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是第三次焦点解决咨询实践课,主要学习和练习了以下内容。
课堂主要内容
一、询问咨询目标:
1、在引导来访者思考咨询目标时,通常你会怎么说?
2、你觉得最好用的是哪种?
3、通过练习分享,你新学到的印象最深刻的是哪种?
我觉得直接问咨询目标是什么最好用
二、澄清咨询目标
1、你对这次咨询的期待是什么?此刻我们做些什么,是你最想要的?
2、对你而言,在我们的对话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在谈话结束时,会让你觉得来咨询是值得的?
3、重要他人认为这次咨询是有帮助的,她可能会怎么说?
4、如果我们的咨询有效果,在今天或者明天发生了什么会让你知道我们此刻的谈话产生了好的变化。
三、咨询目标的特征
目标是整理出来的,更明确来访者说的咨询目标只是一个雏形,协商目标很重要,围绕目标推进多少是效果的主要评估方式。问来访者此刻在这里的理由是什么呢?让来访者理解自己,明确目标,有动力实现目标。
1、用正向的语言陈述:要什么?期待什么?在描述一个目标时,会去做什么,会去想什么的方式描述,而不是不会这类词。
2、以过程的方式进行描述,SFBT用一连串的行动想法动态的描述想要达到的目标,关系是一系列的过程要展开。
3、存在于当下的此时此刻,扩大内心的空间和可能性。将来访者未来的目标拉到此时此刻,为了询问来访者假设已经达成这个远程目标时,他的做法会有什么不一样。这样来访者会意识到他描述的这些不一定要等到很久的未来才能去做,如果来访者做他所描述的一点小行动,都有可能为他面对的事情带来大的变化。
4、越具体化越好。由想法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外化),自我引导和训练,最具体的目标,也就是来访者能做的行为,能想到的对自己的内在对话。
5、由一小步开始。在来访者的控制内,付出努力即可实现的目标。
6、用当事人的语言。咨询目标由来访者说了算,而非咨询师认为对当事人好的,咨询师是构建对话的专家,来访者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四、确定咨询目标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听多想一
来访者陈述许多问题时,以及几个咨询目标时,咨询师可以引导来访者聚焦在此时此刻最具明显的问题上。
2、听大想小
来访者期待马上彻底的大改变时,我们可以问:你开始往这个方向移动的小信号会是什么?
3、听到停止,想到起点
动不了也是一种选择,比盲目的动要好,改变不那么容易。
当来访者所声明的目标是停止特定问题时,可以问:那取而代之是什么?
4、听到内在,想到互动
在当事人描述的改变为内在状态或者是独处时,可以问重要他人会看到事情有什么改变。如此一来,目标将会含括其他人的观点以及其他人不同的互动。
5、听到他人,想到来访
当事人陈述的目标是他人会有什么不同时,可以问:当她们这样改变时,你会因此有什么不同的作为?
自我成长与感受
这堂课内容很多,课上都听懂了,小组练习后也内化了很多,但是应用起来还是有些缓慢和不自如。
在写作业整理的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内容太好了,在之前的咨询中出现的卡点,如果用当下学的技术就会顺利很多,我们刚开始做咨询的方式和专业的方式对比真是天壤之别。
就像引导来访者确立咨询目标,我们基本上都是直接问您的困惑是什么?结束时都是问对这次咨询的感受如何?
而我们这堂课学的内容是:你对这次咨询的期待是什么?此刻我们做些什么,是你最想要的?对你而言,在我们的对话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在谈话结束时,会让你觉得来咨询是值得的?
我们先做咨询后学习,带着问题学习,才能对学习充满渴望,也才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也意识到咨询并不简单,是非常专业和具有艺术性的工作,而且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性格比较急,做事也讲究效率,唯独在咨询这条路上,我是一点都敢不着急的,我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就像赵老师说的咨询师多了解自己就会多了解来访者。我觉得自己内在的空间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在不断扩容中,承载形形色色的来访者还需要一个过程。
在课堂小组练习的过程中,我和同学倩倩遇到了一个难题,我俩的问题很像,都是和领导的关系,我们按着步骤练习,但是达到了咨询目标时,我俩的感受是极度悲哀,比没有咨询前还糟糕。
经过讨论,我们知道了该如何达到这个目标,但是我们一点都不开心,甚至是深深的悲哀。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老师讲的内容,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内容是动不了就不要动,改变不是那么容易,改和不改哪部分力量更大,什么时候力量更大。要去了解这些。
在第二次的练习中,我们两个一拍即合,我们两个内心是不想改变的,因为我们两个内心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改变的是我们呢?我们希望的是对方能懂我们的不容易和妥协,并做一些改变。
我俩的情绪由自责(没有把关系处理的更好)---委屈(自己没有错,还要改变)---悲哀(知道如何改变,扼杀自己的需求)---抱怨(发现不是我的错,对方也有问题)---赞美(彼此敢于抱怨,也是一个巨大的改变,而不是妥协与权威的改变)---自怜自爱(自己太不容易了,可别再难为自己改变了)
这个咨询目标转化的过程是我第一次体验,很有收获。也让我理解了来访者的痛苦不在事件上,解决了事件也解决不了心理层面的痛苦。用赵老师的话就是内心被安抚了,才能去做事。
作者:刘畅,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健康应用中心第八期心理咨询实践培训中阶班学员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81950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5519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07081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2545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94180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