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晚上不睡觉是什么原因?
作者:顾莉萍 2022-06-20 20:10:15 成长心理

很多妈妈们会遇到过这样的睡眠挑战:

明明都很困了,但是孩子就是不睡觉,看绘本看了一本又一本,玩玩具玩了一次又一次,三分钟又三分钟,最后疲惫不堪的时候终于睡着了。

但是半夜的挑战又来了,哭着闹着要出去玩,就像要回到入睡前的状态才能好好的继续睡觉。

这种明明累了不愿意合作睡觉的情况,称为睡眠行为抵抗。

这种情况的出现,比较常见于1-3岁的孩子。

随着孩子独立行走、试探的范围增大,孩子的自我意识也逐渐增强。

孩子往往是想做什么就拼劲全力、想尽办法地努力。于是只要稍稍有点精神,他们都会希望继续玩、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但是孩子不了解、也不能判断和预测的是,累过头的时候夜晚哭闹可能会增加;

睡眠是需要学习的,困过头时候的睡眠会影响到他们夜晚接觉的能力,于是需要到客厅、或者开着灯才能继续睡觉。

这样带来的睡眠问题叫做入睡行为限制不足的行为性失眠。

一些日常活动的安排或者习惯可能会增加这方面的挑战,例如:

看很长时间的电视,尤其是睡前看电视;

晚餐过饱而令到身体不适;

急性期疾病令到平躺时候不舒服等等。

我们今天探讨的是,在规律作息、白天的饮食安排有所调整、有良好的日间活动安排后,孩子确实是困了,但是在准备睡觉的时候挑战家人的行为。

我常常收到这样的疑问和困难:

Q

● 以孩子为中心,不是就按照ta的想法来么?

● 半夜的时候我不让,可是ta一哭就怕吵到其他人!

● 一关灯ta就哭就闹,只能重新开灯陪玩...

所以在睡觉这件事情上,不是爸爸妈妈不想,而是太多情况放在一起不知道怎么做了。

小孩子晚上不睡觉是什么原因?

首先,以孩子为中心,是我们能够尊重孩子的想法、感受、能力、需要,跟随他们的脚步和节奏,调整我们的期待和引导的目标和方式。这确实很重要。

但是,以孩子为中心的同时,是需要培养孩子的健康的生活习惯、安全规则和社交界限等不同的方面的。

在孩子没有办法思考、理解和判断的时候,是需要大人“拉ta一把”,帮助他们做决定的。

在涉及到健康的生活习惯的时候,需要大人来制定规则,引导和陪伴孩子来执行和实践的。

而帮助自己睡觉的环境往往是从开始睡觉的时候学习的,过劳和不合适的睡眠环境带来的入睡后的挑战从睡眠开始往往是事半功倍,如果入睡后才干预、就会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了。

因此,当孩子意识不到自己迟迟不睡带来的夜晚的哭闹时,需要爸爸妈妈来做决定,坚定健康习惯的界限,到时间就上床睡觉。

做决定后,接下来就是行动了。

明确睡房的睡觉功能,然后,只有睡觉的时候才会关灯上床,玩和读绘本等都在其它活动空间完成。

我们会用一些适合这个年龄的沟通合作方式来让孩子更愿意合作。

1. 用合作性的、肯定性的语言提前告知:今天晚上到9点半就上床睡觉了,时间到了妈妈会告诉你。

2. 提前10分钟开始,分3-5次的提醒。可以通过使用时间沙漏让孩子直观地看到,还有10分钟、剩下一半沙子、最后一些沙子流完了就关灯了。

3. 游戏力或者幽默:待会是开飞机上床怎么样?

4. 有限制的选择:是开飞机上床还是开火车上床?

同时,家庭成员和孩子一一道晚安进入房间,营造仪式感帮助行动。

在等待的时间还可以尝试平等沟通:

理解孩子的需要确实很好玩也很想继续玩下去并且肯定ta有玩玩具的时间、看书的时间、和妈妈一起的时间。

尝试换位思考和帮助ta理解:

但是宝贝晚睡妈妈也睡不好,

那么明天妈妈就没有精神陪你玩了,

妈妈会烦躁、没办法抱你、没办法好好上班。

如果孩子很乐意,那么就可以愉快地上床了。

也有可能孩子明确地表示不、就不、就要玩!

当我们尝试了这些方法还是不睡,那么是需要行动上坚定地执行关灯这个仪式感的,因为孩子是通过行动来理解界限和规则。

而这个时候孩子哭,是需要允许孩子表达的,当孩子不满足的时候,和期待不一样的时候,和预期不一样的时候,是需要通过哭来表达想法和感受的。

允许的态度,是我们可以保持中立、等待,避免指责、训斥、说教,当我们哄孩子不哭的时候、某种程度上是害怕和不希望ta哭的。

陪伴在旁边,安静的等待,会让孩子感受到接纳和支持,坚定的行动会帮助ta理解和清楚需要合作的界限,情绪的中立平和会帮助他们更快的平静下来。

睡眠习惯的培养,确实是我们学习养育的插曲,培养孩子健康生活习惯中立界限的同时,理解和支持下陪伴和引导孩子的过程。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性取向自卑反社会型人格障碍MBTI治疗师心理效应心理咨询桃花运亲密关系PUA绿帽情结抑郁症智商测试职业价值观情商测试思维反刍自闭症心理学家安全感外貌焦虑智商源码冥想分院测试产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