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不打小孩日目的及意义
作者:黄贝尔 2022-04-29 22:26:10 成长心理

国际不打小孩日

从1998年开始,美国民间组织“有效管教中心”发起了每年的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几十年来一直通过各种宣传和活动,传播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近年来,类似的呼声也在亚太地区出现。

在摆事实讲道理之前,笔者忽然想知道众多爸爸妈妈,在打孩子这个问题上的真实感受是怎样的。于是,搜索了一下社交媒体和评论区,发现也确实有为打孩子“辩护”的:

纯粹是气不过而已,拿孩子出气。

不过有些小孩吃硬不吃软是真的。

就单纯发泄一下今天上班受到的压力。

这真的看小孩状况,如果同一件事情我讲了20次都不听,我就会开骂,有些事讲了两年不听,我就会开打,尤其是涉及危险的事,有的小孩真的很皮没办法……

国际不打小孩日目的及意义

打孩子的历史和贻害

也许很多读者认为用体罚作为管教孩子的手段,是自古以来都有的,因为在很多典籍和历史故事中都有记述。但其实反对的呼声自古也都是存在的。例如古希腊修辞学家昆提利安和历史学家普鲁塔克都分别反对过体罚。

他们说......

“(体罚)是一种耻辱……如果一个男孩的性格如此卑贱,以至于不能通过说教来修正,那么他就会像最坏的奴隶一样变得不可救药”--- 昆提利安

“应该通过鼓励和说理来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不是通过殴打或虐待……因为这样他们就会变得麻木,对他们的责任感到惶恐,这一部分是由于殴打带来的痛苦,一部分是由于耻辱”--- 普鲁塔克

从上面父母的留言中可以看到,当打孩子时,内心的情绪必然是汹涌的,过于激烈的情绪导致了“情感大脑”和“逻辑大脑”的脱节,也就是情绪绕开了逻辑,直接指挥了行为。

那一刻父母内心可能的三个状态

第一个是内在的挫折感。好像自己已经用尽了各种方式,孩子都还是不买账,感觉自己好糟糕,怎么就管不好这个小不点?怎么就做不好爸爸/妈妈这个角色?

另一个是对孩子的愤怒,或者当时的情形给自己带来的冲击。有的想到自己小时候,爸妈说一就是一,没有这样吵吵闹闹的。有的觉得如果自己少管一点(或者晚来一步)孩子就可能遭遇危险。

最后就是疲劳导致的无力感。当父母身心疲累,无力再通过说教来控制局面时,容易通过“武力”在最短时间内控场,重新掌握在孩子面前的“权力”。

国际不打小孩日目的及意义

2016年由Gershoff 和 Grogan-Kaylor综合归纳了过去五十年对体罚和小孩后果的各类研究[1],总共包含了超过16万个儿童。

他们做出结论: 体罚会对孩子造成许多负面影响,包含:孩童有更高的暴力倾向、有较高的反社会行为、更多的行为问题、更高的心理健康问题、与父母的关系较差,这些孩子也被发现有较低的认知能力和自尊心,以及在成年后会倾向使用体罚。

在这篇学术文章的结尾处写到,所有研究中完全没有找到一项结果能够证实体罚对儿童有正面影响,但却分析出体罚会造成高达13种对儿童的负面影响,比如:

01.培养孩子暴力倾向

很多心理学家都曾指出,体罚可能让孩子觉得“暴力”是可以解决问题的,而对暴力行为产生认同。

台湾在2018年做过调查发现[2],跟没有受过体罚的学生相比,曾经被体罚的孩子有较高比例会产生类似于:“如果有人打我,我会打回去”的想法,或者“如果有人出手打我讨厌的人,我会很高兴”。

02.小孩容易产生负面想法

体罚可能会对孩子的自尊产生严重伤害,进而导致负面或极端行为。在上述台湾的调查中,有接近4成被体罚的孩子“觉得生气,想要反抗、报复”,有超过15%的学生“想要伤害自己或一死了之”。

