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我就研究生毕业了,但因为种种原因,到现在我的工作都还没确定。无奈之下,前阵子我还是先回老家了,一边继续努力准备相关考试,一边却也因为之前接连的失败而不断怀疑自己。
而父母,尽管我对他们说了多次我的现状,但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却一直听不进去。有时候,我甚至感觉自己好像成为了实现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幻想的素材:他们总觉得我干什么都能成功。我真的很窒息。
而就在今天早上,晚去做核酸的我,去的时候,发现父亲不但插队而且还理直气壮地和别人吵了起来。只是很小的一件事,但那一刻,我却觉得眼前的一切都变得像一场围绕着我们家上演的荒诞的舞台剧,而处于这样荒诞旋涡里的我,凭什么有资格能爬出去?
亲爱的小松,展信安。感谢你对岩心的信任。
读过小松的来信后,岩心看到小松因为找工作的事充满了压力,与此同时,家人似乎却并不能理解小松的压力,并依然对小松抱有很高的期待。小松因不被理解而失望,同时也因他们的高期待而感到更加沉重。而父亲的某些行为,对此刻的小松来说,好像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让小松对家人、对自己的失望都达到了极点,难以再相信自己能够挣脱家庭的旋涡……
感受到了小松这段时间的辛苦与艰难,岩心想要给小松一个温暖的拥抱,也希望在接下来有限的篇幅中能给到小松些许帮助。
# 他们眼中的我,是真实还是幻象 #
小松在信里提到,你与父母多次沟通自己的现状,但不知道为何他们却一直听不进去,这甚至让你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成为了实现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幻想的素材。
这使岩心想到了许多人在聊到自己生活时,经常会提及的一种体验:没有被看见。
所谓的没有被看见,并非指他们真的看不到你,而是指他们明明在看着你,却让你感到他们在透过你看他们的幻想或是什么别的;他们明明在听你说话,听来听去却只能听到他们自己的声音。沟通明明是为了加深对彼此的理解和感受的,但在这样的沟通里,我们非但不会被理解、被感受,反而还会感到被忽视、自己变得一点儿也不重要。
而往往也因为没有被看见,所以我们更渴望被看见,尤其是在那些重要的关系里。
有这样的需求当然是合理的,然而,出于种种原因,父母有时可能并不能够满足我们被看见的需要。例如,父母受制于他们所成长的年代,认为读了硕士以后就没问题了,因此很难扭转自己的认知;亦或是虽然沟通了很多次,但可能当时双方都有一定的情绪,因此父母难以听进去;甚至于,也可能是父母比你更担心你的未来,而他们为了对抗这种担忧,潜意识中选择了否认当下现状甚至用自欺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担忧……
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岩心都认为小松如果已经尽力了,那或许可以不用再执着于结果。
日剧《四重奏》里曾有一句话:“无论是否盛放,花仍是花。”岩心在这里也想告诉小松,无论是否被看到,小松仍是小松,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能够看到自己,爱自己。
# 当美好的期待成为沉重的负担 #
小松在信中还提到了父母对你的高期望,这让你充满压力并感到窒息。我们常说“没有期望,就没有失望”,岩心想,也正是因为担心自己让父母失望,所以小松才会觉得这份期望格外沉重吧。
但是在此,岩心却想和小松聊一聊心理学中经常提到的“边界”这个词。《自我边界》这本书中提到,所谓自我边界,就是让你的事归你,我的事归我。
而回到小松父母对小松的期待上,什么是父母的事?什么又是小松的事呢?前者或许是他们的期待,他们对于期待落空的担心,以及如果期待落空了他们所要面对的痛苦。而后者,却并不是将对方的期待拿过来背在自己身上。
就像在浪姐1中,阿朵面对袁咏琳不自信、想要逃避时,温柔而坚定地说出的那句话:“这是你的课题”。面对父母的高期待,相比将对方的课题揽到自己身上(要求自己必须达成他们的期待),或是完全划清界限(要求对方从此不许对自己有期待),也许轻轻地将他们的课题归还他们,然后不带任何包袱地专注于自己当下的课题(尽力准备考试)会是更好的选择。而就算真的让他们失望了,到那时,我们也依然有自己可以去做的事,如安慰和陪伴他们。
# 这样的家庭,
我凭什么有资格能如他们所愿 #
信的最后,小松还提到了目睹父亲插队并和别人吵架的事,这让小松感到荒诞,并发出了疑问:处于这样荒诞旋涡里的自己,凭什么有资格能爬出去?
对此,岩心有三点想要说的:
首先,岩心会认为这同样是一个边界的问题,因为边界变得模糊,因此,小松会将自己过度卷入到这件事中。好像父亲的行为在此代表的不仅是他自己,还包括你,以及你们整个家庭。
确实,其他人可能常会将你们一家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如“那家人怎样怎样”。但是,别人的感觉就是事实吗?小松真的可以被父亲代表,也像父亲一样做出这样的举动吗?而如果小松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岩心想,至少在有序排队这件事上,家庭本身或许并没有改变小松原有的态度,反而是有着坚定态度的小松,倒更有可能在未来反过来影响家人。
其次,岩心也感觉到小松似乎将目前的问题给放大了。让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一下这件事,父亲的举动确实反映了他一定的道德问题,但小松却不知为何在瞬间将其与自己的未来联系了起来。
诚然,道德有时是可以反映出许多其他方面的问题,但是我们理性地想一下,考试面试结果真的会和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平挂钩吗?如果并不挂钩,那我们是否也可以不再用父亲的行为去攻击自己,让自己陷入更深的自我怀疑与否定里,而是更加努力与专注地投入到考试的准备过程中呢?
最后,除了以上的分析,岩心也看到了小松面对家庭矛盾的态度:既想要达成他们的期待,又希望抹去他们的期待;既渴望能够被家人“看见”,又想要逃离家庭的旋涡……在这个过程中,家为我们提供了避风港,却也成为了我们的束缚,与家相关的标签似乎更是紧紧粘在我们身上,如影随形。
不过岩心仍想告诉小松,尽管社会总会用标签来定义我们,但岩心希望小松不要也由此定义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力量,无论小松的父亲做了怎样的举动,也无论过去家里还发生过什么,都并不代表小松和父亲一样,也并不代表小松无法成为自己理想的样子。
在前阵子某个热播的综艺中,大张伟老师曾在综艺开头这样评价某个嘉宾:“用第三人称介绍自己的人,是不值得信任的。”但在综艺结束时他却反思道:“看这个节目特别反思我们自己,我们老是以第一印象或者一点片段来评价一个人,但是多看上一会,你会发现这个人无限的美好。”
岩心也相信,总有人会看到这些标签之下所掩藏的独属于小松的美好。而与此同时,岩心也希望小松也能撕掉那些标签,自由地通往你的未来。
祝小松考试顺利,早日上岸!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8883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5784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1590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80808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68609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