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活成了我妈讨厌的样子
作者:一叶舟 2020-02-05 19:29:25 成长心理

1.“我讨厌你,像讨厌我自己一样讨厌你”

我的来访者小T,坐在沙盘前摆弄着一座又一座的小房子。这是我见过的房屋最密集的沙盘作品,各式各样,高矮错落,让我以为她想要跟我说万家灯火。

六周前,她来预约咨询,向助理咨询师说她抑制不住地想跑到马路中间冲向公交车,也很喜欢站在高楼的窗口向下看。她手里拿着一张中度抑郁的诊断书,大夫建议她在服药的同时接受心理咨询的帮助。

我看到她年轻的脸上写满了沧桑的故事。

还好,她最大的资源是还有一个想帮她赶快好起来的姐姐。

“小时候我和姐姐就是换了好几个房子住,可它们都是房子,却不是家。因为我们去的是妈妈的男朋友的房子,她换一个男朋友,我们就要搬一次家。那时候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赶快结婚,我想住在一个再也不用搬走的房子里,也就不用再叫那些陌生人‘叔叔’。”

我终于活成了我妈讨厌的样子

但小T她才20岁出头,就已经交过好几个男朋友。她讨厌自己这个样子,对谁都挑剔,对哪段关系都不满意。她讨厌自己像妈妈一样飘来荡去,却又说,印象中妈妈一直教育她要擦亮眼睛找一个对的人好好过日子,可别瞎了眼。

如今妈妈老了,想看女儿们安安稳稳地生活,可她就是做不到。平静下来的时候她也在想,妈妈对于跟那些“叔叔”在一起生活的状态也是厌恶的吧,也是不能自我接纳的吧,她也很想要安定下来吧?

她说自己不知道是不是在跟过去的妈妈较劲——“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想让你好过”。

小Q是一位女性化气质明显的男性来访者,精致的高领毛衣,细腻的发色,温润的唇膏,一双细白的手总是恰到好处地交叉放在膝上。

“我和我妈不能见面,一见面就吵架,而且吵架的内容永远都不变,就是她看不上我的穿着打扮,我听不得她还想管我。至今她都在四处动员让大家劝我去当兵,对我说过的最多的话就是‘你能不能像个男人一样!’”

而小Q眼中的妈妈总是灰头土脸、邋里邋遢,一点女人样儿都没有。

妈妈对他很失望,他也对妈妈很失望。

我终于活成了我妈讨厌的样子

还有一些其他的来访者,有男有女。她们的妈妈有的讨厌她们涂口红、穿短裙或嫌弃她们变胖,有的不准她们找二婚当后妈或不让她们离异,有的则每天碎碎念不许抽烟喝酒打麻将……

但无一例外的,他们都朝着妈妈希望的相反方向越走越远:故做放荡样晃来晃去、喝成大醉、丢工作、不生孩子、闪婚闪离……

妈妈讨厌的样子他们都有。

2.为什么妈妈的希望,都成了诅咒

妈妈们都在想,我是为了我的孩子好,我绝不是害他们,让孩子不吃亏是我的责任和义务,我不能让他们将来去吃后悔的果子。那可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啊,怎么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难受?

我终于活成了我妈讨厌的样子

可是妈妈们的一颗热心肠,家家户户的孩子都不想要。因为:

° 妈妈们的希望里,总有太多的不信任

人类的幼崽在哺乳动物中是很特殊的,我们需要漫长的时间去发育大脑和身体,所以在几乎前三年的时间内,我们都需要被成年的照顾者全心全意地看管。过了三年,具备了基本的行动力,却也还是无法自行觅食也无法独立行动,自我意识也才处于一点点萌发的阶段。

所以,妈妈们习惯地认为,孩子是弱小的,是不独立的,是需要依赖自己而生存的。妈妈拿着指挥棒去引导孩子,如果孩子没有跟从引导,那就可能马上处于危险状态。

妈妈指挥孩子,几乎成了条件反射,她们不相信孩子可以自己独自完成那些看起来危险的事,她们更不相信孩子居然能够离开自己了。

可在这期间,孩子们必须不断学会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周围事物以及人的关系,也就是形成自我意识。巧的是,这样的时候,是他们最想脱离妈妈的指挥棒的时候。典型的就是,孩子开始频繁地说“不,我不,我不要”。

我终于活成了我妈讨厌的样子

柔弱的孩子的“不”字还不那么有反抗力,妈妈们甚至用一句怒吼就可以镇压。在不断升级的对抗中,妈妈们总是能有新的招数,让孩子听自己的话。

最厉害的一种招数就是,“我都是为你好啊,你就听我的吧”。这句话其实不是希望,而是“诅咒”:你不听我的,总有你吃大亏的时候!

