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界有三大巨头。
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
其中受精神分析学、行动主义、人本主义的影响较大,也被称为三大势力。
其中弗洛伊德、荣格代表精神分析学,两人合作了6年。
最后理念不合,产生了分歧。
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荣格创立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提出“情面”概念,主张将人格分为内倾和外倾两层,将人格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层。
荣格进入心学三大巨头,可以看出荣格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荣格出版了《心理类型》《心理学与宗教》《论精神的实质》《埃里恩:自身的现象学研究》、《答约伯》及《共时性:相互关联的偶然性原理》。
其中,1921年出版的《心理类型》这本书,使他在心理学界享有盛名。
这本书不仅是荣格有名的作品,也是他的经典作品。
他在书中说,人的性格不受遗传影响、性别影响和生活环境的影响,而是取决于个人的心理倾向。
在这本书里,他从古代心理学入手,讲现代哲学,还有他著名的倾向型和内倾型理论。
老实说,这本书看起来有点辛苦。 这不是快餐式的读书类书籍,而是慢慢阅读、思考的类书籍。
这本书和心里受欢迎的心理学类书又不一样,没有那么多案例,也没有那么多实际技巧。
但是,这是一本值得仔细看,回味的书。
如果你想了解心理学的历史,这本书可能会有用。
在本书的第一章,荣格论述了古代心理学的由来。
说实话,我有点吃惊。
令人惊讶的是,心理学的由来竟然是来自宗教。
《心理类型》一书中写道,基督教要求通过阉割个体,使信徒达到思想统一。
在这本书中,荣格有名的外倾性和内倾型的内容并没有占很大的篇幅。
在引出自己的意见之前,也有对心理学的起源说得很多,没有批判性地探讨的问题。
其中有他不认同的意见,也有他认同的意见。 尽量保持中立的位置,认真考虑后说的话。
最后,他引出了自己的外向型和内向型观点。
荣格这里的外向和内向的观点,和现在的外向型和内向型性格的说法很相似。
内向型的人的特点是容易沉思、内省、珍惜自己内心的世界,所以不管注意力和兴趣点如何,都有接近自己内心世界的倾向。 因此,内向型的人比较稳重,但不善交际,缺乏自信,害羞,容易孤僻。
另一方面,外向型的人,特点是性格开朗,活泼活泼,注意力和兴趣点都向外开放,这种类型的人善于交际,很有自信。
就像前段时间撒贝宁就因为社交牛逼而上了热搜。
这类型性格的人看着光芒四射,自信又幽默风趣,让人心生喜爱之情。
对于内倾的人来说,大多数人都比较讨厌自己这种性格。
但内倾型的人,也并不是全无优点的。
内倾型的人,善于思考,能够静下心来做自己想要的事情,不会被他人干扰,更不会依靠他人的评价而活着。
其实,荣格提出的这两种性格并不是为了让他们成为对立面,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性格,从而做出对自己更有利的选择罢了。
荣格的《心理类型》这本书,适合有空的时候静下心来,慢慢地看,慢慢地研究,慢慢地看透自己。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没有被释放的情绪并不会消亡,总有一天会以更加丑陋的形式涌现出来。
我们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心理学的影子。
一些看似随意平常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能暗藏深意。
如果我们不能及时理解领会其中玄机,那些隐患苗头很可能会变成严重的负面情绪或者挫折打击。
或者,成为我们人生路上的绊脚石,甚至可能是坠入深渊的断头崖。
只有我们能决定自己今后的人生,愿今天的【心理学经典书单】,让你读懂别人、了解自己。
1《阿德勒积极心理学》
阿德勒是公认的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
他还是弗洛伊德的学生,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二十世纪精神分析学派三大巨擘。
阿德勒以“自卑情结”为中心思想,创立了“个体心理学”,并成为这个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不完美哲学、生活之道、人性思悟,深入每一个人、每一段人生、每一个故事,照出真实的人性。
人生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如果你对自己的人生感到茫然。
请你一定不要错过阿德勒的积极心理学。
2《心理学与生活》
为什么总有一些人纠结于别人看自己的态度?
为什么总有一些人会误认为别人处处在针对自己?
