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边缘型人格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基本特征是一种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感的不稳定以及显著冲动的普遍模式,起始不晚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背景下。
边缘型人格障碍在整个人群当中的患病率为6%,这个数字比例可真的是不低,而且一个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会影响到一个家庭,甚至是好几个家庭。
边缘型人格障碍是精神科常见人格障碍,主要以情绪、人际关系、自我形象、行为的不稳定,并且伴随多种冲动行为为特征,是一种复杂又严重的精神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典型特征有学者描述便是“稳定的不稳定”,往往表现为治疗上的不依从,治疗难度很大。主要表现“不稳定的人际关系,不稳定的情绪,不稳定的自我意象和明显的冲动性”。
边缘人格到底是什么?如果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人,在你我的沟通中,前一刻他/她可能还和我们谈笑风生,笑脸相迎,气氛欢快热烈,看起来其乐融融。然后,突然就翻脸,他/她就会表现出对我们的极大仇恨,彷佛我们和他/她有着不共戴天之仇,甚至恶语相向,此生都不想再见到也不想出现在彼此的生活中。犹如正是一片晴天,正愉快,可能突然一个炸雷,乌云翻滚,雷雨交加。如果在生活中,有遇到过有时使劲的想跟你在一起,融入你生活角角落落的人,有时又恨不得把你打包完全扔出他/她的世界的人。“我恨你,别离开我”的感觉,这就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给他人的感受。
因为边缘型人格障碍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自己、父母、朋友、配偶、甚至孩子身上,虽说孩子有时的孩子气会让我们头疼,但是也要注意防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此种病症在成年人身上发生的居多,而且还是在各种情景中会发生的一种普遍行为模式,有这种特性的人在人际关系、自我意象、情感情绪中都会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
2、自我检测
(1)你关爱的人是否为你带来了许多痛苦?
(2)你是否发现自己因为害怕对方的反应,或者觉得不值得引起激烈的争端和面对随之而来的伤害,从而隐藏内心的想法或者感受?
(3)你是否觉得自己无论怎么说、怎么做都会被曲解,甚至会被当作对付你自己的工具?在亲密关系中,是否你犯下的每个错误,都会遭到批评和谴责,即便对方根本就是在无理取闹?
(4)你是否感觉被人操纵、控制,甚至常被欺骗?
(5)你是否感觉自己是情感勒索的受害者?
(6)你是否觉得,有时候自己突然变成了强烈、暴虐、莫名其妙的怒火倾泻的对象;然后又突然面对完全正常、充满爱意的行为?当你对别人解释这种情况的时候,却没有人相信?
(7)你是否觉得自己在关爱的人心目中,要么完美无瑕,要么一无是处,完全没有中庸的表现?有时候对方的看法,会莫名其妙在两个极端之间摇摆不定?
(8)在一段亲密关系中,你是否不敢提出任何要求。因为对方会指责你贪得无厌,或者说你有毛病?你是否觉得自己的需要无足轻重?
(9)对方是否会诋毁或者否定你的观点?你是否觉得他们的要求总是在变,你怎么做都不对?
(10)你是否会因为从没做过的事,或从没说过的话而受到无端的指责?你是否会觉得自己被误解,想要解释却发现对方根本不信任你?
(11)你是否经常被羞辱?如果你试图结束这段亲密关系,对方是否会设法阻止你,从充满爱意的告白,信誓旦旦说改变,到明里暗里的威胁?你是否会为他们的行为找借口,或者试图说服自己一切都好?
