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3 月 8 日,国际妇女节。 20 世纪初,国际妇女节的确立,是为了女性的自由、平等与和平,在当时一系列不公待遇与恶劣条件下,女性开始为自己争取平等薪酬、工作机会、环境,甚至选举权。
然而,跨越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女性真正实现“自由”,依旧不是一件容易事。
最近,《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布后,引起广泛讨论。
本来也没什么,但不知怎么回事,没过几天,抖音等平台上突然刮起一阵“歪风”,把这件事和「女性婚恋」强行扯到了一起。
他们的逻辑是:倘若外国人来了,“中国女性资源”就少了,他们就娶不到老婆了。
接着,对于这则条例的“解读”五花八门起来。
有些男性决定“挺身而出”,宣布“中国女孩要由中国男孩守护”:
这样的评论,乍一听,好像有点英雄气,细一琢磨,其实就是:“中国女孩只属于我们,谁都不能碰!”
像不像小时候小孩抢玩具?
“我的东西,凭什么给你?”
这样的煽动,幼稚且粗俗。
再来看看他们是怎么保护中国女孩的吧。
有人开始发表“一个娶十个”的言论:
图片来源微博
“就算中国男孩是渣男,一个娶十个,也不能把中国女孩嫁给非洲人。”
甚至有人提出了一个不成熟的小建议,提倡从外国“引进女性”,嫁给中国男人。
这就是他们眼里的保护?这分明是对女性的物化和极大不尊重。
结不结婚,和谁结婚,难道不应该是女性自己的决定?
面对这样的言论,自然不是人人买账,有网友很客观地回复了一句:“女孩属于自己。”
却不想,就因为这样一句话,就被男性网友一顿侮辱,接踵而来的是无数极其难听的指责和辱骂。
这是在保护女孩,还是在伤害女孩?
况且,女孩属于自己,这句话有错吗?
每一个人,但凡具备独立的人格,他/她的身体、思想、生活方式,都属于他/她自己,如若不然,又该属于谁呢?
更令我无比困惑的是,在 2020 年的今天,为什么一位女性独立的价值观、婚恋观依旧会遭到这样多恶意的抨击?
女性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婚恋自由”,还有多远?
有一个词,绝大部分人应该都听过:大龄剩女。
在路人眼里,大龄剩女是怎样的呢?知乎上,有人做了这样一个比喻:
多少可以看到一些人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一位女性,如果跨越了某条年龄线,没有结婚,那么就是“剩女”,是低价值的,是“没人要的”,是大家眼中“不好吃的果子”。
而那些隐藏在未婚背后的三观、个人成长经历、个人情感追求……这些原因,都被忽略了。
可本不该被忽略。
不仅是个人,我们媒体和舆论也很喜欢把女性“婚恋”问题当卖点。
一边对女性的婚恋观进行审判,另一边将婚姻视为女性个体价值的大团圆结局。
比如去年,湖南卫视有一档综艺,名叫《我家那闺女》,常驻嘉宾有四位:吴昕、傅园慧、袁姗姗、何雯娜。
节目一边播放嘉宾的独居生活录像,一边请来几位嘉宾的爸爸,作客演播厅,聊天互动。
然而,看过节目你会发现,这档自称“全景记录女性独居生活”的综艺,俨然是一部「催婚大戏」。
不论是(当时)36 岁的吴昕,32 岁的袁姗姗,30 岁的何雯娜,还是 23 岁的傅园慧,演播室内的核心话题,总也绕不过婚姻与家庭。
综艺第一集开头,傅园慧的出场采访,聊的是最近的一场相亲:
吴昕的出场采访,聊的是择偶条件:
导演问:“离异的能接受吗?”吴昕答:“我自己,可以(接受)。”
袁姗姗的采访,自然也逃不开单身: 节目剪辑的,是袁姗姗的一段调侃,说妈妈在看过《我家那小子》后,最关注的就是男嘉宾全是单身。
何雯娜采访的核心问题,同样大同小异:
导演问:“爸爸希望女儿什么时候解决个人问题?”
何爸答:“越早越好……现在也不算早了。”
四位在我看来生活得很精彩的女性,怎么到了这档综艺里,除了婚姻,就无话可聊了呢?
如果这档节目以女性生活为切入点,不是应该看到更丰富、更有力量、更有探索性、更多元的生活方式。而不该是局限的、腐旧的、唯一的标准去绑架每个女性。
正是在这样单一的标准下,“大龄剩女”的标签出现了,“女汉子”的标签出现了,各种恶意满满的刻板印象出现了,物化女性的段子出现了……
一个女孩何时结婚,与谁结婚,结不结婚,是否需要其他人的审判呢?
何雯娜在节目里的态度就让心姐很喜欢,她说:“婚姻不是唯一能够证明你幸福的事情……我才退役两年,我觉得人生还没有开始呢。”
每个人,不仅仅是女性,都先是他/她自己,然后才有了其他身份——运动员、歌手、演员、妈妈、妻子、女儿……
女性,可以拒绝某一种身份,也可以有更多心向往之的“标签”——赛车爱好者,公益人、航天爱好者,收藏家,独身主义者,丁克……
不该只有一个身份:妈妈。
不可以吗?
当然可以。
在不冒犯他人的前提下,女性没有哪一种生活方式应该被审判、被定义。
去年,奥尔科特的《小妇人》再一次搬上荧屏。
电影中,拥有作家梦的乔,拿着自己的书稿,找到一位出版商。
乔说:“我在写一部小说,讲的是我和我姐妹的故事。”
出版商立刻给出建议:“要短且扣人心弦,如果主角是女孩,一定要让她在结尾结婚。”
这样的卖点,若说今天依旧适用,也不为过吧。
不论如何优秀的女性角色,即使动画影片里,从白雪公主到睡美人,总逃不过被爱情拯救的剧情;
直到 2013 年《冰雪奇缘》里的艾莎,迪士尼才出现了第一位不被男性拯救的公主。
英雄救美的戏码,永不过时,有人爱看。
但每个女孩,都必须要由英雄拯救,人生才能幸福吗?
《小妇人》这本书之所以打动人心,正是因为作者将笔墨着力于角色本身,赋予每个女性角色自爱与自尊,同时又拥有绝不雷同的性格和期冀——既肯定了梅格对于家庭生活的向往,也肯定了乔对于独立和自由的追求。
电影对于结尾的改编同样精彩:
乔依旧单身,创办了自己的学校,从未放弃梦想。
我们可以向往爱情,可以追逐自由,也可以享受生活本身,
我的人生有很多种选择,我从不为它设限,我可以爱别人,也可以爱自己。
最后,让我们再回到文章开头的“中国女孩”事件。
保护,原本是一个很温柔的词。
疫情中站在一线的工作人员,为陌生人发声的网友,在不公正面前站出来的普通人……在极端言论之外,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真正勇敢的人。
今天的文章,心姐并不想抨击保护这个词本身,而是认为女性应该拥有为自己做决定的权利,可以成为独特的自己,我们的社会,也应该允许多元价值观的存在。
如果想要保护中国女孩?
很简单,尊重她们做自己的权利,尊重她们追求热爱的权利,尊重她们没有选择在目前人生阶段成为“妻子”或“母亲”的权利,尊重她们选择的权利,尊重她们属于自己的权利。
而不是去占有,去支配,去打压她们的特立独行,去羞辱她们的与众不同,去强制规定她们的人生路径。
这个世界上,不止女孩属于自己,每个人都属于自己。
你的人生,应该由你自己来支配。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313121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32416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8418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1216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192510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