很大一部分问题在于心理专业的书读得太少,而想得太多。
《心理学与生活》作为一本专业入门书籍,通过600余条专业词汇及详细解析组成了“心理学字典”,让我们深度体验心理学的神奇,洞悉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秘密。
不过,随着阅读得越深入,你一定会感觉心理学并不是用来显摆的小技巧。
其实,它有着非凡的现实意义:心理学不仅可以实实在在地指导我们的生活,更是向内认识自我的重要方法。
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本写给孩子看的童话故事,如果你细细品读,就会发现它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心理疗愈读物。
蛤蟆先生一向大大咧咧、爱笑爱闹,却一反常态地郁郁寡欢、闭门不出,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其实,这映射的可能就是我们自己的内心。
蛤蟆先生在咨询师苍鹭的引领下,勇敢地探索了自己内心自卑、软弱、抑郁的情绪究竟来源于何处,在逐渐找回快乐、希望与自信的过程中,也让我们见证了疗愈和改变的奇迹。
蛤蟆先生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我们的绊脚石就是自己。
拯救我们的不是任何技巧,而是直面自己内心的勇气。
获取这个勇气的关键,就是正确的心理治疗。
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面临缤纷复杂多元文化的影响和浸染,一不小心就会失去独立判断和思考的能力,变成随波逐流的浮萍,深陷“乌合之众”的流量裹挟。
正如,我们时常关注的热搜,可谓一个又一个反转。
其实,这是媒体传播煽动情感、强化偏见造成了不正常的舆论生态,带来的影响已经大大超过了客观事实对人们的影响。
《乌合之众》中说:群体不善推理,却急于采取行动。
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判断力、有控制力且独立思考的个体。
如果融入群体中,我们尚能依然如此,我们便是真正的自己。
5《自私的基因》
自私,是刻在人类基因密码中的本能。
这些现在看来近乎常识的论断,在半个世纪以前,可以说是天方夜谭。
牛津大学教授理查德•道金斯写的《自私的基因》,是20世纪开天辟地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是实实在在的认知科学,道金斯从进化论的角度,总结了人类的自私基因,颠覆了我们对自身的幻觉。
因为,我们的一举一动之中,都暗藏着自私功利的玄机。
但是,人之所以是人,就是因为我们能克制我们的本能。
只有个体与自私基因进行对抗,才可能使人类这个整体得以延续。
这或许就是,我们生命的意义。
6《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这部心理学领域的巅峰之作,虽然长期霸占亚马逊心理学类榜首,但绝对不是普普通通的畅销书。
这本书之所以这么火,就在于它用40个最具影响力和颠覆力的心理学研究报告,向我们讲透了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比如,“旁观者效应”:人群在面对紧急情况时,往往会选择旁观,因为这意味着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和后果。
“皮格马利翁效应”:人相信什么,他的行为就会导向什么,所以相信自己失败的人总会失败,相信自己成功的人总会成功。
当你跟着这些心理学实验真正弄清了人性的运作规律,自然就学会了读懂人心、洞察人心。
7《路西法效应》
路西法效应,说的是好人被环境影响,也会体现出极恶的一面。
这本书通过一个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真实还原了这个实验。
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把一群大学生放进“模拟监狱”,并分别扮演狱警和囚犯。
结果,仅仅6天时间,狱警就变得残暴恶毒,而囚犯却顺从窝囊。
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之中,人性的恶竟然如此快速彻底地被激发出来,让人顿觉毛骨悚然!
尽管这个实验后来被证实造假,但是路西法效应确实真真实实存在于我们身边,存在于人性深处。
8《怪诞行为学》
尽管这本书不是严格意义的心理学著作,反而更像是有趣的科普读本。
但是,行为学却和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为什么生活中我们常有莫名其妙的举动?
比如非理性的超高消费,疯狂剁手地网购,超出个人收入的借贷行为等等。
这些看似司空见惯但又无法解释的现象背后,其实都暗藏心理学中的非理性玄机。
《怪诞行为学》系列的作者丹·艾瑞里,是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和行为经济学教授。
他认为非理性是人类的本能,是主宰人类行为和决策的隐形力量。
但是,非理性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可以预测和把握的。
只有学会驾驭非理性,才是理性生活的开始。
9《非暴力沟通》
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
在人际交往中,言语对心理的创伤有时远远比肉体伤害更严重。
所以在沟通中,一定要避免用语言这把软刀子伤人,更不要对自己最亲近的人充当冷暴力的“施暴者”。
《非暴力沟通》的核心观点就是不要指责。
只有冷静表达自己的需求,并认真倾听对方的感受,我们才有机会走出“社恐”,进化成“非暴力沟通高手”。
10《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绝对是心理学领域的神作!
几乎每个人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都能在这本书里面找到答案。
作为社会学与心理学的结合,这本书一定会让每一个读者拔高对人性的认知。
读完这本书的人,在观察社会、观察自己的时候,会发现我们的一切行为、一切想法,竟然完美地符合各种心理学理论。
其实,每个人的思想,都有着无数未知的因素影响。
心理学的神奇之处,不仅在于帮助我们透过繁芜看本质,更让我们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个体。
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我们的思维才不会拘束于狭小的脑壳。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73811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32465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0707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8960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391307 人想测
免费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