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给块糖,不高兴一巴掌,心情式育儿毁了多少孩子
作者:妙黛 2019-12-30 16:37:09 成长心理

1.我相信,世界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

同时,我更相信,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就像恋爱中的“怨偶”。爱的时候,甘愿把心掏出来,烦的时候,恨得牙根痒痒。

其实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与节奏,对孩子偏爱或者严格都无可厚非。但是最怕的,就是时好时坏的心情,说来就来的宠溺。

前不久被批惨的“霸道总裁”杨烁,军训般的育儿方式,上了热搜。

有人说他凶,有人说他过分严格,其实我觉得更可怕的,就是他前一秒凶得要死,下一秒又去宠爱的“心情式育儿”。

从下车到走到房子的过程中,杨烁不断地挑儿子毛病。儿子衣服袖子有点长,他不是跟孩子好好地说“把衣服挽好”,而是冷嘲热讽地说“能挽好吗”?

高兴给块糖,不高兴一巴掌,心情式育儿毁了多少孩子

教练式的语气要求儿子:包背好了!

高兴给块糖,不高兴一巴掌,心情式育儿毁了多少孩子

儿子杨雨辰走路有点内八字,杨烁没有想到可能是孩子发育的问题,而是觉得儿子不好好走路。

又一波冷嘲热讽来临:

“脚尖冲前!”

高兴给块糖,不高兴一巴掌,心情式育儿毁了多少孩子

“不会走是吧。”“回去重新走一遍!”

高兴给块糖,不高兴一巴掌,心情式育儿毁了多少孩子

整个过程中,杨雨辰都一脸委屈,一脸紧张。脚步都有点迈不开,不知道怎么走才是对的。

如果说,杨烁一直保持这样的严格,我们也许还能勉强理解他就是这样一个对孩子严格的人。

但是很快,他又变成了一个慈父。

到了一个风景还不错的地方,他想要给孩子一点美好的回忆,提出一起拍照。

高兴给块糖,不高兴一巴掌,心情式育儿毁了多少孩子

被“拎”到一边的杨雨辰,一脸无奈,被迫“营业”。

严厉,是爸爸所愿;感性,也是爸爸所愿。

高兴给块糖,不高兴一巴掌,心情式育儿毁了多少孩子

拍照完之后,杨烁又“开启”了真·严格·挑毛病·心情不好模式。

工作人员告诉他,他们选择的5号房,是海拔最高的。如果一会儿杨雨辰不舒服,可以适当抱他一下。

高兴给块糖,不高兴一巴掌,心情式育儿毁了多少孩子

杨烁说:“他自己选的,自己承担。”

高兴给块糖,不高兴一巴掌,心情式育儿毁了多少孩子

整个过程,杨烁不仅没有抱杨雨辰。还一直在身后催促,要是让我先跨进门槛,你就从头走一遍。

虽然行动上,他故意放慢,但是嘴上从来都不饶人。

高兴给块糖,不高兴一巴掌,心情式育儿毁了多少孩子

两个人到了房间附近,杨烁又开始感性起来,问儿子“美不美?”

孩子还有心情看风景吗?可是却依然被迫“营业”地说美。

高兴给块糖,不高兴一巴掌,心情式育儿毁了多少孩子

如果说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杨烁的教育方式的话,我想不是什么“打击式育儿”,也不是“语言暴力”,而是“心情式育儿”。所谓的“挫折教育”毁起孩子来到底有多可怕?(可点击)

心情式育儿比打击和语言暴力更加可怕,它不只是让孩子单纯的惧怕,还让孩子神经敏感,不知道下一秒迎接自己的是“抱抱”还是“暴暴”。

2.在杨烁心里儿子内向不爱说话,可是儿子却能安慰在哭的小妹妹,也能在大家一起背诗做游戏的时候,落落大方,主动举手。一看就是知识量储备还不错,愿意融入集体的孩子。

只有和爸爸在一起的时候,他才内向不爱说话。

高兴给块糖,不高兴一巴掌,心情式育儿毁了多少孩子

其实像杨烁一样的家长,并不在少数。

面对家长的“看心情”,孩子可能会选择冷漠相对或者假装“内向”。心情式育儿更悲哀的,其实在于孩子不敢与父母亲密。

可以试想一下,在孩子眼里,心情时好时坏的家长是一个什么形象?

可能是一个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爆炸;可能是一个温柔糖丸,不知道什么时候宠爱;可能是一个严厉妈妈,不知道她的规则什么时候打破。

家长严格的时候,孩子心里紧张,却又知道也许爸爸妈妈马上就能变好,忘记自己的错误。家长对孩子好的时候,孩子心里又不敢放松,因为他们的情绪很可能急转弯。

高兴给块糖,不高兴一巴掌,心情式育儿毁了多少孩子

孩子在小的时候,他们很难去判断父母的性格。摇摆不定的父母,让孩子不敢靠近,也不敢信任。

父母的一切在孩子眼里就变成了,凶的时候,不是真凶。爱的时候,不是真爱。

我的妈妈就是一个“看心情”的人,她是疼我的,我一直都知道。但是,我却不敢与她太过亲密。

我每天最害怕的环节,就是检查作业。有的时候,小瑕疵她都不当回事,还耐心鼓励我,下次努力。而有的时候,我明明都做对了,她还要挑我的小毛病,字迹不工整,时间太拖沓等等。

