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社会发生联结是我们每个人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之一。所谓孤独感,是指社交圈规模不足或者社交质量不高带来的一种主观体验。个体层面上,高孤独感不仅会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也会对个体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有研究发现,孤独感的水平与死亡率存在正相关关系;社会层面上,长期的孤独感还会增加原社交圈中的回避行为,反过来让孤独的个体社交圈更小、社交参与感更低。
孤独感不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交往,还反过来受到这些因素的作用,换言之,二者间的作用是相互的、互惠的(reciprocal)。但是,这种相互作用是否具有跨年龄的稳定性呢?Anne和Huxhold的一项研究以40-84岁的中年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孤独感“前因后果”的年龄发展变化。
1、孤独感与身体健康
孤独感与诸多健康问题相关,比如,高血压、免疫系统疾病、冠心病等等,也能够预测个体死亡率的高低。而社会交往的变化可能是二者关系的潜在作用机制。高孤独感的人面对压力事件时得到的社会支持往往较少,同时,他们也更少因为受到亲密社交关系的约束而做出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比如,低孤独感的老年男性会因为妻子的劝说而减少吸烟、饮酒等不利于健康的行为,也会因为家人的监督而进行有规律的锻炼和体检,这些行为对身体健康的积极效应是长期存在的。
二者的相互作用关系也可能经由消极情绪来实现。孤独感会引发个体其他的消极情绪,而消极情绪的积累势必会对身心健康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同样地,如果一个人的健康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影响到正常生活,降低了生活质量,其带来的情绪问题也不容忽视。
老年人看待世界比年轻人更乐观,丰富的阅历让他们具备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但是,情绪作为一种自我调节的资源,其总量是有限的,老年期更是如此,因此情绪调节一旦失败,生理上的应激反应以及由此带来的健康问题也会更加严重。所以,中年期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孤独感引发的消极情绪减少,但是一旦引发消极情绪,随之而来的健康问题则会显著提升。反过来,因为老年人的普遍乐观心态,健康问题带来的消极情绪也会逐年降低。
2、孤独感与社会交往
虽然社会交往与孤独感被证实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关系,但是仍然不能断言“社交少的个体就一定比广泛社交的个体更孤独”。首先,社会交往可以用多个指标来衡量:社会网络的规模、社会支持的可及性、与重要他人联络的频率等等,使用不同的指标得到的结论不完全一致。其次,社会交往减少对个体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与其性质和个体差异有关系,如果结束的是一段不愉快的关系,或者,结束后可以立即找到替代的社会资源,那么社交的减少可能就不会增加个体的孤独感。
从中年到老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非自愿地经历社交减少的可能性也逐年增长。其中的“非自愿”,具体表现在:第一,身体条件受限,老年人的行动能力有限,不能像以往一样灵活周转于各类社交场合;第二,老年阶段的社交减少往往是不可逆的,无论是丧偶还是挚友离世,老年人都很难在短期内建立新的社交关系去替代前者。所以,与中年人相比,老年人的社交减少与高水平的孤独感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此外,孤独感高的人更难相信别人,更容易对他人的评价感到焦虑,因此也可能自主地选择减少社交。人们往往基于两种动机进行社交:一是外部动机,为了在社会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二是内部动机,为了自己的情感满足而社交。而孤独感影响社交恰恰是通过后一条途径。
与此同时,老年人的社会角色较为简单,几乎不会再为了扮演一个好员工或者成功人士而“强迫”自己社交,他们参与社交活动更多是出于“走心”的目的。因为孤独感影响“走心”的社交,所以年岁越长,孤独感对社会交往的影响也越大。
总的来说,高孤独感的老年人面临更多的健康问题和社交障碍,而且这种影响并非单向的,丧失的健康和社交机会会反过来通过直接或者间接途径继续增加他们的孤独感,陷入恶性循环。每个人都该意识到老年孤独的严重性,或许,对老年人的一句关心、一份陪伴,都能让彼此收获满满的温馨与幸福~
参考文献
[1] Anne., B. & Huxhold, O. (2018). Do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loneliness change from middle adulthood into old age?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54, 181-197.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7001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87995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241418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3634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39869 人想测
立即测试