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心理动力学治疗师对“哀悼”的理解
作者:孙平 2020-11-03 09:26:19 心理百科

我想澄清一下我对“哀悼”的看法:

作为一个,起码在症状学层面上治愈率不低的动力学治疗师,我非常认同“哀悼”的疗愈意义。研究所有一门课程,名称叫做“精神分析里的宽恕”,其理论基础就是“哀悼”,为此我读了整整两大本文献。

在治疗来访者的过程中,我也经常遭遇到“哀悼”现象,来访者会哀悼自己逝去的亲人,逝去的童年,逝去的时光,逝去的,对他们而言重要的一切...

所以,我算比较了解哀悼。我非常清楚,它无法被外力促成,它无法被强求,它不能没有名字(即哀悼对象)。

而且当它针对的是人的时候,对这个人的爱恨情仇,只有都得到一定程度地言说后,哀悼才会真有疗愈和缝合的意义,才能促哀悼之人继续前行。

一个心理动力学治疗师对“哀悼”的理解

因为对方是魔鬼,你无法哀悼;对方是天使,你只是不舍,那不是完整的哀悼。

所以我在治疗中看到的,有疗愈意义的哀悼对象,都是人,既非魔鬼,亦非天使的人。

比方说,我很久很久以前,可能十一年前有一位来访者,ta需要处理对妈妈的丧亲之痛。妈妈自尽。

但怎么样,ta都进不了哀悼过程。因为,ta对妈妈最重要的,被压抑得最深的情绪没有表达出来:那就是愤怒!

我依然记得最终ta在咨询室中撕心裂肺大喊的声音:妈妈为什么你要抛弃我?为什么你不告诉我?为什么你这么残忍,留我一个人在这冰冷无情,而且前还没有你的世上....

愤怒、哀伤、不舍、绝望...涤尽以后,她最终和母亲告别,她后来成功地考上了研究生(之前ta甚至考虑本科辍学),她可以说成为了我第一个治愈的case.

所以我了解哀悼,我明白你无法只说一个人好,或者一个人坏,却带着这种偏执的残缺与之告别。

同样,对于这样的大型灾难,你不可能只带着感恩,满怀着家国热情,在没有逝者名姓,在他们生命故事一一缺失的情况下,与之告别,做出哀悼。

一定要做的话,我宁愿称这为“强制的遗忘”,或者“催促的前行”,就这样。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 依赖型人格心理测试PUA心理咨询绿帽癖强迫症孤独症聊天心理效应双向情感障碍恐惧心理叛逆期情绪管理焦虑症控制情绪恋母情结心理学家性取向心理测评系统分院测试女人心理情商测试心理咨询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