那种紧张感,被带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妈妈跟我承诺什么事,我都不敢相信。她疼爱我宠爱我的时候,我珍惜又不敢太贪婪。

有一幕我记得非常清楚,妈妈经常在早上上班出门之前,悄悄走进我的房间,给我掖掖被子,幸福满足地看着我。

高兴给块糖,不高兴一巴掌,心情式育儿毁了多少孩子

那些时刻,我大多是醒着的,可我只能装睡,不敢去看她。

我并不是恨她昨晚对我的挑剔,而是不知道怎么面对这样的亲密。

孩子非常感性的,他们的情感就像戴了放大镜。

父母震怒,他们会紧张;父母疼爱,他们会幸福。

趋利避害,渴望安全感,是人的天性。

可当这两种情绪交织着,融合在一起的时候。震怒的紧张感是加倍的,安全感却减弱了。

3.心情好的时候,孩子做什么都可以,心情不好的时候,看什么都不顺眼。

相比于家长的强势力量,孩子反而像一个“玩物”,被呼之则来挥之则去。

看起来是家长强大,其实是孩子在承担着家长。

《不成熟的父母》中说:情感不成熟的人只有在别人完全服从于他们的时候,才会感觉良好。

而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可能有着这种不稳定的自我价值,所以他们难以接纳自己,也难以接纳孩子。

父母的情绪情感,往往会映射到孩子身上,孩子何其弱小,何其无辜,如何才能承受父母的“冰火两重天”?

高兴给块糖,不高兴一巴掌,心情式育儿毁了多少孩子

其实,父母只有在情绪管理方面超越了孩子,孩子才能在一个安稳的,温暖笼罩的环境中幸福地长大,安全感才能成功的建立。

家长有情绪,有时候开心有时候沮丧,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只是我们不能把孩子当成我们的“接盘侠”。

同事张姐是一个行动上风风火火的人,相反,她的女儿盈盈是个乐观柔和,行动不紧不慢的小女孩。

每天放学后盈盈来我们办公室写作业,见到人谦和有礼,活泼又不令人厌烦。我们都好奇,张姐是怎么养出这么一个跟她脾气相反的女儿的。

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不管张姐心情或状态多么烦躁,她对女儿的时候,都是不急不躁的。她这么看重业绩的人,对女儿的成绩却表现得云淡风轻。

即使退步或者考得不好,她也能找到女儿其他的优点,给女儿一些平衡。

她告诉我,孩子考不好自己已经心情不好,觉得丢人了。别的沮丧的事情,心情也是一样的,我们没有必要再去给孩子压力,更不能因为自己的心情不好,让孩子承接我们的生活。

不用心情去主导自己的生活,更不要用心情去主导教育。

自己的情绪自己去承担,不要让孩子成为我们的“替罪羊”。

4.前不久,看到一则令人心痛的新闻。

陕西西安一位7岁男童,遭亲妈家暴长达两年。妈妈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拿电线、刀具打他。

小男孩娇嫩的身体上,新伤叠旧伤,旧伤加新伤。

记者问他想不想妈妈,他说了一句令人泪奔的话:

想妈妈,哪怕她打我,也想和她待在一起。

高兴给块糖,不高兴一巴掌,心情式育儿毁了多少孩子

这个阶段的孩子,有多单纯,多依恋妈妈。

而我们为人父母,又是怎么伤害孩子的单纯与依恋的?

可能我们不会像新闻中的妈妈一样,用如此残忍的手段。可是,我们把自己的情绪,自己的心情加注在孩子身上的时候,不就是对他们的“暴击”吗?

作为一名母亲,我知道这个社会“好妈妈”的成本有多高,所以不忍心要求所有的妈妈都温柔如水。

可作为一名曾经受过伤害的孩子,我希望家长们,能够“从一而终”一些。

严厉一点,没有关系;温柔一点,无可厚非。

最怕的就是,时好时坏的心情,用在教育孩子上面,让孩子不敢信任我们,也不敢爱我们。

如果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别的方式发泄一下,不要把孩子当成“沙袋”。

很多时候,我们把孩子当成“玩物”,喜欢的时候,稀罕一番,不喜欢的时候,抛在一边。

高兴给块糖,不高兴一巴掌,心情式育儿毁了多少孩子

可他们不是玩物,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也只有在他们小的时候,完全依恋我们的时候,才会任由我们“摆布”。

当有一天,孩子不那么依恋我们了,只能守着自己的伤口舔舐,不愿意与我们亲近的时候,那可能才是教育与亲情最悲哀的时候。

作者:妙黛 中科院心理学研究生,一手抱娃,一手工作,还有一颗心写作的职场妈妈,一个集正经与逗比,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90后姑娘。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恋母情结抑郁症产后抑郁存在主义易怒症倾诉心理学人际关系自愈能力智商霍格沃茨社交恐惧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性取向心理医生心理测评绿帽癖抑郁症测试九型人格双相情感障碍情绪管理回避型人格障碍心理测评系统依赖型人格叛逆爱情挽回孤独症焦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