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育儿心理,聊聊孩子的喂养问题
作者:熊祯 2021-04-30 15:47:28 成长心理

自从有了孩子之后,家长要操心的事儿有很多,首当其冲的就是孩子的喂养问题。

家长会因为孩子吃得多或者少而担忧,也经常被孩子这不吃那不吃搞得焦头烂额:

我家孩子不喜欢放葱,有一次外婆不知道情况,放了点葱在菜里,结果孩子硬是那顿饭没吃 。

我宝宝不喜欢吃肉,有一次我偷偷把肉切成碎末,结果他吃到一半,把吃的全吐出来了,后面再也不吃了。

我把不喜欢吃的蔬菜切得很碎,哪知道他一看见有点绿色的,一下把碗扔到了地上。

关于育儿心理,聊聊孩子的喂养问题

也许,在家长看来,不吃就不吃呗,把不想吃的菜挑出来不就行了,不至于这样“大动干戈”呀?

01、孩子想表达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行为本身——孩子只是不想吃他们不接受的食物,但是并没有考虑到行为背后的目的和原因。

那么,问题来了,孩子这么做,究竟想表达什么呢?

首先,每个孩子对食物的喜好是有个体差异的,那么,接受一种新食物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每个孩子的适应速度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很容易就愿意尝试新的食物。

但是有的孩子要费劲周折才会试那么一点点,这种差异取决于孩子的个性特征和气质类型。这是需要家长理解的现实状况。

关于育儿心理,聊聊孩子的喂养问题

其次,要解决某个行为,需要关注背后的原因。比如,倒饭之前,孩子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当时在场的家长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有没有提前告诉孩子,今天有哪些食物?如果有不想吃的,可以怎么做?比如放在准备好的盘子里;有没有在孩子表达不想尝试的时候,以己度娃,一个劲地强迫孩子一定要试试。

再者,孩子因为某种食物不吃饭,要倒掉食物,当时双方的情绪反应如何?家长是否很愤怒或者很焦虑?孩子的情绪如何?

关于育儿心理,聊聊孩子的喂养问题

最后,孩子倒了饭或者干脆不吃之后,家长如何应对的呢?会继续哄孩子吃一点?还是以生气或焦虑的方式回应孩子的行为?

02、大人应做些什么?

分析了行为背后有可能的原因后,解决问题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以下解锁行为的建议:

第一步

随着月龄增长,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很看重家长对自己的尊重——比如尊重自己选择食物的决定,尊重自己是否进食的意愿。

那怕在家长看来,这仅仅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孩子从各种日常小事上宣示自己的主权,表达自己的意愿。

孩子对食物喜好有明显的个人特色,也许家长认为好吃的、有营养的,孩子并不一定接受,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理解个体差异,是合理养育的第一步。

关于育儿心理,聊聊孩子的喂养问题

第二步

提前告知宝宝,今天有哪些食物?对于自我意识特别强的宝宝,提前告知是给他们心理准备,让他们感到自己受到尊重。

如果得知有这些食物时,孩子已经有明显的不愿意,那么先用两个盘子装起来,一份是原本宝宝已经全部接受的食物,一份是加了新食物的。

不要小看这个动作,即使他们没有尝试,但是他们肉眼看到了,视觉暴露也是有效引导宝宝接受新食物的方式呢!

如果宝宝并没有不乐意,那么继续一鼓作气地鼓励宝宝尝试,告诉他们,“宝宝今天吃了新的食物,又多了一个食物好朋友”。

在孩子明确表达不愿意尝试时,务必不要强迫,否则,他会把被强迫的不愉快转嫁到无辜的食物上——把碗扔到地上,让家长束手无策。

第三步

即使宝宝因为拒绝做了一些出格的举动,家长也不必过度解读,认为“这孩子太不懂事了,妈妈做饭很辛苦,一点也不懂得珍惜”。

孩子的行为仅仅只是针对拒绝尝试新食物,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行为的后果——浪费食物是不对的,还辜负家长的良苦用心。

家长要有一些心理准备,不要太玻璃心,一被孩子拒绝就放弃尝试,更不要因此而迁怒孩子,把担心和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和孩子发生冲突;可以平静地收起餐具,清理狼藉的现场,带孩子暂时离开进餐场所。

等待下一次,选择孩子心情愉快的时候,提前告知孩子今天吃什么?如果愿意吃,妈妈是非常鼓励你尝试的;如果不愿意尝试,也没有关系。

孩子行为的说明书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版本,只有从日常的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才能找到解读他们的钥匙。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MBTI测试性取向心理学焦虑症情绪管理智商心理测试自卑焦虑绿帽癖哈利波特焦虑症自愈能力思维反刍女人心理依赖型人格聊天正念悲观主义叛逆冥想心理医生情商测试社交恐惧症产后抑郁测试心理咨询外貌焦虑容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