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新生入学,我们在他身上学到了什 么?
作者:wxy 2022-10-15 18:54:05 成长心理
52岁新生入学,我们在他身上学到了什 么?

近来,52岁新生鲁新林入学引发网友热议,许多人对其入学持有积极的态度,给予支持与鼓励,但也不乏有讽刺埋怨之言频频出现,引得众人侧目,嗤之以鼻。他们认为,鲁新林入学浪费了大学的资源,抢占了年轻人上大学的机会,因而不分青红皂白的对此抨击,加以指责。

然而实事恰恰相反,不论长幼,任何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进入大学绝不是年轻人的特权,青年人的身份不是标签,绝没有阻止他人高考的权利。

众所周知,高考是一种合理分配社会资源的形式,公平化的高考对每个人能力的考察都按照特定的标准,即拥有多大的能力就能占有多大的教育资源。没有一则法律规定老年人对社会的贡献会少于一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

拒绝事事为己的想法,警惕精致的利己主义,我们理应正视鲁新林的做法带给社会层面的积极影响,真正地从他身上学习人生智慧与人格品质。“学而不已,阖棺乃止。”鲁新林的求学精神反映了两种优秀文化,一为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道德品质给予我们血脉上的精神的启迪,二为老一辈群众吃苦耐劳的韧性与追求知识的渴望。“学无止境”一直以来都是历代中华儿女所坚守的信条,它代表了中国人对学识的敬畏,与对求知的向往。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求知不论先后,不论长幼,凡好学者,皆为善。知识是跨越时间长河的馈赠,使得人类在任何年龄都有能力,有信心学习。在迈向死亡的道路上,学习就是漫漫长夜中的一抹烛光,充盈着人生的价值,丰富着个体的人格,增益着一个人对于社会,家庭,主体的意义。

不网友的质疑与迎新老师的反复确认,都反映出了一个社会的共识:很少见这个年纪还来求学的人。当身边所有人都认为一个人应该做的是什么,不该触碰的是什么,我们理应顺着人群前行,不做跳出规则以外的“异类”。不可否认的是,鲁新林对于社会共识发出了质疑,他打破了世俗的观念,改变了人们的共识,让制度内的官方教育不再拘泥于年龄,而是变得更加包容,多元,减少了偏见与否认。

“大智不群,大善无帮,何惧孤步,何惧诽谤。”人生的道路上,大多都是孤独的,如同鲁新林一样,在做出自己的选择时,难免遭罪质疑与诋毁。鲁新林拥有时间磨砺出的人生智慧,能够在岔路口抵挡万难而做出理智正确的选择,然而没有经历时光沉淀,没有真正切实体会到人生百态的我们难免束缚在茫茫人言中,任凭他人拖拽自己命运的轨迹,离着自己的理想愈来愈远。

我们理应学习鲁新林的人生智慧,走自己的路,任凭别人说道,我自有我的荣光。

“路漫漫其修远兮”,秉着一颗上下求索的寻知之心,“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怀着一种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论过往,不畏将来”,不畏人言,不畏俗识,谨记,吾为吾之前行。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回避型人格障碍心理测试绿帽职业价值观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洁癖恐惧心理俄狄浦斯情结桃花运焦虑症霍格沃茨叛逆产后抑郁症心理健康聊天控制情绪自愈能力焦虑咨询师九型人格无性婚姻心理咨询MBTI情商测试悲观主义性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