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让孩子改变
作者:夕暖 2022-04-12 20:44:36 成长心理

在知乎上,看到一位爸爸的求助贴:儿子沉迷游戏,和他讨论,他却说:“抽烟有害健康,你还抽?”

一句话堵得爸爸哑口无言、落荒而逃:到底该如何教育孩子?

怎样才能让孩子改变

底下一高赞留言,讲了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

朋友家的孩子读初二,语文、理科成绩一塌糊涂。

为此爸爸很苦恼,甚至认为:儿子不是读书的料。

直到他被点醒:和孩子一起读书,孩子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怎样才能让孩子改变

一到周末,他就和儿子待在自习室学习。他读建造师的教材,儿子读名著、学理科。

他考完二建、一建,儿子成绩也上来了,还如愿考上重点高中。

他说,你想让孩子学习的时候,如果孩子没动力,那么就自己上。

怎样才能让孩子改变

确实,没有哪个孩子天生优秀。

我们天天挂在嘴上的“别人家的孩子”,往往站着别人家的父母。

可现实生活中,是“以身作则”的父母少之又少,而“双标”的父母却很多:

一边要求孩子读书,一边自己躺在沙发玩手机;

一边要求孩子戒游戏,一边自己通宵打“王者荣耀”;

一边要求孩子别抽烟,一边自己吞云吐雾……

托尔斯泰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爱读书的父母,才能养出爱学习的孩子;自律的父母,才能养出优秀的孩子。反之,玩游戏的父母,孩子往往沉迷玩乐。

想要纠正孩子身上的坏习惯,督促孩子变得优秀自律,最有效的方式是父母能够看到自己身上的问题,不断完善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

如果父母无法以身作则,很多教育都是无用功。

孩子学“坏”,父母就是最佳“示范”

曾看过一个公益短片《children see, children do》:

父母随地丢烟头、扔垃圾,孩子也会效仿,随意丢弃垃圾;

父母不分场合当街叫骂,孩子也会伸出中指,表示咒骂;

父母对家人挥舞拳头,孩子也学会了用暴力解决问题……

怎样才能让孩子改变

其实,孩子每走的一步,都是踩着父母的脚印。

知乎上,一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心酸成长经历:

从小父母的关系很差,每天不是吵架,就是打架。

妈妈脾气很暴躁,不管什么事,每次讲到最后必须都是她对。平时也是骂骂咧咧的。

爸爸也不是个“善茬”每次讲不通、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就会使用暴力手段。

他开始是害怕,后来想靠讲道理去说服父母,但无奈的是,都行不通“你一个孩子懂什么”。

直到有一次在劝阻的过程,他失手打了爸爸,像是享受到快感。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开始各种辱骂妈妈,一被惹急了就动手打父母。被劝阻时,他更是扬言:“我是不可能尊重他们的。”

直到有一天,朋友对着他感慨道,很怀念当初的那个你。让他猛然间发现,原来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变成了父母这种人。

怎样才能让孩子改变

很多人在长大的过程中,都会有这么一刻,终于认识到: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逃离,都无可避免地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

孩子身上的问题,并不是一天造成的,而是平日里的耳濡目染,然后在出现适当的动机时表现出来。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有的经验、认知都来自亲身经历,或间接习得。而向父母学习这一过程属于间接经验习得。

起初,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表情、音调、手势、坐姿等,然后用心记住这些行为都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被用到。

再后来经过反复强化,就变成了一种习惯,一种代表着内心情绪反应以及态度观点的习惯。

这就是一个人的行为处事风格。

如果父母不能成为孩子成长的榜样,相反的,他们暴躁、辱骂、非理性沟通,那么孩子最终也会“复制”这样的模式长大。

可悲的是,父母只盯着孩子身上的问题,却对自己的问题毫无察觉。反过来,又责怪孩子叛逆、不服管教、无可救药。

改变孩子并不难,从改变自己开始

看过这样一则新闻,印象很深刻:

40岁的杨国军,家里有个痴迷玩游戏的13岁儿子。

作为父亲,他怕儿子终日沉迷游戏,日后学无所成,平时经常打骂、批评教育儿子,可并没有任何效果。

反而被儿子嫌弃:“你有能力你学点文化,你怎么不考大学?”