假如以上这些问题,你有大部分的回答都是“是”,那么很有可能你的生活和边缘型人格障碍之间就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当然,我们也不需要对号入座,把一些生活当中轻微的、简单的摩擦视作是边缘型人格障碍。
3、病理机制
边缘性特征或障碍的病因机制既有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又有神经化学递质和神经系统结构及功能的作用,但是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哪一种因素是占主导的影响因素,也无法确定明确的因果关系。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病因与病理机制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边缘型人格障碍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不利的童年环境是风险因素,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神经影像学研究结果显示:(脑)结构功能不良。MRI研究发现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海马体和杏仁核容积减低,或者仅杏仁核容积减低。相关研究得到结论边缘型人格障碍与不安全依恋、创伤经历、冲动、情绪调控相关。
4、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最新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的定义,以下是诊断标准:
一种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感不稳定以及显著冲突的普遍心理行为模式:始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背景下,至少包含下面9项中的5项症状 :
①极力避免真正的或想象出来的被遗弃(注:不包括诊断标准第5项中的自杀或自残行为)。
②一种不稳定的紧张的人际关系模式,以极端理想化和极端贬低之间交替变动为特征 。
③身份紊乱:显著的持续而不稳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感觉。
④至少在2个方面有潜在的自我损伤的冲动性(例如,消费、性行为、物质滥用、鲁莽驾驶、暴食)(注:不包括诊断标准第5项中的自杀或自残行为)。
⑤反复发生自杀行为、自杀姿态或威胁或自残行为。
⑥由于显著的心境反应所致的情感不稳定(例如,强烈的发作性的烦躁,易激惹或是焦虑,通常持续几个小时,很少超过几天)。
⑦长期感到空虚。
⑧不恰当的强烈愤怒或难以控制发怒(例如,经常发脾气,持续发怒,重复性斗殴) 。
⑨短暂的与应激有关的偏执观念或严重的分离症状。
以上这9个症状,如果有5条符合的话,那么就有很大可能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
(2)鉴别诊断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与正常人的区别是什么呢?他们与其他人一样有感受,但是他的感受更强烈,行为更极端,难以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当一个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与你相处的时候,他是用感觉去创造现实。就是如果你是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你会觉得事实就是事实,但是他不是。他是用感觉来创造现实,他感受到的东西,他认为那个才是实际的。
如果你与一个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生活在一起,就感觉好像同时和高压锅、洗衣机生活在一起。高压锅使得你觉得压力巨大,随时可能会爆炸,洗衣机把你弄得晕头转向,不停地转。
5、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治疗
(1)药物治疗
因为对BPD的精神病理没有令人信服的作用,所以精神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和情绪稳定剂充其量只能是辅助治疗。
首选用药为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这种药物对于降低愤怒、冲动---攻击行为(特别是言语攻击),以及快速情绪转换或情感变化程度,特别具有效果。有些病患需要接受高达每天80毫克的氟西汀(fluoxetine,商品名为百忧解)才有效果,有些病患似乎接受一般治疗抑郁症的剂量(每天20至40毫克)即可改善症状。抗精神病药物喹硫平是首选,避免使用较老的抗抑郁药和低效抗精神病药。情感稳定剂拉莫三嗪对BPD患者不是一种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
(2)心理治疗
如何治疗?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使用最为普遍和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首推辩证行为疗法,其他还有心智化治疗、聚焦图式治疗等。
辩证行为疗法(DBT)是美国心理学家Marsha Linehan教授针对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治疗方法,最初用于治疗慢性自杀,后发展成为治疗BPD的主要方法之一,是目前研究得最多也被认为是当前治疗BPD最有效的心理疗法。这种方法是以生物理论和辩证法为理论基础,同时整合认知行为、精神动力等多种疗法的新型认知行为疗法,包括“承受痛苦”、“正念减压”、“情绪调节”,以及“人际效能”共4个方面的技巧训练,融合了认知行为科学、辩证哲学和东方禅学。其中,辩证意味着“接受”和“改变”之间的平衡。辩证行为疗法能够减少人们的无助感,帮助人们觉察自己的情绪、想法和身体感受,最后重新建立对自己以及对生活的掌控感。
一般认为情绪失调是BPD的核心特征,有研究者提出这可能是先天性的生物缺陷和不良的童年经历导致的。DBT旨在通过“接受与改变的平衡与综合”的方式来改变行为和管理情绪。目前,DBT不只用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门诊治疗,在住院治疗中也能得到有效应用。
6、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能否康复?
