔弗雷德﹒比昂曾对人类如何习得情绪调节的能力做过独到的阐释。通过观察,比昂发现婴儿刚出生时是没有调节情绪的能力的,他们常常被极端的且未经调节的情绪所淹没,并且会通过哭泣、喃喃自语、肢体语言表达出来。这些未经调节的情绪是没有被赋予意义或未被命名的感觉印象,它们被婴儿心理当作外来的异体,只适于被排泄出来。它们不能被思考,不能以语言词汇表达,也不能产生意义。
善解人意的父母能接纳婴儿的这些情绪,包容它们、调节它们,尝试理解并对这些情绪赋予意义,然后将之返还给孩子。
随着时间,孩子逐渐内化这个过程并学会容纳自己的情绪,获得认识情绪体验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孩子先前不曾具备的。比昂将父母容纳情绪的能力比作一个容器,容器体积越大、内部越空,帮助孩子调节情绪的能力就越强。父母容器体积越小、容器内部自带的未经处理的情绪越多,就越不可能承接和调节孩子的情绪。
因此,根据比昂的容器理论,排除先天气质和基因遗传的作用,个体情绪的稳定性和情绪调节能力,与幼年时个体感受到的父母容器的功能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何成为自己的情绪容器?
明白了这个道理,不妨思考一下,自己现在正接近成年或者已经成年,不可能穿越回到嗷嗷待哺的童年,让父母时时刻刻陪在我们身边,像容器般耐心地陪伴我们感受负面情绪。但是,我们可以向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求助,请他们临时承担容器的角色,在咨询中温暖而稳定地陪伴我们,帮助我们调节负面情绪。
如果没有接受心理咨询的条件,仍然可以尝试做自己的情绪容器,自己分饰两角,既是被容纳者,同时又是容纳者。一些修行有成的高人在入定时心如止水,即是充当了自己情绪感受的容器。我们普通人在情绪特别糟糕的时候,可以做这个练习:
找一个安静无人、不受打扰的房间,里面最好有一张柔软舒适、带靠背的椅子或沙发。如果是白天,可以拉开窗帘,让阳光照进房间,如果是晚上就开着灯。以全身放松的姿势靠坐在椅子上,然后闭上眼睛,保持自然而缓慢的呼吸。想象阳光照满自己的全身,很温暖很舒服,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随着呼吸逐渐放松,同时保持感知,不要入睡。想象自己胸膛里面出现了一个透明的神奇魔法瓶,什么形状都可以。那些糟糕的情绪被逐渐吸进了魔法瓶里。想象那些情绪的样子,是气态、液态、还是固态?是什么颜色?在瓶子里是否运动变化?或者会不会幻化出什么别的形象?保持身体放松,然后耐心地观察体会,直到感觉疲倦。
如果你觉得有效果,可以每天抽时间做,直到摆脱负面情绪的束缚。这个练习的原理即是容器理论与意象技术的结合,通过想象锻炼,扩大自我心理容器的容量,以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即使不做这样的练习,如果尝试在日常生活中以包容的心态对待自己,比如抑郁的时候允许自己对别人感到愤怒,焦虑的时候意识到对自己的要求过于苛刻,纠结的时候容忍各种冲突的情绪,那么你就是在做自己的情绪容器。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71146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4869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5286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6157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02323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