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蔓延之下,众生百态,短短一个月里,出现了多例较为极端的案例。
有人向电梯吐口水,有人发国难财,有人谋私利,也有人无惧规则,我行我素,有人无知愚昧,作茧自缚……
人一旦有了某些错误念头,在这个时间节点,无疑于比病毒还可怕的存在。
01、恐慌之下的疑病状态
前两日,武汉一女子#未感染新冠服用处方药被送ICU#登上热搜,
该女子未感染新冠病毒,家中也没有确诊和疑似病例,却自行购买,并过量服用新冠肺炎的治疗药物,出现精神异常、心率失常等症状,被送入ICU抢救。
疫情之下,人人自危,恐慌是正常的情绪,但很多人都能通过理智分析,以及客观判断来做出正确决定。
不过,有些人群在恐慌之下的猜疑心理却会加重,心理干预专家称,疫情开始以来有极少数人存在疑病状态。即使医生和医学检查认为他没有感染,他也坚信自己感染新冠肺炎,对生活绝望。
像这名武汉女子,未感染却自己网购买处方药自救,却让自己险些丧命,就是疑病心理作祟的结果。
这并不是个例,四川德阳也有一位女士,因为担心自己可能在无意间接触过患者,感染病毒,离家出走10多天后,最后其遗体在河道中被发现。
怀疑的念头一旦产生,就会像癌细胞一样无线扩散,何况还是在这么特殊的时期。
当怀疑的念头战胜理智时,威胁生命的,竟然不是病毒,而是自己。
最可怕的不是你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而是你在毫无危险之时,自己都不肯相信自己能好好的活。
这大概就是疫情疑病状态下的真实写照。
同样的疫情,为何大多数人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能选择镇定,科学处理,而这极少部分人的怀疑心理会被无限放大,甚至到了危害自身健康的地步呢?
这还要从人的人格基础说起!
易读心理大数据研究发现,人在特殊环境下的种种行为,是会被性格底色所左右的,人的性格往往会影响他在重要时刻的决策判断。
从心理上分析,容易产生疑病心理的人群有以下人格基础:
一是心理不够健康,过于自我,缺乏对外界的信任感。
二是作茧自缚的封闭性思路,即思想方法主观。
三是缺乏自信,对疫情的片面理解,对自我的不信任感,环境与自我双重作用,自然会萌生猜疑心理。
四是爱听信流言。外界关于疫情众说纷纭,他们往往爱从从不利于自己的方面去猜疑、怀疑,自寻烦恼。
这些性格底色的存在,让这部分人群在过度恐慌焦虑之下,出现疑病状态。
02、自以为是的盲目乐观
当然,有过于悲观的人,就会有盲目乐观的人,这是两个极端的存在。
与过于悲观的人群不同,盲目乐观的人的性格底色则是截然相反:
他们的乐观是基于自我欺骗,自我麻痹,逃避现实,侥幸心理。性格中爱跟风,追求与众不同的色彩浓郁。
并且他们的过于自信的性格底色,会让他们在重要场合做出一些自认为准确,但既有可能错误的判断。
他们会有着怎样的行为呢?
不听劝阻拒绝佩戴口罩的:
全国人民安分宅家响应口号不外出,不聚餐时,聚众打牌吃饭的:
疫情随有好转,但全国各地新增病例相加尚未为0时,放松警惕,扎堆出门的;
爆满的武功山:
扎堆喝茶的广元街头:
人满未患的西湖断桥:
疫情已经过去了吗?并没有,但很多人已经放松了警惕,带着不知何来的勇气,大摇大摆的穿梭于大街小巷了!
这群盲目乐观的人,已然将前线医护人员只要我们这身防护服没脱,你们就待在家里别跑出来,否则我们就白拼命了 的呼吁抛在脑后。
他们的出门并不意味着疫情过去了,说严重点,这种在警报未解除前,过于缺心眼的无知表现,可能会助长疫情二次肆虐,让之前所做的努力付之东流。
03、报复社会的病态心理
当然,疫情之下,人产生盲目乐观与过度悲观的心态的原因除了人格基础作祟外,可能还会受年龄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而在同等条件下,还有一些人,是真正凌驾在无知之上的 反社会人群。
你会看到,疫情之下总会有一群罔顾法规,无视道德的人,
他们在电梯,超市等公共场所吐口水,散播病毒:
他们瞒报感染病情,到处乱跑:
人人渴望疫情早日散去,他们却顶风作案,唯恐天下不乱,这些人可能在平日里你完全察觉不到他如此恶毒,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说过,人的潜意识里藏着一种本能,称为【死本能】,这种本能就是破坏宣泄最极端的恶欲就是混沌毁灭,而这种本能无法真正的消除。
人们往往通过自我和社会规范,把这种破坏力压抑到意识之下,当然也需要宣泄。
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死本能要么是对自己的破坏,要么就是对他人和社会的破坏。
做出一些人们不能理解的反社会行为的人群,是疫情唤醒了他们的内心深处的毁灭本能。那些你所不能理解的行为,就是他们宣泄的出口。
这类人群的性格中具有极强的攻击性,情绪已被激怒,且平日里会缺乏羞惭感,很多时候,这类人的行为容易受到偶然动机驱使,在平日里或许是小打小闹的行为,在当下,就可以说是对社会的报复也不为过。
04、客观面对是最好的态度
面对疫情最该有的态度其实是客观,过度悲观,盲目乐观,恶意报复,在疫情当前,其实都是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想要自己在这次人人都不可抱有侥幸心理的战役之下,不被感染,不拖大家的后腿,那么用科学的方法防疫,以理智的思维辨别疫情走向,才是明智之举。
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说过,扰乱人们的不是客观事情,而是人们对客观事情的见解。
病毒固然可怕,却并非毫无对策,但基于病毒而引起的恐慌,却能扰人于无形。
面对这种恐慌,我们如果能把主观的推测转变为客观的分析时,焦虑会被冷静取代,即便身处困境,也能找到破局之法。
面对新冠病毒,你有做到客观冷静的对待吗?
还是也曾在某一时刻出现了类似与过度悲观,焦虑,不屑的极端情绪呢?
最后你是如何与自己的这些情绪和解的?现在是否还被其困扰?
无论你现在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易读心理测评都建议你与我一起来打开这份专属心理防护指南,做好病毒防疫的同时,不忘心理防疫,找到拯救极端情绪的良方。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64283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215692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7109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9175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94801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