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然穷,但是双十一还要买,这是不是心理疾病
作者:糖心理 2019-11-10 09:32:45 心理健康

马上就要双11了,室友在群里发了一张购物清单,她已经做好准备血战双11了。

我虽然穷,但是双十一还要买,这是不是心理疾病

室友小算了一下她的购物车,看中的东西大概1w不到的样子,不过现在还没战斗完毕。

室友和我年纪一样,但却是一个活的比较“潇洒”的90后。

别看她这样无所谓的买买买,实际上她才刚刚大学毕业,工资5k不到,但是她和男朋友欠下的各类消费贷已经超过了6位数了。

与此同时,他们两还经常安排我各种吃喝玩乐,听她淡定地说起自己的各项负债和旅行计划,我都替她肉疼,亚历山大。

美林美银的一份报告显示,比起买房,这届年轻人更愿意把钱花在喜好上。81%的人愿意把钱花在旅行上,65%的人愿意出去吃饭,55%的人愿意健身。

但是事实上,有大部分年轻人和我一样,看了看自己的购物车和银行卡余额,默默地关掉了手机,叹了口气,只能用心说一句,“与此相比,我还是愿意继续穷。”

我虽然穷,但是双十一还要买,这是不是心理疾病

你是真的穷吗?

现在很多年轻人,如果看真正的收支水平,看起来似乎真的变得越来越“穷”了。

大多数人都对未来感到迷茫和焦虑,无论一个月拿着多少薪水、有没有股票、存款和房子,我们总认为自己穷得比谁都彻底。

月光、穷忙、无存款。表面上光鲜亮丽,实际上袜子已经滑到了脚底。

然而在中国,有这样一个标准,人均收入少于3000元/年的才算得上真正的贫困,而我们几乎所有人都在这个水准之上。

实际上,“真正的穷人”要比我们惨多了。

吃不饱、穿不暖、没学上。这才是贫穷给予人真正的痛苦。

很多人口中的穷并不是温饱的穷,而只是“不满足”。其实你可能没有那么穷 ,而是你可能感染上了“贫困病”。

我虽然穷,但是双十一还要买,这是不是心理疾病

你可能早就有一颗“穷”的种子被埋下。

在豆瓣上看到一个有趣的观点:与富人相比,花费大量精力在购买和投资上做选择,是穷人之所以无法挣脱贫困的主要因素,而这一点至今都未被引起重视。

想节约生活成本,于是列了个双十一购物清单,花上半个月的时间研究,只为省下几十块钱;

想添置一些新衣服,却纠结衣服的价格,转而买了一大堆不喜欢而不贵的作为弥补;

想学习一项新技能,宁愿在免费的百度云资源里苦苦寻觅,也不愿意花钱买专业的付费课程;

如果不幸中招以上症状,那么你也许已经患上了“贫困病”:因为钱不够,买东西花很多时间纠结,结果生命也不值钱了。

不宽裕的经济状况让我们盲目地做出很多选择,而不停地选择则会消耗一个人的意志力,造成“决策疲劳”。

这种决策疲劳常常会扭曲一个人的判断力,导致他们投入学习、工作以及其他行动中的意志力变少,自控力糟糕。

而这种潜意识里的穷与盲目,大多数来源于父母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这个这么贵,买了能干嘛?”

“闺女,咱家穷,我们买不起这个”

“你看你,多大的人,为什么不知道节俭一点?”

如果你从小就常常听到父母哭“穷”,即便他们的本意是想教会你勤俭节约的美德,但其实也是在你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穷”的种子。

我虽然穷,但是双十一还要买,这是不是心理疾病

其实你可能是因为太在乎。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稀缺心态】,是由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塞德希尔·穆来纳森提出来的。

他发现,长期处在匮乏稀缺状态下的人,都会慢慢被环境所改变,逐渐形成一种稀缺心态。

即【越缺什么,越在乎什么】。

从小就被灌输“缺钱”的观念,我们就很有可能会形成强烈的“金钱崇拜”,由衷地觉得钱是个好东西,特别渴望赚钱,又特别不舍得花钱,从而严重影响自己的认知判断能力。

因为觉得缺钱,所以在意金钱胜于一切。很多年轻人摆脱不了没钱的困境,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穷,而是在于把钱看的太重要了。

我虽然穷,但是双十一还要买,这是不是心理疾病

贫穷会限制想象力,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曾经有一则采访放羊娃的新闻,中央电视台的记者采访一个西北放羊的孩子:

“你每天干什么?”

“放羊。”

“放羊是为了什么?”

“挣钱。”

“挣了钱呢?”