怎样才能让孩子改变

被这么一刺激,他便决定报名高考,拿起书复习,用实际行动以身作则,激励孩子学习。

这是父亲身上最难能可贵的一点。

生活中常常听到的却是:“我这辈子就这样了,你跟我学什么呀!”、“别像爸爸这么没出息,好好努力,找份体面点的工作。”

于是,父母一门心思扑在孩子身上,只顾大刀阔斧地砍掉孩子的毛病,只管孩子,不管自己。

在小的时候,孩子都是依赖父母,对父母都有一种天生认同的本能。

这就是精神分析中的“向强者认同”:无论父母好坏与否,学识、身份高低与否,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都是强者、都是榜样。

如果父母懂得充实自己,有责任感,有情绪管理能力,孩子也会努力做这样的人。

教育的关键在于教育父母,父母做好了,孩子自然也不会差。

还记得49岁的“陪读妈妈”原梦园吗?

儿子读中学开始,她就用一起学习的方式“陪读”。

这期间她考了会计证、母婴护理师、中级按摩师等一系列职业技能证书,还通过成人大学在复旦读本科,过了英语四级。

怎样才能让孩子改变

儿子备战考研,她也跟着一起。700多天里,她每天上班前会学习3个小时,坚持天天背单词,不敢懈怠。

后来,她考上广西大学的研究生,儿子则被上海复旦大学录取。

怎样才能让孩子改变

知乎有个问题:父母有哪些习惯影响了你一生?

一位网友回答:

“十几年来,爸爸每天坚持6点半起床,看书充电。而妈妈,只要有时间,也会拿起书本认真阅读。每天晚饭后,父母总是相约在楼下空地打球、跑步,回家后总是乐此不疲地交流运动的好处。

长大后,我才惊觉这些是父母“刻意为之”的教育。

曾经的我,早上起不来,一看书就犯困,一运动就犯懒,可每次看到父母在坚持,我就觉得早起也没那么困难,读书也能坚持下来,运动也成了每天的习惯。”

与其每天都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催促、监督孩子学习,做父母的不如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父母怎么做,比父母做了什么更重要。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模仿者,培养孩子的坚持力很难,但父母自身不放弃,孩子便会跟着父母的脚步努力成长。

教育是条漫长的路,唯有以身作则是条捷径。

父母做更好的自己,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孩子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最重要的,是他们在小时候,会观察成人的人生观、处世观、并把这种模式下载到自己的人生模式里。

那些很容易就能做到优秀的孩子,是因为,他们从父母的言语行为里,下载到了更积极的处事态度,这让他们更乐观、自信、喜欢挑战自己。

记得北京文科状元熊轩昂接受采访时,被问及取得优异成绩的秘诀,他坦言:

“我的父母都是外交官,他们从小就给我营造了很好的家庭氛围。这对我学习习惯、性格培养,都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我每一步的基础都打得特别牢固,最后自然水到渠成了。”

龙生龙,凤生凤,不是迷信,也不是认命,而是每个孩子从原生家庭那里,下载了不同的人生程序。

育儿,是一场自我的修为。原地踏步的父母,难以教出出色的孩子,而遥遥领先的孩子,都有着父母优秀的身影可追逐。

好的教育,不是举全家之力的托举,更重要的是, 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的以身作则。

当父母愿意追求进步,和孩子一起成长,这就是教育最动人的模样。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自愈能力恋母情结回避型人格障碍职场心理双相情感障碍智力测试正念抑郁症测试聊天心理测评系统原生家庭心理咨询无性婚姻情商人际关系爱情挽回安全感依赖型人格障碍产后抑郁自卑心理恐惧症职业价值观心理健康恐惧心理心理学绿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