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个不同的技术的学习,我们在心理咨询的实践和练习这条路上感觉已经走了很久。催眠课程,是我们这次中级课程的最后一个技术了。史老师在第一次催眠课程初始,通过对心理健康服务内涵、心理咨询师必备的基本要求、基本素养等内容的回顾,让我们回到本初,坚持初心。在初心的基础上才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而不枉此行。
催眠和隐喻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方向。在进行催眠和隐喻之前,咨询师通过对语言和非语言的敏感性,充分收集信息了解来访者,包括听事实、听情感、听弦外音等等。同时咨询师也要对自己的心理反应敏感,觉察到自己对来访者的任何内容呈现的任何反应,找到这样感受背后的个人经历及情感因素,进而识别自己的局限。咨询师在进行催眠时也需要资源。这些资源来源于个人和系统,比如过去的经验、情绪情感、想象幻想、家庭资源、友亲资源及社会资源等。在艾瑞克森的催眠理念中,来访者与咨询师是合作关系,而且非常重视良好的沟通和咨访关系。催眠的目标是通过改变行为,改变来访者对人或对事的感觉和反应。
催眠和隐喻对我的吸引力,一方面是不仅仅在意识层面上开展工作,还将身体和生理方面的认知结合其中,在身体、潜意识层面上开展工作。这一技术是将人看做一个协调的整体。这一点我非常认可,有些时候身体可以影响心理活动,有些时候心理活动可以影响身体反应,也有些时候通过外在环境的调整,身体和心理活动也随即相应的调整。催眠技术的应用也符合“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在课上和课后的小组练习中,恰恰是这样的整合方式,让我也感受到了学习催眠技术的挑战和难点。一方面,催眠的学习者首先是个体验者,需要对身、心、意识等层面的各类反应,以及反应的关联有所体验,有所认知。感受过体验过了解过,对于理解和感受来访者的反应和体验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催眠过程中,所有的隐喻、幻想应该来源于来访者,催眠师通过引导,让来访者出离现实,在催眠的场域的土壤上,发展基于自己经历和感受的隐喻和幻想。只有做到这一点,来访者才有可能感受到新的感受、发现不曾觉察的体验。
具体来说,在课上的练习里,我发现要在催眠的过程中知道来访者有没有进入状态以及是否与咨询师同步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其他更为直接的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可以直接询问,通过澄清来了解。但是在催眠过程中,既要让来访者沉浸在催眠创造的场域中,也要了解来访者在催眠的场域中的各种表现。咨询师的询问需要技巧,需要顺着催眠的场域的情境,询问来访者的体验和感受,比如“你看到那个盒子,它是什么样子的?”;“你感受到这个盒子的移动了吗?它是怎样移动的?”;“在公园的草坪上此刻你的感受是什么?”;而不是询问“你跟上我的节奏了吗?”“我引导的速度你可以接受吗?”等问题。
另一个练习的收获是在课后的练习中发现的,在催眠的场景中发展来访者的资源优势的时候,催眠师需要通过引导和提供场域,让来访者讲述出自己对资源优势的感受和经验,而不是咨询师基于在催眠前了解的资源和优势的情况,在催眠过程中想象出资源和优势的场景。在练习开始,催眠场域的引导做得很顺利,引导来访者离开了烦恼焦虑的场景,进入到舒缓放松的海边场景。在此刻,我用了描述的方式尝试让来访者想象和感受优势资源。而这在练习结束后讨论中,小伙伴反馈她在那一刻试图跟着我的节奏去找之前对优势资源的感受,而这个过程似乎有些难,因为我描述的场景与她经历的在细节上是有差异的。这让我瞬间意识到,在那个海边的场景下,或许我该引导她直接去回忆优势资源的经历,让她描述出优势资源细节,通过描述的过程建立对优势资源及背后力量感的感知会更加容易和直接。
所以催眠的过程,是合作的过程,也是催眠师创造一个合适的场域,让来访者构建出自己的故事和隐喻,从而增加对自己、事物的认识的过程。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71628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217738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82532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98187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43004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