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过度自信,过度自信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作者:蘭童鞋 2022-04-20 19:35:57 心理百科

你意识不到的过度自信

当你看到这篇推送的标题时,可能会在心里暗暗吐槽:我怎么可能过度自信?我平常可是一个很谦虚的人!而且我往往都是客观评价自己的!

但事实上,研究者们发现过度自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偏差,但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这种认知偏差的存在。

过度自信可分为过度精确、 过高估计和过高定位三种类型[1]。

以往研究发现,对于上述常识题目,几乎所有人给出的概率区间都会偏小[3][4]。也就是说,人们对自己掌握的知识的精确性是过度评价的。你明明可以通过扩大你的答案范围来达到更高的准确性,比如100-700天……但你却过度自信地评估了自己,可能错误地认为300-500的区间就足以让正确答案处于其间了。

什么是过度自信,过度自信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过高估计“满载而归”

过高估计是指个体高估自身实际能力、表现、控制水平和成功几率。

主要表现形式为控制错觉,即人们倾向于相信他们能够控制或影响他们实际上无法控制和影响的结果。换句话说,人们对未来的结果有一种盲目的乐观,相信其会朝自己期待的方向发展[5]。

比如,每天清晨你总是在“计划薄”中洋洋洒洒地写满一整张的“to do list”,但事实上一天下来发现自己才完成了不到1/3;

你每天都买一张彩票,总觉得“天降馅饼”这件事总有一天会落到自己头上;

你总是“冥冥之中”笃定自己未来一定会大有所成……

什么是过度自信,过度自信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过高定位“舍我其谁”

过高定位也即我们所熟知的“优于常人”效应。

研究表明,在人格特质、能力、未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测验或任务中的行为表现等进行评估时,人们都可能认为自己高于同类群体的平均水平,表现出明显的优于常人效应[6]。

比如,90%的司机都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要优于其他一般的司机;某公司37%的职业工程师都认为自己的能力位于该公司所有工程师的前5%[5]。

什么是过度自信,过度自信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与前两种过度自信的类型相比,“过高定位”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息息相关,因为人们在进行判断和决策时,往往会以“社会比较”的结果作为参照点,而不是直接进行评估[7]。比如在评价自己的外貌时,我们会往往会通过与周围人相比来评判自己的美丑;在选拔性考试中,我们往往会通过与竞争对手相比来判断自己入选的机率有多少[8]……

总而言之,无论是对自己“绝对水平”还是“相对水平”的评估,人们都有着过度自信倾向。既然这种“自我滤镜”的存在如此广泛,那么它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呢?你认为这种影响是好是坏呢?A. 好B. 坏C. 两者都有

过度自信一定不好吗?

过度自信本质上是一种错误估计,我们本能地会认为这种“没有自知之明”的错误认知会让我们做出不明智的决定,带来诸多不利后果。

的确,在个人层面,它可能会导致我们求偶、求学和求职的失败,还会让我们进行更风险的赌博和投资(变穷)。历史上发生的种种事件也都告诉我们,群体层面的过度自信带来的危害更大,可能会造成战争中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导致全球金融危机[3],给人类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什么是过度自信,过度自信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然而,它也并非“有百害而无一利”。过度自信的进化模型认为:在资源竞争过程中,过度自信更加具有优势,因而在进化中得到保留。

例如,当面对一个强大但非常谨慎的对手时,过度自信使我们能快速地获得资源而获得适应性,而当面对一个弱小的对手时,过度自信使我们不至于因为谨慎而错失良机[9],也就是俗话说的“狭路相逢勇者胜”。

因此,过度自信也是一种具有生存优势的认知策略,是人类进化和适应的结果。

我们为什么会过度自信?

1.过度自信是“为自我服务”

正如我们常说的:你能做到的前提是先相信自己能做到。

过度自信是一种积极错觉,让我们“相信自己具有优势”,这有助于在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提高雄心、斗志和毅力,从而产生自我实现预言,提高我们成功的可能性[9]。

什么是过度自信,过度自信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还有研究发现:当个体的自尊受到威胁时,比如说当自己在重要场合表现得不好、在人际关系中受到伤害时,过度自信会成为一种帮助我们逃避“糟糕”现实的“自我保护机制”[4]。

