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根据自己以及他人的分析认识到,人类生存中存在着儿童时期的危机。他将这个危机称之为俄狄浦斯情结,而且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情结对于人格结构有着深远的影响。基于俄狄浦斯情结及其影响,弗洛伊德认为,他对人类人格的解释是通用的,是合理的。
弗洛伊德并没有在正确的广义层次上描述俄狄浦斯情结——特别是当他想要理解人类的决定性特征时。我们需要描述在不断变化的家庭结构中保持不变的条件。用最笼统的表述,其相似条件是:
无助:人类生来就依赖于(某种程度上)父母的照顾与养育来生存。婴儿也有依赖性的基本体验。
矛盾情感:不管生长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婴儿总会对抚养人的形象产生既爱又有侵略性的情感。
约束:随着儿童踏入社会——也就是说,随着他们进入到与抚养人产生社会联系时——他们就不得不放弃一些基于自己爱恨情感的愿望。
当抚养人的形象实际上就是生身父母时,上面的第三个条件就默认了乱伦禁忌。弗洛伊德认为乱伦禁忌是社会的一部分。即使当抚养人并不是生身父母时,人们也会期待有类似乱伦禁忌这样的准则。因为社会要求儿童最终与抚养人分开,并与更大团体的其他成员形成重要关系。这有助于社会的生存,它部分是通过鼓励繁殖生育,部分是通过在成员间形成情感纽带起作用的。因此,俄狄浦斯情结在其最普遍的形式下是每个儿童都面临的挑战,这个挑战可以表述成:我如何作为一个性心理个体踏入社会呢?
弗洛伊德所说的俄狄浦斯是索福克勒斯(Sophocles)所著的《俄狄浦斯王》—书中的英雄:他出生前就命中注定要杀父娶母,成年时发现自己已经在毫不知晓的情况下证实了这个命运。弗洛伊德说,如果阐释正确,那么这个神话描述了我们所有的人的命运:男人女人,男孩女孩,无一例外。但他称他的阐释是“简化”,是“图式化”。他承认,人类并不可能会发生这种事。
在这种“简化了的形式”下,儿童会对相反性别的家长产生性欲,并会将自己对等为同一性别的家长。小男孩想拥有母亲,并扮演父亲的角色;小女孩想成为她的母亲来拥有父亲。在一段时间内,这些情感同时存在,但最终儿童会发现同性别的父母是他们拥有另一位父母的障碍。这时,儿童就对同性别的父母产生侵略性情绪。从整体来看,儿童与同性别的父母之间的关系是矛盾的。
这就是俄狄浦斯情结的一个常见的构造——弗洛伊德基本上承认这从未发生过。弗洛伊德认为,真正发生的事情更加复杂。因为儿童也会对同性别的父母产生性欲,并且认同不同性别的父母一方,这是很典型的。弗洛伊德将其称为负面的俄狄浦斯情结。在这种情结下,男孩会想成为其母亲并拥有父亲(或让父亲拥有他)。
女孩会想成为父亲,拥有母亲。但如果一个儿童既想成为父亲又想成为母亲并且拥有父母双方,那他就会不可避免的遭遇挫败,并因而对父母双方产生矛盾情感——那么在其中还有什么可以称得上与俄狄浦斯情结有关系呢?
弗洛伊德描述的儿童时期情感困境的一个关键特征在俄狄浦斯的神话中是没有的:对生活中所有重要之人的矛盾情感。典型情感是恋母情结以及恨母情结(因为阻碍个人欲望的实现),也会有恋父情结与恨父情结(因为阻碍个人欲望的实现),还会有害怕母亲与害怕父亲的情结:或许父母会减少他们的爱或者找到其他方式来报复个人充满恨意的感情。
所谓的俄狄浦斯情结——在各种变体中都存在——是儿童时期对生命中重要之人矛盾情感的繁盛发展。它是一种情感危机,因为对儿童来说矛盾情感是很陌生的,他没有成熟的对策来调节这种矛盾。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8556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5733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30288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08202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69601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