而在近期的一些校园事件中,也曾出现过由于家长掌掴孩子,而导致孩子寻短见的悲剧。

03.对体罚麻木,引来更多体罚

父母是孩子的最重要心理依恋对象。当父母用打骂的方式让孩子感到受伤,孩子对父母的依恋会受到冲击。

例如会在认知上存在:“妈妈是该保护我,还是该伤害我”这样的冲突。为了减少认知上的失调,孩子会开始对“被打”这件事感到麻木——这是一种认知失调时的自我保护机制,渐渐地体罚就越来越没有吓阻作用,但却对孩子的认知造成摧残。

国际不打小孩日目的及意义

不打孩子,不是从生气那一刻做起

很多体罚孩子的父母会强调自己的目的或“善意”,比如自己是为了孩子的将来,为了保护孩子。也可能为自己开脱,比如说自己累了,自己太不容易等等。然而其实当暴力行为一旦形成,父母和孩子就立即成为了两个对立面:施暴者和受虐者。

而这些父母所强调的重心,往往都在自己身上,忽略了孩子内心的伤痕。不过,由于父母是体罚中“主动”的一方。从能力上来说,既然能在肢体表达上产生行为,那么理应也能通过相应的手段察觉和管理情绪。这里有几个要点:

01、把孩子的现状与你的情绪和人生经验分开

很多家长的情绪失控是一种“条件反射”。简而言之就是:孩子的现状(脾气)往东走,我的人生经验(认知)是往西走,两边拉扯,我的情绪肯定爆了!

其实孩子的情绪只代表ta自己,这个时候,不妨把自己的经验和认知按下一个「归零键」——让自己不去判断、不去归咎,不要去追究“为什么”,只问自己“怎么办”。

02、与孩子一起“觉察”

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情绪或行为失控不是无缘无故爆发的,而是有很多迹象可循。当家长发现可能要“变天”之前,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开始觉察。

例如:“宝宝好像有点不高兴?”、“告诉爸爸你是不是累了?”、“你觉得妈妈该做些什么?”、“上一次妈妈是不是发火了?这次我们该怎么办?”

国际不打小孩日目的及意义

03、在没有冲突的时候,就不断调整局面

如果在生活和工作中,自己已经感到极度疲倦,甚至知道自己如果这时面对孩子必然会失控的话,请尽量留给自己多一点喘息的时间和空间。

不必勉强自己去面对孩子的胡搅蛮缠。如果当下只有你和孩子两人,可以先蹲下,表现出愿意和孩子交流的样子,再告诉孩子:“请先等一下”,抚摸自己的身体,调整自己的呼吸。

04、道歉、安抚和方法

真的偶尔失控打了孩子,也不必过度苛责自己或伴侣。孩子们其实都是非常有包容力的,父母如果出错,只要愿意修补,多半的孩子都会接受。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常常超乎父母自己的预期。

可以常常这样提醒自己,孩子如果有错,是必须要被管教的。但有时手段过于严厉。这只能说明每位父母并不完美,父母也应知错能改,给孩子带去道歉和安抚,再辅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反而是一种非常好的示范。

今年的「国际不打孩子日」,你学会了什么?

参考资料

[1] Gershoff, E. T., & Grogan-Kaylor, A. (2016). Spanking and child outcomes: Old controversies and new meta-analyses.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30(4), 453.

[2]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2018). 2018年兒童幸福感調查(附全文). 2018年兒童幸福感調查. Retrieved April29,2022,from  https://www.children.org.tw/publication_research/research_report/2221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 绿帽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师偏执型人格亲子关系思维反刍源码社交恐惧症情商冥想俄狄浦斯情结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容貌焦虑性取向MBTI产后抑郁心理测评系统九型人格社会心理学自卑存在主义心理学家洁癖霍格沃茨心理治疗易怒症心理咨询叛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