2.过度自信是因为信息差异

信息差异理论认为,在社会比较的过程中,我们拥有更多关于自身的信息,而对他人信息知道较少。

比如考试结束后,你非常清楚自己考前的复习状况和考中的答题状况,但面对他人,无论你如何打探他的情况,也不可能获得和自己一样多的信息。这意味着个体可以对自身能力、 表现等进行更为准确的评价,而对他人的评价则更多依赖于对其所在团体平均水平的“猜测”。

所以,在评价自己时,人们通常会比较极端;而在评价他人时,人们会更保守、更趋于平均[8]。

大量研究表明,在简单任务中,人们会低估自己的水平,且更加低估别人的水平,此时的过度自信表现为前面提到的“过高定位”;而在困难任务中,人们会高估自己的水平,且更加高估别人的水平,此时的过度自信表现为前面提到的“过高估计”[5]。

什么是过度自信,过度自信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中国人过度自信的水平更低吗?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谦虚、谦逊和中庸的思想。比如“枪打出头鸟”和“人怕出名猪怕壮”等俗语的存在表明,过度自信似乎并非中国文化所赞扬的[3]。

然而,有研究者在中美之间进行了多次检验,发现面对常识和概率判断问题,集体主义文化成员(如中国人)会比个体主义文化成员(如美国人)更过度自信[10][11]。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直觉的现象呢?

研究者认为这可能和中美教育系统的差异有关。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下,教师往往直接把信息传递给学生(即直接指导),鼓励学生继承而不是批判知识,即特别鼓励记忆。

什么是过度自信,过度自信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而美国则更多地采用“建构式”学习的教育策略[12],不鼓励学生进行记忆和背诵,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原则和规律,并通过批判性思考去试图挑战已有的观点[3]。

因此,西方对批判性思维的强调,使他们在做出判断时寻找更多驳斥的证据,减少了过度自信的倾向;而中国人倾向于寻找证实他们最初判断的证据,因此更加过度自信[3]。

结语

过度自信是行为与决策中最为持久且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偏差,它可能会在不同的场景中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

但在日常生活和网络世界中,“过度自信”这个词似乎总被用来贬义地描述“某一类人”(诸如“普信男/女”),你可能在看到这四个字的时候也会下意识地觉得“雨我无瓜”——请小心哦!当你在这样想的时候,其实它已经在你身上显现啦!

参考文献:

[1] 张明,蓝海林,曾萍. (2019). 管理者过度自信:研究述评与展望.外国经济与管理, 41(2), 17-29.

[2] Joshua, K., Jack, B.S., Barlas, S. (1999) Overconfidence: It depends on how, what, and whom you ask.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79 (3), 216-247.

[3] 叶婉敏, 刘亚, 徐富. (2018). 过度自信的跨文化差异. 心理科学, 41(2),384-389.

[4] 周爱保,赵鑫. (2009). 过度自信的研究展望. 心理与行为研究, 7(3), 236-240.

[5] 沈卓卿,董妍,俞国良. (2009). 过度自信的信息差异理论模型.心理科学, 32(6):1405-1407.

[6] 李彬,徐富明,郭永玉,张慧,罗寒冰,郑秋强. (2013). 判断与决策中的中等偏上效应.心理科学进展,21(11), 2027-2035.

[7] 邢淑芬,俞国良.(2005). 社会比较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心理科学进展, 13(1), 78-84.

[8] 周爱保,赵鑫.(2008). 社会比较中的认知偏差探析:"优于常人"效应和"差于常人"效应.心理学探新,105 (1), 72-76.

[9] 代涛涛,佐斌,徐富明,索玉贤. (2014). 过分自信的进化模型.心理科学进展, 22(4), 693-701.

[10] Li, S., & Fang, Y. Q. (2004). Respondents in Asian cultures (e.g., Chinese) are more risk-seeking and more overconfident than respondents in other cultures (e.g., in United States) but the reciprocal predictions are in total opposition: How and why?  Journal of Cognition and Culture, 4(2), 263-292.

[11] Meisel, M. K., Ning, H., Campbell, W. K., & Goodie, A. S. (2016). Narcissism, overconfidence, and risk taking in U.S. and Chinese student samples.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47(3), 385-400.

[12] 于窈,李纾. (2006). “过分自信”的研究及其跨文化差异. 心理科学进展,14(3), 468-474.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心理学存在主义爱丁堡心理抑郁症绿帽癖树洞悲观主义心理健康分院测试抑郁症测试爱情挽回心理治疗亲密关系心理咨询师外貌焦虑心理测评智力情商测试恐惧症容貌焦虑社会心理学源码双相情感障碍九型人格负面情绪焦虑症情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