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适应社会发展和存活于世的基本能力
作者:易读心理网 2019-10-09 10:59:37 成长心理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学习一定要宁静致志,除了有天生的禀赋之外,还必须努力学习;不努力学习无法增广才智,不立志无法成就所学。

学习,是一个人适应社会发展和存活于世的基本能力。一颗受精卵经过大约十个月的细胞分裂形成具有人类的身体特征,在母亲分娩的那一刻,受精卵以人的模样开始分离个体化的进程,这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完成。既然无法再继续以类似于“寄生虫”的细胞待在母体中,那么他就得开始学习,学习如何进食、如何排便、适应周围的温度变化,成年后还要学习如何像父母一样拥有自己的家庭。当然,学习范围中最要也最难的部分是,成为自己所期待的自己。

除了孩子需要学习,那些为人父母或将要成为父母的人同样也需要学习,这不仅是为孩子,更是为自己。许多父母站在权威的高度,颐指气使地教育孩子,用“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俗语恐吓孩子,他们不知道这些不科学、不适当的教育方式会给孩子带去多少难以抚平的伤害,逞一时当父母的“威风”的代价是孩子用一生的时间来弥补创伤和遗憾,唏嘘不已。

有些智慧的父母,他们具备高智商与高情商,为内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他们嗅到了时代快速变迁的气息,使用智力捕捉自身存在的缺陷,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并付诸行动。这样的父母是值得敬佩的,但遗憾的是,他们的群体不够庞大,与大部分没有觉醒的父母相比,如同星辰大海中的一页扁舟。

尽管没有意识到学习重要性的父母占大多数,但不幸中的幸运是,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开始重新思考学习的意义。

我不是搞教育的,也没有教育小孩的经验,但可以试着从心理学的视角给父母和孩子提供一些思路。

学习是适应社会发展和存活于世的基本能力

从父母的角色出发,他们需要的学习的部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给孩子空间,给自己空间。

很多父母有了孩子之后,他们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营造出“窒息”的空间。刚出生的婴儿对于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是非常需要的,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对于婴儿的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如果父母全身心的关注一直持续到孩子的青春期,甚至成年期,此时的“关爱”则变成对孩子的控制,让人难以察觉的是这类控制通常被“我是为你好”、“你是我的全部”、“这么做都是为了你”等感动式语句加以修饰和润色,因此孩子会感觉难受,但又说不出来是哪里难受。

当孩子觉得不舒服时,他会把探索新鲜事物的精力放在这些无名的烦恼和痛苦中,试图找寻答案,但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和挫败消磨了他的意志,直至心如死灰。

孩子内心的极度空虚夜以继日地消耗着他的生命力,这是父母和孩子都不想见到的局面。要想把压抑生命力的枷锁拿掉,父母要做的就是学会“自私”一点,学会把孩子的时间和空间还给他们,距离不仅产生美,还能给生命力的释放提供宽阔的空间,捆绑在孩子身上的枷锁也会烟消雾散,父母的浓情蜜意才能使得孩子毫无顾忌地远走高飞。

2、不要过于追求完美。

追求完美本身就是人格脆弱的表现。这样的父母无法承受自己的不完美,也不能承受孩子的不完美。以妈妈为例,她有严厉的超我,使她随时处于害怕犯错误、害怕被批评的紧张之中。如果犯了一些错误——这些错误对一个不追求完美的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她本能地倾向于把责任推给孩子,这样孩子就变成了她攻击的对象;当孩子也犯错误时,她会认为是自己做的不够好,羞耻感被激活,就会使他加强对孩子的控制。

英国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说过,好妈妈的标准是“60分”,具体的含义是既能给孩子提供生存必需的条件,表达了“够好”、及格的意思,又能清晰地“允许”了40分的“不好”。而这40分的“不好”是孩子创造力遨游的空间,充满无限可能,孩子通过对智力和想象力的使用,打造出一个“完美”的妈妈。很显然,现实层面的完美妈妈,是对这个创造力的扼杀:创造力变成了对完美妈妈的否认,激活内疚感,在超我的监督下,创造力变成了罪恶本身。

3、把孩子当成心理学意义上的存在。

这个部分之前的文章说过,这里再重新强调一遍,把孩子当成心理学意义上的存在指的是把孩子作为“人”来对待,而非物。人,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和情感的高等生物。很多父母借着爱的名义对孩子实施控制,表面上是为了孩子,而潜意识其实是为了自己,填补缺失的安全感或遗憾。这时,父母把孩子当成慰藉心灵的工具。

正确的认知信念是,父母需要把自己的遗憾和问题作为自己的人生难题,这个部分需要自己跨过去,需要自己来承担,并且明白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没有任何人生来是为了填补他人的遗憾的,你无法要求任何人来满足你,更何况是需要自由天空的孩子。

孩子需要学习的部分有以下三个方面:

1、学会尊重父母的命运。

孩子需要明白每个人的命运只有他自己有选择和决定权。父母的命运是他们自己做出的选择,我们无权干扰,更无权为其承担。很多父母非常“聪明”,他们善于利用超我来打压孩子,站在道德的高峰指责孩子的不是,孩子的内疚感被激活,于是就成为了父母情感的傀儡。

当我们成年后,需要有清晰的意识,懂得尊重父母的命运,这是对父母的接纳,也是爱他们的表现,是我们能做到的最好的部分,超过这个部分,就越界了。

2、不把原生家庭的问题当做逃避成长的借口。

学习心理学的目的之一是与父母分离,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并成为期待的自己。说到底心理学是我们辨别心理界限的工具,把属于父母的部分还给父母,把属于自己的部分承担起来,把父母遗留在我们身上的情感毒素排解干净,为生命力的伸展提供结实的容器。

如果我们一直揪着父母的过失不放,这不仅不尊重父母的命运,也把自己的命运随意交托给他人,是对现在和未来生命的巨大浪费。此时的我们是将自律的能力外包给了他人,退行到了婴儿期,父母的问题不再是我们拒绝长大的理由,而是成长道路中的一道天堑。

3、直面自身需要,并为其承担。

人的很多痛苦都产生于纠缠之中。羞于面对自身的需要,想尽各种办法迫使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对他人过高的希望换来的是无尽的失望,最后跌入绝望的深渊中。面对需要,主动面对和承担是人格强大与成熟的具体表现,也是获得人格独立和自由的必经之路。

家庭一个系统,是父母和孩子、两个成年人和若干个未成年人的组合,问题并不是系统中某一方导致的,而是多方摩擦碰撞后的结果,从单一个视角或某个切面来看待问题并非明智之举。有责任心、富有爱心和担当的父母理应具备自我觉察的能力,带领孩子从多视角来看待和处理问题,在父母正确指引下的孩子也会变得灵活与聪慧,最终父母和孩子都找到了最真实的自己,并成为了自己。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自卑边缘性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俄狄浦斯情结正念桃花运MBTI测试职场心理弗洛伊德原生家庭智力测试安全感社交恐惧症心理测评系统女人心理哈利波特心理咨询控制情绪绿帽情节心理心理治疗产后抑郁树洞冥想恐惧心理外貌焦虑九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