而聪明的孩子们,什么都知道。

° 妈妈们的希望里,总有太多的控制和侵犯

在我们的文化和认知中,我们更倾向于认为母亲和孩子是一体的,比如我们会说“母子连心”,而其实只有自己的十指才是连心的,那才是我们的一部分。

按理说,我们早在分娩的那一刻,就已经脱离了母体,成为单独的个体。没有认清这一现实的,不止孩子,还有母亲。就如同怀孕的过程,母亲在一些意识不到的愤怒中,一边期盼孩子快点成为真正独立的人,一边希望孩子永远都在自己的“子宫”里。

我终于活成了我妈讨厌的样子

如果我们本就是一个整体,那就不需要谈论边界。你就是我的一切,我的就是你的,我的想法也是你的。在此前提下,妈妈们有时甚至很难意识到自己正在侵犯和控制。

最明显的,便是不允许孩子有自由的意志。

但聪明的孩子们,什么都知道。

° 妈妈们的希望里,总有太多的后悔、愤怒和恐惧

家庭咨询中,听过很多的妈妈说类似的话,“如果我像她/他现在拥有这样好的条件,我就能……,要是他/她有点什么,我这辈子就白活了啊……”

听起来这是典型的恨铁不成钢了,但稍微想一想就能知道,这句话明明在表达妈妈们自己的不甘、愤怒和恐惧。愤怒自己当年没有被好好照管,愤怒自己当年不能拥有好的发展平台,愤怒自己没被好好呵护就要来呵护下一代,更是恐惧自己的一切即将不受控地被毁灭了。

我终于活成了我妈讨厌的样子

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扮演着那个拥有巨大反抗力的角色,妈妈说的都是错的、妈妈做的都是假的、妈妈想的都是坏的。妈妈们用悔恨来让孩子清醒,用恐惧来让孩子明白,却不见效。

殊不知,孩子们的对抗,最终都是用实际行动去毁掉妈妈的“作品”,当妈妈讨厌自己最钟爱的作品时,她们就会讨厌自己。进而,孩子们就成功用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深深地表达了他们的攻击。

在这个过程中,恰恰印证了一个理论——下一代心理问题的爆发和凸显,是基因延续过程中的一种自主保护和选择。也就是说,来自母体的有问题的基因,要在自身这一代终结,而不能延续到下一代。所以,看起来孩子身上的问题层出不穷,其实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所有人意识到:我们的基因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不该让这样的问题继续下去。

因为聪明的孩子们,什么都知道。

3.把强硬的希望都变成美好的祝福吧

“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管好你自己!’”

刚听到这句笑话的时候,我一下很大声地笑了出来,突然觉得好解气。随即便转发给了我妈。自此之后,这笑话便成了我应对她的“关心”的万能金钥匙。

我终于活成了我妈讨厌的样子

孩子们当然想做不被妈妈讨厌的孩子,妈妈当然更想做不被孩子讨厌的妈妈。

怎么才能做到呢?

是的,不想被讨厌,只有五个字,“管好你自己”。

° 如果我们习惯把希望变成祝福,比如,“女儿,我祝你找到如意郎君,白头到老”。那么这句话到此就可以结束了,点到为止的妙处是妈妈相信女儿会拥有幸福,剩下的便是女儿自主地选择了,她当然也要为自己的选择去负责到底。

° 如果我们习惯把希望变成祝福,比如,“孩子,我祝你能把握住高考的机会,去到你想去的地方”,那最终的结果如何,都不会打破祝福的美好。孩子和父母之间最大的矛盾之一,便是孩子们质疑父母的出发点。

° 如果我们习惯把希望变成祝福,比如,“亲爱的孩子,我把世间最好的祝愿都给你”,那我们一定是心平气和、和颜悦色的,从源头上,我们就不会成为一粒“炸药”。

祝福,是两个单独个体之间平等的关系,没有谁会拒绝别人对自己的祝福,但没有谁会想一直接受别人的管教。

但愿,我们都是口中生莲的妈妈,但愿,我们都是被人祝福的孩子。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心理学家焦虑症产后抑郁症恐惧心理心理治疗社会心理学智商测试心理测试心理测评系统亲子关系心理咨询九型人格外貌焦虑俄狄浦斯情结焦虑MBTI抑郁症测试易怒症自愈能力社交恐惧症思维反刍存在主义回避型人格源码自卑心理爱情挽回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