“娶媳妇。”

“娶了媳妇呢?”

“生娃。”

“生了娃,让他干什么?”

“放羊。”

也许很多人都会觉得放羊娃“人穷志短”,只知道放羊。但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坐井观天的“放羊娃”呢。

很多人为了减少开支而放弃深造机会,为了避免短期的资金消耗而忽视了长期的成长;

很多人为了一份可观的收入而选择职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牺牲了长远的职业规划;

很多人为了回避风险而选择小而快的投资,为了守住自己的钱而放弃脱贫的可能性。

贫穷心态会限制一个年轻人的想象力,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它束缚住你的手脚,限制住你的思维,让你压根都没有去实现梦想的勇气。

宁愿买买买,用廉价的物品填满自己的空虚的心灵,也不愿意为自己的未来花上一分钱。

这样的日子久了,就会陷入迷茫和自我否定的循环中,因为“穷”而无法做出改变。

我虽然穷,但是双十一还要买,这是不是心理疾病

觉得“穷”会影响你的认知。

在生活上精打细算,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在“省钱”上耗费认知资源,也会影响到其他认知的表现。

在一次心理实验中,被试者被随机分到“贫穷”(经费少)和“富裕”(经费多)情境中,在进行完一些买东西的任务后再完成一些需要意志力和控制力的认知任务,贫穷组的人在后续任务上的表现明显更差。由于贫穷削弱了意志,这也妨碍了他们获得更大的成功。

在风险决策中,我们常会面对这样的选择:是现在获得较低收益、还是未来获得较高收益。

人们的选择会随着“未来”的远近,和收益增加的程度而改变:“未来”越远,就得有更高的收益。

这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对收益的满意度折损的现象,叫做时间折扣率。

研究表明:对未来充满不确定、害怕冒险的人,对未来收益的折扣率就大,更加不愿意为未来投资,而愿意冒险的人,则更可能受到大收益的诱惑而冒险,未来收益折扣率低。

拥有“贫穷心态”的人,由于长期形成的“本能”则会选择当下的收益。

实际上,只要手头紧张,我们就会不自觉地更看重眼前收益,更不愿意冒险而失去脱贫的机会,也更难摆脱贫穷。

我虽然穷,但是双十一还要买,这是不是心理疾病

没钱没幸福,钱真的可以买来快乐吗?

《鹦鹉螺》杂志发表过一篇题为《为何贫困是一种疾病》( Why PovertyIs Like a Disease )的文章来分析贫困心理。

作者库珀40岁,年薪超过70万美元,担任过投资银行的经理,还是杜鲁门国家安全项目的成员。表面上看,他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是典型的成功人士。

但不为人知的是,他总有一种非常强烈的不安全感,常常自我质疑,充满焦虑,不敢要小孩,因为总觉得钱还没有攒够。

患有“贫困病”的人,会担心和焦虑自己现有没有赚到足够的钱,担心现有现有的收入会中断或者出现意外,生活中充满压力感和不确定性。一旦收入减少就会感到消极、悲伤和绝望。

然而钱并不能买来快乐。没钱的时候人们认为只要有了金钱就会让生活更快乐,但真的挣到了之前的目标,却不一定那么快乐。我们逐渐适应了收入带来的新生活后,又会出现新的目标。

研究表明:收入水平较高的人,对于自己的生活相对满意,但在具体的一个时刻一个时刻的幸福感中,他们只比其他人稍稍高出一点点。

他们比低收入人群更容易焦虑,且不太花时间在具体的享乐为主的活动上。更重要的是,收入带来的生活满足感似乎是片刻的、转瞬即逝的。

所以有钱并不等同于幸福。

我虽然穷,但是双十一还要买,这是不是心理疾病

年轻时没有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感染“贫穷”的病毒,陷入贫穷的思维当中去。

不要为了短期的没钱而焦虑,转变稀缺心态,从长远的角度去规划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的人生愿景和使命到底是什么,以及该如何实现,这才是我们需要去做的。

最后,用中国第一位女实习舰长韦慧晓在一段采访视频结束本文:

“一种价值观呢,是戴着非常昂贵的手表,好显示出来自己身价百倍,另一种价值观是我这种价值观,一块不贵的手表,因为我戴过了,所以身价百倍。”

要知道,真正的该关注的,不是钱,而是我们本身。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爱丁堡易怒症PUA心理健康心理效应依赖型人格桃花运偏执型人格恋母情结冥想双相情感障碍社交恐惧霍格沃茨心理咨询师情商测试反社会人格思维反刍原生家庭回避型人格障碍倾诉焦虑症焦虑症职业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