30年前,边缘型人格障碍(BPD)被视为一种慢性恶疾,即便没有对患者构成终生的困扰,病情也不会有大的改观。近30十年来,BPD在研究及临床治疗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些研究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BPD患者有望获得症状的缓解(remission),很多患者甚至能够实现康复(recovery)。
(1)回顾性研究
Paris等对蒙特利尔Jewish总医院的BPD患者(大部分为住院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诊断及评估,平均随访15年;针对其中一部分患者,研究者在12年后再次进行了评估,即随访时间长达27年。结果随访15年时,大部分BPD患者的功能显著改善,症状显著减轻,75%不再满足BPD诊断标准;随访27年时,患者仍在持续改善中,在很多功能指标上基本正常,92%获得缓解。
(2)前瞻性研究
McLean成人发展研究(MSAD)于1992年启动,目前仍在进行中,如今已进入第26个年头。本项研究共纳入了290名BPD患者及72名其他人格障碍(OPD)患者,均来自McLean医院住院部,使用结构化诊断性评估进行诊断,同时开展了广泛的社会心理测查,随后每两年由评分者在盲法设置下重新评估。结果显示,99%的BPD患者在随访16年内实现了症状缓解,定义为连续至少2年不满足BPD诊断标准。然而,相比于OPD,BPD患者实现缓解所需要的时间更长、进程更慢。
人格障碍协作纵向研究(CLPS)于1996年启动,来自纳入门诊部、住院部及社区的175名BPD患者、312名C类群人格障碍(C OPDs)患者及95名抑郁症(MDD)患者。这些受试者经结构化诊断性访谈确诊,并在基线完成了全套社会心理测评,此后每年进行一次评估,每两年进行一次更全面的成套评估,持续10年。随访2年内,大约四分之一的BPD患者获得了持续至少2个月的缓解,定义为BPD症状少于2个;随访10年内,85%的患者获得了持续至少12个月的缓解,91%的患者获得了持续至少2个月的缓解。相比于抑郁症患者,BPD患者的康复速度更慢。
7、BPD康复的预测因素
职业功能受损及躯体健康状况不佳与无法从BPD中康复相关,而旨在修复受损功能的治疗手段可能对部分BPD患者有价值。
职业功能损害是BPD患者未能获得或维持康复的首要原因。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例如,患者的BPD症状及共病导致职业功能损害,而职业功能损害反过来又可能影响患者的个人竞争力或复原力(resilience),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造成患者与康复之间存在距离甚至渐行渐远。相比而言,职业功能良好的背后可能是诸多康复利好因素,这些患者也更容易获得和维持康复状态。
躯体健康同样可以鉴别康复与未康复患者。很直观的一点是,躯体健康可影响职业功能及其他很多重要的功能维度,进而影响康复进程。相比于康复患者,从未康复过的BPD患者经历严重躯体问题、存在不良健康行为(如一天一盒烟、缺乏规律锻炼)、使用昂贵的医疗服务、睡眠质量不佳的比例显著更高。长期健康标记物(如体重指数)状况不佳的BPD患者更容易报告不良的心理转归(如自残)及其他功能受损(如缺乏生活伴侣、工作/学习功能差)。相比于康复患者,未康复BPD患者的全因早亡风险同样更高。
BPD的很多功能维度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一些旨在修复功能的治疗手段可能对部分患者有用。研究同时发现,BPD的症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时间发生变化,某些症状(如急性症状)变化更快,也更容易变化。
BPD的症状可随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一些急性症状,尤其是自伤等具有高度BPD特异性的行为症状,其缓解速度似乎快于缺乏BPD特异性的慢性气质症状(如慢性抑郁)。
8、怎样才能走出困境?
如果你的家中有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如何与其相处,怎样才能走出亲人带给你的恐惧气氛。
(1)首先,你要学会从内心开始改变
你要知道一个前提,你无法让边缘型人格障碍者主动求医。你说这是病,你要去看医生,他不接受。他基本上还处在一个相对正常的一个环境,只不过在别人看来觉得,这个人脾气有点大、情绪有点不受控、有时候情绪化等等。
不要认为他的行为是冲着你来的,他那个脾气全部都是来自于他内心的愤怒、恐惧、担心,而不是来自于你。
(2)我们能够做的事,照顾好自己
我们应该坚持做到三要三不要。
三要的第一要是要避免一直为边缘型人格障碍者撑腰,就是别他说什么,你都支持他,他怎么发飙你都行。第二,要避免重蹈边缘型人格障碍者的覆辙,就是你不能被他影响,接受他的价值观,然后也变得这么极端。第三,要坚持过好你自己的生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轻易地否认问题,就是不要说没事,我们家其实挺好的,造成间歇强化。
间歇强化,指的是一种偶然地或间歇地、不是每一次都对所发生的行为进行强化的方法。间歇强化是对他人行为进行鼓励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比如赌场里的老虎机,如果每次都能拉出来一大堆的硬币,这个游戏是不会上瘾的。之所以能够上瘾,就是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才会有间歇强化。因此,如果你在家中对待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他发脾气,有时候有效,你去对抗;有时候无效,你很顺从。糟了,这叫间歇强化。假如他发脾气总是无效,他慢慢就不发了,因为他知道发脾气总是无效的。假如他发脾气总是有效,他可能也不会那么上瘾,因为他觉得这就是个规律了,没那么上瘾。
三不要就是第一,不是我导致的。第二,不是我能控制的。第三,不是我能治愈的。
然后明白恐惧和焦虑并等于无助,坚信你不应受到恶劣的对待。
(3)学会设置界限,磨炼技巧
就是你得给自己设定一个保护的边界,这个边界是我的底线,这就是不能够随便被越过的。
首先,辨识强烈情感反应的“导火索”,然后避开情绪反应,在对方情绪反应极大的时候,不要做出过多的回应。
其次,确定你的个人界限。如我们规定不要冲我大喊大叫,这是一个界限。如果他出现大喊大叫的状况,你就暂时离开。
再次,学会化解怒火和指责的沟通方式。学会平和地沟通,不用辩解,也不用否定、不用反击,但是也不退缩,很平和。学会复述、反馈、倾听,当对方说我恨你的时候,你说“我现在感觉到你很恨我”,这话很有力量。简单地把对方此刻的情绪想法复述出来就好了。你不用说,这是对还是错。不要一味地做海绵,海绵的特点是你说什么我都吸收,如果一个人在生活当中只是海绵,你就变成了受气包。也可以做镜子,镜子的特点是你骂它,它就骂你,反射回去了。所以,适当的时候,你也需要做镜子。
总之,边缘型人格障碍者最大特点就是极端。如果你还希望能够与他继续好好生活,首先保护好自己和孩子,然后想办法改善自己的沟通方式,最后再带着他一起慢慢地改变。现有研究显示,BPD患者获得良好转归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很有可能的,相当一部分患者可以获得症状的缓解,甚至康复,而不至于“一病误终生”。来自纵向研究的证据显示,大部分BPD患者有望迎来相对较好的转归,康复的标准高于缓解,在症状缓解的基础上还要求拥有良好的社会心理功能及全职工作功能。由于边缘型人格障碍是一个复杂的情况,并且通常需要长期的心理治疗,所以寻找一个在治疗这种状况方面具有专门知识的心理健康专家是很重要的。通过与治疗师之间的沟通,患者能学会如何更好地管理情感,找到更健康、更有回报的关系,也能学习到如何减少冲动和自我毁灭的行为。经过长期的治疗后,患者身上往往会发生积极和健康的变化,乃至完全痊愈。因此,BPD患者当自强。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7708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1510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2147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3040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362748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